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產業轉移是生產資源從一個地區向另外一個地區轉移的動態過程,是實現產業承接地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重要途徑。積極承接國際和我國東部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是河南省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戰略。在考察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現狀的基礎上,采用SWOT方法分析了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并從宏觀、區域、產業和企業角度提出對策,為政府制定、調整有關經濟政策提供理論支撐。
關鍵詞: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產業結構升級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7.002
0 引言
產業轉移是資源優勢、稟賦優勢和市場優勢差異引起的產業從一個地區轉移至另一個地區,是生產力空間轉移的重要方式。自上世紀中葉,全球已經歷過三次大規模產業轉移。近年來,發達國家產業外遷持續進行,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由于要素成本的不斷攀升和產業發展環境的日益緊縮,部分產業失去發展優勢,向我國中西部以及周邊國家和地區轉移已成必然趨勢,全球范圍內的第四次產業轉移已拉開序幕。河南省地處中原,具備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天然優勢。面臨第四次產業轉移的浪潮,河南省應當抓住機遇,積極承接產業轉移,不斷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我省內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1 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現狀
1.1 承接產業轉移規模不斷擴大
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和社會分工的深化,產業的空間分布格局在各區域間不斷演化,產業轉移推動著產業合理化布局。河南省地處中原,具有天然區位優勢和稟賦優勢,承接國際和我國東部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規模持續擴大。據《河南省統計年鑒》數據顯示,河南省實際利用外商和港澳臺直接投資由2000年的53999萬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1722428萬美元,增長了31倍之多。另外,實際利用省外資金額也從2007年的1521.6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17年的9106.8億元人民幣,擴大了近6倍。無論是實際利用外資額還是省外投資額,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規模均表現出明顯的持續擴大特征。
1.2 承接產業轉移質量不斷提升
自2007年起,外商和港澳臺直接投資簽訂協議(合同)數量持續下降,但實際利用外資額年年攀升,這表明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的政策方向從數量擴張轉向質量提升。近年來,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簽約項目中的龍頭型項目、基地型項目和轉型升級型項目所占比重越來越大。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紛紛在河南省開工建廠、落地生花,集群承接、專項承接、轉型承接成為亮點。僅在2018中國(鄭州)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簽約儀式上,就有611個、總投資3296億元人民幣的項目簽約,其中109個項目的投資額超過10億元人民幣。
1.3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河南省作為農業大省,長期以來第一產業所占比重較高,第三產業偏低,產業結構不合理問題突出。近年來,隨著河南省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促進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比如,第一產業增加值在總產值中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23.0%下降到2017年的93%,第三產業則從31.6%上升到43.3%,第二產業比重相對穩定??傮w上看,2000年到2017年間,第一產業增加值在河南省總產值中所占比重持續下降,第二產業則先上升后下降呈倒“U”型,第三產業上升趨勢明顯且近年來上升速度較快,產業結構優化明顯。
2 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的SWOT分析
2.1 優勢分析
首先,區位優勢。河南省地處中原,具有天然的區位優勢,是承接東部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第一梯隊。交通基礎設施完善,公路、鐵路和民航運輸方式較為發達,是我國重要的交通樞紐。2018年底,河南省公路通車里程為26.9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6600公里,覆蓋所有縣市。鐵路運輸四通八達,隴海線、京廣線、京九線等鐵路干線在河南省交匯,“米”字形高速鐵路網絡基本形成,形成強有力經濟輻射圈。
其次,資源優勢。河南省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能源和礦產資源豐富,煤炭、原油、天然氣等儲量位于全國前列。同時,河南省人力資源豐富,2017年底人口總量為10853萬,常住人口9559萬,勞動力優勢明顯,為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人力支撐。
再次,市場優勢。河南省是人口大省,既能提供豐富勞動力資源,又具有較強的消費能力和廣闊的市場潛力,發達的交通網絡進一步強化市場規模優勢。河南省已經初步形成河南省“半小時經濟圈”、中原城市群“1小時經濟圈”和全國“三小時經濟圈”,輻射能力強,市場規模優勢明顯。
最后,政策優勢。近年來,河南省各級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支持承接產業轉移,如每年的《河南省制造業承接產業轉移行動計劃》、《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專項工作方案》和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系列專項活動等,為承接產業轉移優化了外部投資環境。
2.2 劣勢分析
河南省具有承接產業轉移的巨大優勢,也存在不足:一是產業政策缺乏差異性。河南省地緣廣闊,各地區稟賦、條件、優勢各不相同,應當根據各地區具體狀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產業政策。省級政府制定的產業政策具有全省統一性,忽視了各地區的產業差異。二是產業結構不合理仍然存在。雖然河南省產業結構優化明顯,但仍不合理。第一產業所占比重較大,第二產業比重有所下滑。高新技術產業所占比重不高,缺乏具有強帶動性的大中型企業。三是軟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政府有關部門服務意識淡薄、辦事效率低下,官僚作風等現象依然存在。
2.3 機遇分析 改革開放初期,由于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和區位優勢,我國東南沿海省市吸引大量國際投資,形成產業集聚效應。近年來,隨著運輸成本下降和勞動力成本上升,部分產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向我國內地和其他東南亞國家轉移,且轉移對象由低端制造業逐步過渡為高端產業與研發部門,這為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提供了機遇。另外,“一帶一路”國家倡議的提出意味著更大程度的對外開放水平,高質量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實行產業對接,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的又一機遇。
2.4 挑戰分析
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面臨國內外的巨大挑戰。一方面,2008年以來國內工人成本不斷上升削弱了國內勞動力競爭優勢,許多企業陸續將投資轉移到越南、柬埔寨、泰國等東南亞勞動力相對廉價的國家和地區,不利于河南省產業結構升級。另一方面,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面臨國內東部欠發達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兄弟省份的競爭。蘇北、粵北等東部欠發達地區承接東部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更具地緣優勢,中部地區其他省份同樣渴望最大限度承接產業轉移,并積極采取措施與河南省展開激烈競爭。
3 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政策建議
3.1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投資環境
完善的基礎設施是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基本條件和保障。因此,為更好承接產業轉移,河南省應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優化投資環境。一方面,河南省各級政府應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交通運輸優勢,建立更具效率的物流體系,降低運輸成本,為產業轉移提供基礎設施保障。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加快大數據和物聯網建設及其運用,積極推進5G網絡鋪設,切實提高產業信息化和城鄉信息化水平和產業資源利用效率。另外,通過增強政府服務意識、建立高效招商團隊、培養高素質人才等方面優化投資環境,提升產業轉移吸引力。
3.2 打造特色產業園區,強化區域優勢
由于稟賦、資源、區位、基礎設施的差異,各地市承接產業轉移的能力不同。因此,各地方政府應細化承接產業轉移的產業政策,依據自身優勢與條件打造特色產業園區,最大限度的承接符合自身區域發展特點和目標的產業。如,豫西地區的煤炭和工業鋁產業、豫北的鋼鐵產業、豫西南的紡織產業等具有相對優勢,可以此為基礎建立特色工業園區,促進產業政策與土地政策、環保政策、財稅政策、信貸政策協同發力,在多方面給予支持和引導。除此之外,還要依托河南省四大產業帶,強化區域優勢,積極承接具有示范性、引領性產業,實現產業集群和產業集群發展。
3.3 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加大技術承接
科技創新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基本動力,也是企業能保持核心競爭力的前提。河南省應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力度,在積極承接技術型產業轉移的同時,支持、鼓勵和引導企業提高研發投入、提升創新能力。一方面,在承接產業過程中應不斷提升技術型產業轉移比重,堅持技術創新,出臺配套措施和優惠政策鼓勵引進企業轉移或設立企業研發中心,推動河南省由生產加工基地轉為研發基地,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另一方面,技術創新離不開智力支持,大力引進和培育創新型人才刻不容緩。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做到產學研一體化,將智力轉化為生產能力。除自我培養外,還要在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大力引進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做到人才引進與自主培育相結合。
3.4 合理承接產業轉移,促進產業升級
河南省積極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是機遇也是挑戰,是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抓手。要立足現實條件,依據河南省區位、稟賦、資源等基礎優勢,有選擇、有步驟、有層次的承接產業轉移,不斷優化產業布局,深化產業鏈的遴選,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具體地,要堅持龍頭帶動、集群引進原則,對于技術密集型產業、符合環保要求的產業要首先引進、重點引進;對于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要積極引進;對于高污染、高能耗、低產出的產業要暫緩引進甚至放棄引進。依據河南省產業基礎,將裝備、食品加工、新型材料、汽車及其配件、電子信息技術等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大力引進,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參考文獻
[1]王作成,韓聯偉,穆文龍,等.河南承接產業轉移的重點選擇及對策分析[J].中州學刊,2007,(5):30-34.
[2]任靜.中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現狀、問題和對策[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3(3):323-327.
[3]程李梅,莊晉財,李楚,等.產業鏈空間演化與西部承接產業轉移的“陷阱”突破[J].中國工業經濟,2013,(8):135-147.
[4]屈文燕.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的SWOT分析[J].中州大學學報,2011,28(2):5-7.
[5]楊博文.新常態下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對策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18,(10):70-71.
[6]張林靜,曹雪芹.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研究[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2,30(6):60-63.
[7]于志文.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問題及對策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69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