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論生活美學中的日常生活審美化與審美生活日?;?/h2>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個地區文化之間也不斷造成沖擊與融合,人們的審美能力也在不斷提升,美與日常生活之間的關系也開始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之一。筆者通過了解生活美學的相關內容,著重分析日常生活審美化與審美生活日常化,最終研究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關系,以供思考。
  關鍵詞:生活美學 日常生活審美化 審美生活日常化
  中圖分類號:I0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10-0291-01
  一、簡述生活美學
  生活美學與其說是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什么是美,還不如說是人們從自己的心靈中尋找到了什么可以慰藉自身的事物。生活美學是一種行動學與表達學的綜合表現,它能夠在人們無意識的狀態下表現出人們自身的學識、人生智慧,是自身心境的自然流露。美對于人們來說就像是一個鏡像,一種心靈上的感覺,人們對于美的追求的過程,就是發現美的過程及自身現有審美水平出現矛盾并進行改善的過程。生活美學要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之余成為自己、表達自己,向內探知和理解自我,讓我們在生活中不斷進行沉淀,使我們的心靈能夠從這個忙碌庸俗的社會中脫離,進行自我升華。生活美學能夠讓我們拋出偏見,從內心深處尋找什么是真正的美。
  二、日常生活審美化與審美生活日?;?
  1.日常生活審美化:美與當代文化
  日常生活審美化是指將對藝術審美的態度直接融入現實生活之中,使人們的日常生活能夠被藝術的品質填滿。例如人們日常生活中所常見的衣、食、住、行,便可以充分填充藝術的特質,在人們的衣著、桌椅家具的裝飾、住宅的設計、電器設計等內容中最大程度表現出審美泛化的力量。當代設計在其中占據了極為重要的位置,哪怕是人的自身也難以脫離大眾審美設計的影響,例如常見的美發、美容、美甲,也在大眾審美涉及的范圍之內。因此在當代文化中,任何事物都可以成為美的消費品,這便是日常生活審美化的表現狀態。
  大眾文化的興起與文化工業的再生產是當代文化出現日常生活審美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眾文化的商業性、娛樂性與文化工業的有目的的無目的性會直接影響到整個生活中的審美特性,重新整合審美消費中不規范的日常消費領域,將美學深深扎根于文化風格與趣味批判上[1]。正如先輩所說,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均屬于藝術的范圍,強行將兩者進行分離形成一定的傳統等級,會導致藝術只能在少數人之間流傳傳播,而無法得到廣泛的推廣。這樣會使藝術與日常生活整體利益之間的關系被割裂,嚴重影響藝術的創新與發展。而在現代商業社會的大背景下,大眾能夠開始隨時隨地的消費藝術品或藝術復制品,陽春白雪的高級文化與下里巴人的通俗文化之間存在的縫隙開始逐漸消除。
  日常生活審美化最突出的表現是仿真類影像的大范圍傳播,其中包括我們最常見的影視作品、攝影作品、與廣告作品。這些作品直接推動了人們視覺文化的轉向與發展,為人們提供能夠無限復制的影像產物,使人們的日常生活能夠借用這些影像產物不斷進行深化。這些復制品會在復制過程中對原本的描述對象進行一定改變,導致在傳播過程終會逐漸演變成為一種失去摹本的類像,這種表現方式最初的確能夠利用影像手段展示現實,但是在不斷傳播的過程中,也會出現掩飾現實或歪曲現實的情況,最終導致影像產物的復制品在真實方面存在一定問題。這種影像產物的復制品或創造出一種與現實相脫離的第二自然,導致人們在觀看過程中能夠體會到的并不是現實生活,而是脫離了現實產生的一種類像文化,這樣會造成影視產物中所描述的世界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被徹底消除,類像文化成為大眾生活經驗中的一部分。這種因為審美泛化而引起的當代社會的文化狀態,會將藝術形式滲透到一切能夠看到的生活對象之中,將生活中所接觸的事物均變化成為美學符號的代表。
  2.審美生活日常化:美與前衛藝術
  與日常生活審美化不同的便是審美生活日?;H粘I顚徝阑饕窃谌粘I钪袀鞑ッ?、關注美,將美推廣到日?,F實領域中的方方面面,那么審美生活日?;瘎t是關注審美方式的轉變,使其逐漸朝著生活化的方向不斷發展。以此保證藝術與日常生活的邊界逐漸抹平。19世紀90年代末,維德爾先生提出將“藝術與生活進行真正的結合”這一概念,促使現代主義藝術開始逐漸向生活化不斷發展。1950年,紐約現代美術博物館將“在你生活中的現代藝術”作為本次展覽的主題[2]。從此之后,現代主義藝術便開始和生活之間發生更為親密的變化與關系,但這種精英藝術實驗根本無法有效促進審美方式朝著生活化不斷進步與發展。
  歐美的前衛藝術于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出現一種反美學的狀態,這種反美學狀態主要是為了促使各類藝術開始出現在日常生活環境中,它要求破壞審美領域與其他文化之間存在的隔絕性,促進兩者之間出現關聯,將藝術表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處,從而改變人們的審美方式。在這種審美生活日?;陌l展趨勢下,藝術與日常生活之間的界限開始逐漸模糊直到消失不見[3]。例如沃霍爾的《布樂利盒子》這件藝術品,便是將幾個紙箱子堆疊到一起,成為某藝術展覽館一件非常出名的標志性的藝術品。博伊斯、凱奇、沃霍爾等一類前衛的藝術家心中所考慮的,并不是將目前創造出來的藝術產物進行生活化的理解,也不是將現實生活中所有的產物當做藝術進行理解,他們主要是為了打破藝術邊界,將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關系相互交融。喬治迪基先生所提出的“慣例說”認為藝術品要被稱為藝術品,一定要具有以下兩個基本特征:第一,它必須是由人工創造出來的,第二,它必須有藝術界中的某個知名人士或某些知名人士為其賦予能夠被鑒賞的價值,只有這樣,該物品才能被稱之為藝術品。這種“慣例說”只考慮到了藝術品表現出的外在社會形勢,而忽略了藝術品之所以會被稱為藝術的內在原因。
  實際上,整個審美生活日?;?,最值得反思與研究的地方,在于審美與生活的連接。前衛藝術充分打破了審美與生活之間的壁障,努力將藝術和藝術自身所處于的社會文化環境相結合,以此來處理生活和藝術之間存在的爭端。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前衛藝術所發展與創新的方向能很大程度促進藝術回歸于生活。   三、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關系
  歐洲古典美學審美對于藝術與生活之間是否存在聯系持否定態度,他們認為藝術的表現直接超越了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的不完善。同時,在藝術中還存在著一種審美的烏托邦思想,認為藝術高于生活且與生活之間不存在聯系,是因為他們認為藝術是顛覆生活的、拒絕生活的、否定生活的[4]。這種逃避現實的形式主義審美藝術嚴重影響了當時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關系,這種藝術的審美實際上只是藝術家在追求自身精神的解放,這種毫無根基、虛幻的追求會導致藝術的審美根本沒有任何能夠作為基礎的物品,嚴重影響藝術的進步與發展。利用藝術否定生活除了表現出藝術高于生活之外,還認為藝術是一種極其高潔的表現形式,將藝術直接拔高到與靈魂、信仰向脫離的狀態中,例如柏拉圖便認為藝術是憑借自身的迷狂最終得到的,只有通過人們的靈魂回憶才能真正認識到什么叫做美。這種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錯誤認識會嚴重影響到藝術的進步與發展,藝術的發展必須立足于現實,只有將現實當做藝術發展的根基,才能尋找出藝術發展與審美的多元化途徑
  而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人們的日常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藝術品開始逐漸出現于生活中的各個角落,人們也能夠直接消費藝術品或藝術的復制品作為日常生活的裝飾,這樣的方式促進了人們日常生活與藝術之間關系的連接,打破了傳統審美思想橫亙在藝術與生活之間的墻壁,極大的促進了生活與藝術的關系的融合,也為現代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現實基礎。例如海德格爾于20世紀20年代初便已經提出了藝術是存在的真理,是實際生活經驗的升華與總結,他認為事物的本身是存在本身,也就是藝術其中本真的純在。而維特根斯坦則認為藝術是一種生活形式,現實生活也會和藝術之間相契合,表現出一種極為復雜的審美創造方式。而杜威則認為藝術是一種完整經驗。藝術與生活的統一這一概念并不僅僅是分析美學范圍內的通認概念,也是藝術實用者能夠在創作過程中得出的結論。這三位的思想主要代表的存在主義美學、分析美學和實用主義美學,三種美學思潮對藝術與美的理解存在一定差異,但殊途同歸的是,三種美學思潮都認為藝術與生活之間存在統一聯系。
  四、結語
  根據文中內容可知,在全球化的大環境中,當代審美泛化成為人們所經歷的必然階段,它包括了審美的雙向運動,一方面是日常生活審美化,而另一方面則是審美生活日?;?。當代藝術在這種影響下開始逐漸開始向日常生活靠近。因此在現代社會的大背景下,審美藝術在當代文化、前衛藝術之中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美與日常生活相關聯的問題開始逐漸顯現出來。我們應當積極推動日常生活審美化與審美生活日?;?,使人們的審美能力不斷提升,為人們賦予在生活中發現美的相關技能。
  參考文獻
  [1]秦先普.最好的生活美學,由你自己創造——專訪優衣庫大中華區首席市場官吳品慧[J].中國廣告,2019(04):65-67.
  [2]曾洪偉.以“生活文學化”對抗“日常生活審美化”——哈羅德·布魯姆后期美學思想探賾[J].國外文學,2019(02):1-9+156.
  [3]徐國源.審美日常化的話語困境及人文批判[J].文藝理論研究,2019(04):132-136.
  [4]桂俊榮.審美與生活——日常生活審美化再思考[J].藝術百家,2018(01):54-56+2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502213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