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產權改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在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情況下,我們常說要做好自己的事,那么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加快改革。從數量上來說,現在1000多項改革指標都已經出來了,但是我認為基礎性的改革比數量更重要。什么是基礎性的改革?這就是我們需要探討的問題。改革開放40年,中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除了我們黨的堅強領導、良好的政治環境、社會環境之外,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產權激勵。產權激勵搞對了,改革的紅利就釋放出來了。方方面面問題的解決建立在對產權怎么認識、怎么理解的基礎之上。
我們老說經濟學的基本問題是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我們學的經濟學只有所有權的概念,沒有產權的概念,產權和所有權往往混為一談?;谒袡嗳ダ斫庹c市場的關系和基于產權去理解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不一樣的。深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的政府與市場關系處理得比較好,政府該管的管、不該管的不管,有良好的環境,產權和所有權界定得很清晰。但我國現在面臨很多問題,所有權清晰,在法律上界定得很清楚,但是產權不清晰。
黨的十九大報告已經明確,產權是市場經濟的基石。為什么說產權是市場經濟的基石,而沒有說所有權是市場經濟的基石?因為產權源自于所有權,但是它超越了所有權,直接和資源配置聯系在一起。而所有權在現代經濟中和資源的配置越來越分離了,對所有者來說,在經濟上就是收益權的實現。而資源的使用、配置,其實這些都交給了產權主體。從這點來說,怎樣深刻地理解產權,這是當前改革所面臨的基礎性問題。
國企改革為什么一波三折,就是因為我們把很多觀念甚至體制建立在所有權基礎之上,而沒有真正按照十九大報告所講的,建立在產權的基石基礎之上,所以就帶來了很多認識上的障礙以及問題。
我們應當把二者的關系弄清楚。建立中國特色的政治經濟學,所有權和產權的關系說不清楚,那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恐怕也說不清楚,所以產權改革說等同于私有化,這是大錯特錯。產權改革使用的是所有權結構化、社會化的基本趨勢和要求。馬克思講過勞動的社會化、產品的社會化,就像人也在社會化。其實所有權也在隨著社會化的進程在社會化、結構化,即產權是所有權衍生、演化出來的,而且它跟所有權應當是一樣的,是平等的經濟權利。
我們現在要把市場經濟建立在產權這個基石基礎之上,并已經有了初步的法律基礎,就是《物權法》。但是我們對產權的認識,實際上在理論上并沒有說清楚,導致我們的體制很多問題都無法解決。比如說,涉及到科研事業單位的科研成果問題,知識產權要不要社會化、要不要結構化。再如我們科研單位體制問題,科研單位改革首先就涉及到財產關系???、教、文、衛這些事業單位法人地位是建立在一種什么樣的財產關系基礎之上?基于所有權關系還是基于產權是不一樣的。還有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集體所有權和農村的經營權、轉讓權改革,城鄉土地產權是不是應當平等,等等,這些問題都涉及到產權問題。
改革開放4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高度概括如果只歸結為一點的話,就是產權激勵搞對了,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在農村就是農民土地的集體所有權和農民的承包經營權,在城市就是國家的所有權和企業的經營權,這就是產權激勵?,F在產權改革還得進一步深化。在保持公有制不變的體制下,怎樣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其實就通過產權來實現。
加快改革的過程中。只有先把一些基礎性的改革搞好了、搞對了,那么其他的改革就會迎刃而解。而這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產權的改革。產權的改革需要理論的指導,即產權理論,而且是公有制基礎上的產權理論,這跟私有制基礎上產權理論是不相同的。
〔作者系中國財政科學院院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44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