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音樂(永昆戲)走進素質教育課堂的評價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劉春聯
【摘要】 結合音樂課程,把鄉土音樂(永昆戲)加入音樂教材的教學實踐,努力建立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的音樂學習評價體系,不僅關注學生的音樂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學習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要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關鍵詞】 鄉土音樂(永昆戲);素質教育;教學評價
1 新時期鄉土音樂走進素質教育課堂的必要性
1.1 新時期要求音樂老師由知識傳遞者轉化成課程創新者。音樂新課程標準突出了音樂不是一種技能教育,而是審美教育。對于廣大中小學音樂音樂教師來說,必須與時俱進,轉變角色,真正保持與新課程同行。音樂教師要自覺地提高自身的課程理論素養,增強自我創新意識,確立創新的追求和目標。要研究新課程的理念,開拓教學新思路,設計新的教學模式,參與創新性的教改實驗,創造出自己的教學風格。
1.2 新課程要求音樂教師由教學權威者成為學生學習合作者。新的課程理念明確倡導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學習方式,不僅意味著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而且意味著師生關系的深刻變化。音樂教師將不再是處處以權威的形象出現,而將成為一個善于與學生交換意見的參與者。音樂教師實現自己責任的途徑將是參與學生生活,與學生平等相處,互相尊重,在合作中與學生相互影響、討論、激勵、了解、鼓舞,結為一種合作伙伴關系。
1.3 新時期要求音樂音樂教師由學業成績評判者成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評價不僅為了促進學生發展,而且要發揮音樂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這一本質性的變革,必然要求音樂教師的角色由評判者轉向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新一輪基礎教學課程改革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創新的過程,每一位音樂教師都應深刻領會和準確把握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面臨的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重新認識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所應扮演角色,以科學的精神,足夠的信心和魄力,促使自身創造力的解放,達到與課程的同步成長。
2 如何對鄉土音樂走進素質教育課堂實施教學評價
2.1 多元評價。評價主體多元互動是指與以往注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同,在永昆戲教學中評價的主體擴展了,學生自己、他人、家長也成了評價主體的一員,加強了自評、互評,使評價成為教師、學生和家長等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通過評價,加深了師生、生生、家長和學生、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感情,培養了良好的團隊精神,使評價增添了人性魅力。
2.2 優勢評價。每個學期組織一次班級特長展示會,學生人人上臺,充分展示自己的在永昆戲中的強項。這樣通過展示交流,不僅發展了學生的優勢智能,也促進了劣勢智能的轉變,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永昆戲的興趣,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和特長,促進了學生自我表現、自我發展,更好地發揮了評價的激勵作用。
2.3 星級評價。每個學生都有著音樂素質、音樂能力的差異,在進行學期結束的終結性評價時,除了與平時的形成性評價相結合,還可以設置星級評定制,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一顆星是要求達到的基本目標,你的任務完成了! 不要滿足哦!兩顆星表示你做得很好,但還可以做得更好!三顆星表示是大家努力的方向,四顆星表示非常棒!可以成為大家的榜樣!這樣,在不同層次的激勵性評價中,學生們都能夠享受到成功的快感,都能夠向著更高的目標努力,得到更大的發展。
2.4 相互評價。永昆戲是群體性的活動,如齊唱、齊奏、合唱、合奏、歌舞表演等,這種相互配合的音樂活動,有助于養成學生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從永昆戲的學習、練習、創編到評價這幾個環節都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可以達到相互交流、相互欣賞、相互提高和激勵的目的,可以對學生的參與狀態、思維狀態、學習達成狀態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2.5 延遲評價。延時評價要求教師以發展的眼光去對待學生,給學生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我們的學生的表演、討論的問題、編創的作品通常都不會立即給予肯定或否定,而是要以普通一員的身份參與討論,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盡情傾吐,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體驗,去感受永昆戲的美。
3 新型教學評價的教學效果
永昆戲作為校本教材走進素質教育課堂,已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與重視。
3.1 喜歡演唱(奏 )永昆戲作品的人越來越多。在沒開民音課之前,學生在這方面的知識幾乎為零。有些流傳極久極廣的民歌,如《張協狀元》等名段,學生都不知道,也不喜歡。通過學習后,學生普遍反映越唱越愛唱。不少學生在演唱 (奏)會上,選這些曲目。有些學生說,有時連騎自行車過馬路也哼一哼。
3.2 越來越多的學生被民間音樂的魅力所吸引。我們在請學生談對這門課的感受及建議時,有的學生心語:“在學習這門課的過程中,我被永昆戲深深地吸引了。”有的說:“我國永昆戲的魅力實在勢不可擋,它是整個人類的驕傲。”有的同學自豪地說:“我們的永昆戲將隨著我們國家的富強而發揚光大,讓‘老外’都來學我們吧”。
3.3 自覺運用永昆戲知識的學生越來越多。學生對永昆戲知識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后續課上。如學生自覺地在作曲課上應用永昆戲的素材去創作。在教材教法課上,很多學生選永昆戲作為試講體例的內容。
3.4 越來越多的學生把弘揚永昆戲作為己任。越來越多的學生愿意更多的了解永昆戲的知識,同時主動向別人介紹永昆戲。通過這幾年的努力,它已逐漸被學生所重視。
人常說:“教學有法,又無定法?!北救讼虢柽@篇文章拋磚引玉,以便引起廣大酷愛永昆戲的同行們的重視,共同探討、研究,把這門課上出特色、上出風格、上出水平,為“弘揚永昆戲”多做點貢獻。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 音樂課程標準[S].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5-2 7
[2] 李慧丹. 發展性教學評價[J]. 中國音樂教育, 2003,(12):25-28
[3] 盧美芳. 讓音樂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J]. 中國音樂教育,2004,(9):4-7
[4] 朱則平,廖應文. 音樂課程標準解讀[M]. 武漢: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93-9 5
收稿日期:2008-03-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6741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