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三叉神經痛應用拉莫三嗪與卡馬西平治療的比較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究拉莫三嗪與卡馬西平治療三叉神經痛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治療的三叉神經痛患者78例,其中39例采用卡馬西平治療,為參照組;另外39例采用拉莫三嗪治療,為研究組。比較分析兩組治療前后的疼痛情況(VAS評分)。結果:治療后,研究組VAS評分(2.04±0.61)分小于參照組(3.42±0.69)分,差異有統計學價值(P<0.05)。結論:與卡馬西平藥物相比,拉莫三嗪對三叉神經痛癥狀的緩解作用更為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三叉神經痛;拉莫三嗪;卡馬西平;疼痛評分
  【中圖分類號】R5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080-02
  前言
  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常見的腦神經疾病,以側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劇烈疼痛為主要癥狀,該病發病突然,且疼痛劇烈,難以忍受,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臨床上,三叉神經痛有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式,其中藥物療法對患者的損傷較低,為首選治療方法??R西平作為三叉神經痛治療的常用藥物,雖然其具有一定的止痛效果,但部分患者耐受性較差,極易出現不良反應,影響其治療效果。為了探索三叉神經痛的有效療法,本實驗以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期間接收的78例三叉神經痛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比較拉莫三嗪和卡馬西平的效果,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期間治療的三叉神經痛患者中抽取78例,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39例。經臨床檢查,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三叉神經痛診斷標準[1]。參照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為43~74歲不等,平均年齡為(53.59±4.36)歲。研究組男23例,女16例;年齡為44~72歲不等,平均年齡為(54.22±4.51)歲。所有患者均具知情權,且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藥物過敏、精神類疾病、生肝腎功能障礙、嚴重顱腦外傷以及臨床資料不完整患者。兩組基線資料數據差異具有同質性(P>0.05)。
  1.2 方法 參照組:采用卡馬西平藥物治療,初始口服100mg卡馬西平(福建省三明天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5020059),1次/d;此后劑量逐漸增加,直到增加至800mg/d,持續治療2個月。
  研究組:采用拉莫三嗪藥物治療,初始口服25mg拉莫三嗪(分裝企業:GlaxoSmithKline Australia Pty Ltd. 注冊證號:H20110023),1次/d,此后每5d服藥劑量增加25g,直到增加至350mg/d并持續治療,治療2個月后統計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治療前后疼痛程度(VAS)相關數據并分析。
  疼痛程度[2]: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開展調查,讓患者根據自身體感在長為10cm的VAS直線上標注疼痛程度,其中0端表示無痛,10端為劇痛,即:數值越高疼痛感越強。
  1.4 統計學處理 統計出本研究78例三叉神經痛患者的實驗數據,輸入SPSS17.0軟件分析,VAS評分以(x±s)描述,采用t檢驗。P值<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價值。
  2 結果
  兩組治療前VAS評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VAS評分與治療前相比均顯著降低(P<0.05),且組間數據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三叉神經痛是一種發病機制不明確的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發病突然,且疼痛較為劇烈 ,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3]。在三叉神經痛治療中,手術療法雖然具有明顯的效果,但由于手術創傷、術后易復發等因素影響,導致患者對手術療法的依從性較低,常規治療中大多傾向于保守治療。
  卡馬西平是三叉神經痛治療中的常用藥物之一,其能夠增加鈉通道的滅活效能,對突觸后神經元動作電位的發放具有抑制作用,進而阻斷興奮性神經遞質釋放,以達到抗驚厥作用,在抗外周神經痛治療中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易引發胃腸道反應、精神紊亂、肝功能異常等不良反應,預后效果欠佳。拉莫三嗪是一種新型的鈉離子高通道阻滯劑,其能夠在神經細胞中能夠使電壓依從性持續阻滯,對病理性谷氨酸的釋放以及動作電位的爆發具有抑制作用,且該藥物的安全性良好。對于兩種的藥物在三叉神經痛治療中的效果,仍需進一步探究。
  在本研究中,研究組采用拉莫三嗪藥物治療,參照組采用卡馬西平藥物治療,其中卡馬西平藥物易發生消化道不適、眩暈等副反應,導致患者對該藥物的耐受性較差,其止痛效果無法充分發揮;而拉莫三嗪藥物通過阻斷電壓依賴性鈉通道抑制反復放電,緩解神經興奮,以達到緩解神經疼痛的作用,且該藥物口服后經腸道徹底吸收,從尿液完全消除,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能夠有效保證藥物在機體中的使用效果。因此,研究結果顯示,治療2個月后,研究組VAS評分低于參照組,組間數據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拉莫三嗪治療三叉神經痛的效果高于卡馬西平。
  綜上所述,在三叉神經痛患者治療中,拉莫三嗪藥物緩解疼痛的效果優于卡馬西平藥物,在臨床上具有很大的推廣和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 譚志勇,馬剡芳.拉莫三嗪與卡馬西平治療三叉神經痛的臨床效果對比[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20):90-93.
  [2] 黃萬永,向濤.拉莫三嗪治療三叉神經痛的臨床效果分析[J].吉林醫學,2017,38(7):1301-13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1510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