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市推動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關鍵詞:資源型城市 鄂爾多斯 產業轉型 產業升級
一、前言
我國的資源型城市約占全國城市總量的20%,大部分城市在資源開采初期,借助資源迅速發展,隨著資源開采殆盡,發展速度逐漸放緩,甚至走向衰落。資源型城市如何轉型升級,擺脫“資源詛咒”的陰影,是一個非常重大且具有現實意義的課題。鄂爾多斯作為成長型資源型城市,在要素制約日漸凸顯、經濟下行壓力與日俱增的雙重壓力下,亟待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和發展方式的轉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是其中關鍵。
二、鄂爾多斯產業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改革開放40年以來,鄂爾多斯的經濟總量擴張迅速,地區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3.46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3763.2億元,名義增長1088倍,工業規模迅速壯大,總產值從1978年的6877萬元增加到2018年的1722.3億元,名義增長2504倍。鄂爾多斯市立足比較優勢,主動服務國家能源安全、東部地區大氣污染治理等重大戰略,借助“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機遇,通過企業引領、項目帶動、礦區支撐、園區運作、集群推進、循環發展,引進建設了一批技術優、規模大、效益好的煤炭生產轉化項目,推動能源產業實現了大發展,成為國家十四個大型煤炭基地之一、九大煤電基地之一和四個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之一,能源產業發展水平走在了全國前列。近年來,鄂爾多斯經濟增長速度逐漸放緩,2017和2018年,全市GDP分別增長5.8%和5.0%,已低于同期全國GDP增長速度(6.8%、6.6%)。增速放緩固然有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內部主動擠掉水分等客觀因素,但投資帶動乏力,新舊動能轉換動力不足等因素同樣不容忽視。
(一)產業結構路徑依賴程度較高
作為一座因煤而起、因煤而興的城市,鄂爾多斯產業體系與煤炭關聯度較高,煤炭開采、電力、化工三大產業是構成工業的主力,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受宏觀政策導向、市場容量、環境和能耗等多重因素的制約,三大產業的產能建設已經明顯降速。據統計,2018年鄂爾多斯煤炭、火電產能建設僅小幅增長,煤化工產能增長已出現停滯現象。
?。ǘ┬屡d產業尚未成為新支柱
近年來,鄂爾多斯市未雨綢繆,聚焦裝備制造、新材料、大數據、云計算等多個領域努力培育新興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跨越式發展。產業結構從“一煤獨大”到多頭競發,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雖然新興產業發展迅速,但由于起步較晚,與原有產業基礎并沒有形成較強關聯,新興產業存在“形聚而神不聚”現象,上下游一體化程度不夠,未能形成顯著的集群效應和優勢。以裝備制造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例, 2018年兩類產業增加值之和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1.8%,與三大主導產業相比規模較小,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動能還需要一定的成長期。
?。ㄈ┩顿Y下滑導致經濟受挫
作為投資帶動型經濟體,投資是拉動鄂爾多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也是直觀反映經濟發展狀況的晴雨表。近年來,鄂爾多斯市億元以上重點項目數量和投資規模均呈逐年縮減現象。2018年,全市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48.3%,億元以上項目投資同比下降13.5%。目前,重大產業項目投資中,投資領域集中度仍然較高,2018年能源與化工兩大類合計完成投資占總投資額比重達89.6%,裝備制造與高新技術兩大類合計占比僅為3%。面對主導產業發展逐漸見頂,接續產業投資乏力的現狀,鄂爾多斯市在短期內很難再次形成大規模投資,從而帶動經濟快速增長。
三、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研究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是改變產業結構“四多四少”狀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突破困境,為鄂爾多斯經濟增長尋找新動能和引擎的關鍵。通過問題導向,結合鄂爾多斯現有產業基礎,本文研究提出了適應鄂爾多斯產業轉型升級的中長期目標。即以構建現代能源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這一“三足鼎立”的產業發展新格局為中期目標,所謂三足鼎立是指將制造業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逐漸提高至50%,服務業在GDP中的占比提高至50%(2018年制造業產值在工業總產值中占比為21.6%;服務業在GDP中的占比為45.2%)。并在后續產業發展中,視時機逐步將重心后移,最終構建起以能源產業為基礎、先進制造業為棟梁、現代服務業為核心的全新產業體系(長期目標),其中制造業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逐漸提高至70%,服務業在GDP中的占比提高至70%。為了實現上述目標,需要對三大產業的發展重新定位并科學規劃路徑,具體建議如下:
?。ㄒ唬┈F代能源產業
該產業是鄂爾多斯的立市之本、興市之基、優勢所在,要繼續將其做強做優,但是發展重心要從增量擴能轉向控制總量、調整結構為主。一是在總量控制的前提下,不斷提升煤炭現代化開采水平和集中程度,加大行業的整合力度,提高市場的競爭力和話語權;二是利用卓越的風、光條件、在廣袤的沙漠與大片的采煤沉陷區,建設新能源生產基地、擴大新能源發電占比;三是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水平,用新工藝、新技術改造高污染、低效率傳統產業;提高礦熱爐尾氣、焦爐氣、煤焦油、粉煤灰等副產品或廢棄物的利用水平。最終在現有的產業基礎上,逐步形成多能互補、綜合利用、集約輸運、供用結合的現代能源生產供給消費體系。
?。ǘ┫冗M制造業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力軍,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具有一業強百業興的乘數效應,現階段鄂爾多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點就是加大先進制造業的培育力度,吸引和擴大有效投資,把資源優勢逐漸轉化為加工制造優勢。一是以“騰籠換鳥”為抓手實現產業迭代更新。貫徹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以更加嚴格的環保標準,堅決地淘汰各類“小散亂污”型企業,為大型的、環保的、市場競爭力更強的現代煤化工產業騰出發展空間。二是以“產業鏈延拓”為抓手實現產業提質增效。充分利用原材料基地優勢,與現有產業基礎相結合尋找突破口,從而破解產品初級化、產業低端化難題。鄂爾多斯市甲醇、乙二醇、液氨等化工原料充足,輕紡業已有良好的基礎,可延伸產業鏈條至滌綸、氨綸、腈綸等化學合成纖維,并在此基礎上利用鄂爾多斯、東達蒙古王等知名服裝品牌,建設輕紡工業基地。鄂爾多斯擁有充足的苯、烯烴等化工原料,適合與裝備制造業協同發展,延伸產業鏈條至高性能橡膠及塑料制品、新材料等產業。以中興特汽為例,該公司立足于鄂爾多斯當地運輸市場需求,主要從事專用汽車和特種車輛生產, 2018年產銷兩旺,生產銷售特種車5710輛,實現產值11億元。從中可以看出,發展先進制造業只有與其他產業形成上下游“鏈條咬合”、不同領域“相互補位”的關系,才能更好的發揮乘數效應。三是以“資源優勢”為抓手實現產業的徹底轉型。鄂爾多斯煤炭、電力資源供應充足且價格低廉,可以吸引多晶硅、新材料、有色金屬加工等現代高載能產業在鄂爾多斯新建或轉移產能?,F代高載能產業與傳統高耗能產業根本的區別在于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并產出高附加值產品,充分體現了能源的轉換價值。以多晶硅為例,生產一噸多晶硅電力約占生產成本的三分之一,近年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采用先進工藝并向電力資源富集地區轉移,形成硅料、鑄錠(拉棒)、切片、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等產業集群降本增效,是行業的大勢所趨。鄂爾多斯如能積極承接此類高載能產業轉移,可以推動電力在本地繼續轉化增值,提高電力在本地的消納能力,幫助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這種互惠共贏的合作模式一旦實現良性循環,可以較快地培育出新興支柱產業。 ?。ㄈ┈F代服務業
鄂爾多斯市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穩增長、促轉型、補短板的戰略重點,從資金、場所、人員等多個角度扶持該產業發展并取得了積極成效。服務業產值在GDP中的占比逐年提高,2018年已上升至45.2%。但鄂爾多斯市服務業整體發展水平與發達地區產業結構的“兩個70%”相比仍然相差較遠。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仍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難以滿足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求。突出表現在煤炭交易市場規模較小、專業化程度不足,交易中間服務如資金結算、金融貿易、倉儲物流等服務水平不高、現代化程度較低;煤炭產運銷各環節大量資金、稅費和利潤外流;規劃設計、技術裝備、工程管理咨詢等方面技術積淀比較薄弱,對產業長期發展支撐力度不足等。下一步,鄂爾多斯市在第二產業發展的同時,需要充分創造條件使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共同進步,爭取早日構建起優質高效、競爭力強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具體可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支持引導本地高校、企事業單位參與各類項目的建設、運營管理、技術研發等,著力培育一批高水平的企業或機構,促進煤炭、電力等行業發展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未來形成能源、技術和服務共同對外輸出的格局。二是培養一批龍頭型金融、物流、信息企業,為經濟發展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有力支撐。以物流行業為例,進一步推動行業兼并重組和優化整合,形成大型物流集團,能夠充分利用信息化、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建立起遍布全國的智能物流運輸網絡,使本市及周邊地區貨暢其流,物盡其用。既減少生產企業庫存,加速資金周轉,又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進而提升整個行業的經濟效益。三是加大對傳統產業轉型發展的技術、設計、市場等方面的服務創新投入,推動產業鏈延伸;加速互聯網大數據在生產性服務業中的應用,提升生產性服務業的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和功能,推動“制造”向“智造”轉變。
四、結語
鄂爾多斯市作為成長型資源城市,資源開發正處于上升階段,資源保障潛力大,經濟社會發展后勁足。如能著眼長遠,科學規劃,及早布局,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勢必可以為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為資源型地區走出新路提供“鄂爾多斯方案”。
參考文獻:
[1]司詠梅,吳露露.推進內蒙古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路徑與建議[J].北方經濟,2018,(Z1).
[2]劉劍平.我國資源型城市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7.
[3]李小豹.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的實踐與思考[EB/OL].http://thinktank.chinadevelopment.com.cn/Home/Article/detail/id/10068.html,2018-12-06.
?。ㄗ髡邌挝唬憾鯛柖嗨故邪l展和改革委員會)
責任編輯:康偉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9182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