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精確定量栽培產量高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省農委科教處
水稻精確定量高產栽培技術基本原理是依葉齡進程為主線,把水稻生育進程與器官建成診斷定量化,按高產形成規律把群體質量及其動態指標定量化,依據調控措施定量的原理和方法把栽培技術指標全程定量化進行集成,創立成為一個能使水稻生育全過程和各項調控技術指標精確化的水稻數字化生產技術體系。
1.適宜區域
適宜在全省各稻區推廣。
2.技術要點
2.1建立品種生育進程的葉齡模式 設置定點觀察點:各縣(市、區)水稻栽培技術推廣單位根據本地水稻生育特點,設立1~3個示范區,在示范區設立3個觀察點,通過代表性田塊的具體標記,向稻農發布葉齡進程信息,提出措施建議,進行分類指導。
標記葉位:從秧田開始標記,移栽時將標記苗移入定點的觀察田,每田20株,集中栽在田的對角(十株排成一行)或四角(五株排成一行)。每穴標記三株。
2.2選用優質品種 大力推廣稈強、高產、優質的超級稻品種,如超級稻品種吉粳88或吉粳83等,并將種子進行等離子處理,以提高種子活力。
2.3培育壯苗 采用稀播育苗,嚴格把握育苗關,保證苗齊、苗壯,以利于緩苗和促進分蘗。
2.4精確施肥 在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利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科學施用化肥,做到缺什么施什么,缺多少施多少,達到節本增效的目的?;什扇〉追首贩氏嘟Y合,做到分層施肥,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2.5合理密植 采用密植插秧,一般在16~25穴/m2,以保證有效穗數充足,為后期高產奠定基礎。
2.6科學管水 在水分管理上,根據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生育特點來調節水層,該灌水時灌水,該曬田時曬田(在鹽堿稻區不能曬田,可以通過深灌控制無效分蘗),以達到節水提溫的目的。
在插秧至緩苗期保持4~5厘米深水層護苗;分蘗前期保持3厘米左右的淺水層;分蘗中后期進行干濕交替灌溉,當全田總莖數達到預定指標時,及時排水曬田,控制無效分蘗的發生;在拔節、孕穗前期保持濕潤,保證通氣良好,后期適當建立淺水層,特別是抽穗前5~15天內保持淺水層,其余時間以間歇濕潤灌溉為主,采取陳水不干,新水不進的管水辦法,保證地上、地下部協調生長。在抽穗、開花期采取間歇灌水的方法。
3.注意事項
技術指導員標記葉位要準確,確立的指導意見要經過技術指導組的會商確定,并及時發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5275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