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心源性腦栓塞的臨床特點及抗栓治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心源性腦栓塞是心臟病的并發癥種類之一,其發病較為嚴重,是導致患者出現死亡問題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多發于老年人群體中。心源性栓塞是指源于心臟的血栓所致的動脈栓塞。心源性栓塞存在三種發生機制:血流穩態異?;蛐呐K結構損害所致左心腔的局部血栓形成,心臟瓣膜病或靜脈系統至動脈系統的反常栓塞。其發病時雖然具有一定的臨床特點,但是仍然存在的誤診以及漏診的可能,所以需要保證及時發展和診斷,從而保證治療工作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因此,本研究將以此為主要內容,通過對臨床特點進行分析,給出有效的抗栓治療方法,現做出相關分析如下。
【關鍵詞】 心源性腦栓塞;臨床特點;抗栓治療方法
【中圖分類號】 R969.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036-02
前言
在腦栓塞治療工作中,心源性腦栓塞的發病率是相對較高的,其發病時,大部分的心源性栓子會被栓在腦部,進而導致患者腦部出現大面積梗死。就這一病情來說,患者發病通常較急,并且對應的病癥較為復雜,會在較短的時間達到高峰,對應的致死率和致殘率是相對較高的。
1 心源性腦栓塞的臨床特點
隨著近些年我國經濟建設發展的逐漸推進,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得以逐漸加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腦栓塞的患病率。就心源性腦栓塞來說,根究臨床相關研究數據結果顯示,導致其病情出現的主要因素為機械性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內膜炎,非單純性心房顫動,擴張性心肌病,近期心肌梗死,左心房腹壁血栓及其心房粘液瘤等,其中,心房顫動是導致其出現高危情況的主要因素[1]。在患者出現了心房顫動情況時,其心房壁就會出現不規則運動,進而導致其心房血流方向的紊亂,在患者的血液流變學,血流瘀滯,血小板頻繁碰撞等,其均會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和心內膜炎損傷,促進其血小板活化,這要是導致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
就頸內動脈系統來說,其是心源性腦栓塞的發生部位,其中較為常見的是左側大腦動脈。根據邱瑜的研究結果顯示,其對80例心源性腦栓塞患者展開研究,其中,有26例患者表現為非瓣膜病性房顫,另外22例為其他原因所導致的。并且,在80例患者中,其中, 有38例為左側大腦動脈栓塞,24例為右側大腦動脈栓塞,剩下的為基底動脈系統栓塞[2]。需要臨床對其發病特點進行有效的掌握和分析,進而給出有效的治療,減少患者的死亡率。
心源性腦栓塞對應的發病率較快,能夠在數秒內達到臨床癥狀的高峰階段,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其會受到脫落阻塞腦血管所處位置不同的因素影響,使得其對應的臨床缺損癥狀存在不同,其中大栓子栓塞腦部的重要血管時,會導致患者大腦半球出現缺血癥狀,而小栓子或是微栓子則會對患者的局部體征進行限制,或是出現TIA癥狀,如果患者的表現情況趨于穩定,則會在較短時間內出現加重,懷疑出現新的腦栓塞或是腦梗塞,也可能存在梗死病灶出血轉化的情況。在影像學角度對其展開分析,心源性腦栓塞問題很容易對皮層或是灰白質的交界處造成影響,會對供血區域造成同時性和壞死或是出現繼發性的缺血壞死問題,并且容易導致缺血轉化問題的發生。根據韓國某相關研究數據結果顯示,腦微出血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房顫出血或是出血性卒中,其能夠通過CT檢查或是MRI將顱腦中的梗死灶大小和具體部位等進行確定,同時發現其出血轉化病灶,而給予其CT檢查或是磁共振血管成像,則能夠將閉塞血管和動脈粥樣硬化斑等改變情況有效發現。
2 栓塞危險分層評估
就心源性腦栓塞患者來說,其是否需要接受抗栓治療,需要對患者的腦卒中危險分層及其自身發展情況進行入手。就危險分層來說,臨床中主要應用2001年所提出的卒中風險分層方案——CHADS2評分,其中主要包括患者近期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史和既往缺血性卒中問題等,其中,既往卒中或是TIA史為2分,其余為1分,總分為6分,CHADS2每增加一分,其卒中的發生率就會增加1.5倍。根據2012年美國胸科醫學師學會指南建議來看,其評分為0的患者,表現為低危卒中風險,不需要接受抗凝治療,而評分為1分的患者,則為中危卒中風險,需要將抗凝藥物或是阿司匹林進行治療使用,但優先推薦使用抗凝治療。針對評分大于2分或是等于2分的患者,其為高?;颊撸扑]使用口服抗凝藥物進行治療。
在給予患者進行抗凝治療時,如果患者無既往抗凝治療史,應給予患者采用上海信誼九福藥廠優有限公司生產的華法林進行治療,用藥的初始劑量為1.875mg——3.125mg,如果患者有既往抗凝治療史,則應將患者的既往用藥作為重要依據;若患者接受血小板治療,則應給予患者使用德國拜耳有限公司生產的阿司匹林或是杭州賽諾菲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氯吡格雷進行治療。
結語
在腦栓塞治療工作中,心源性腦栓塞的發病率是相對較高的,其發病時,大部分的心源性栓子會被栓在腦部,進而導致患者腦部出現大面積梗死。就這一病情來說,患者發病通常較急,并且對應的病癥較為嚴重,針對心源性腦栓塞的臨床特點及抗栓治療問題展開討論,需要將心源性腦栓塞的臨床發展特點進行有效的掌握,并在此基礎上,加強藥物治療,從而保證治療工作的開展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王琳,姜春黎,饒文潔,劉娜,薛葉瀟,徐加平,尤壽江,曹勇軍,吳可貴. 心源性腦栓塞的臨床特點及抗栓治療[J]. 中華高血壓雜志,2018,26(05):500.
[2] 王琳,姜春黎,饒文潔,劉娜,薛葉瀟,徐加平,尤壽江,曹勇軍. 心源性腦栓塞的臨床特點及抗栓治療[J].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7,19(07):676-680.
[3] 符恒. 心源性腦栓塞的臨床治療體會[J]. 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7):489-490.
[4] 林培堅,周偉坤,李福祥,范凱薇,李淦誠. 靜脈溶栓、單純動脈溶栓及機械輔助動脈溶栓治療心源性腦栓塞療效比較[J]. 臨床醫學工程,2015,22(03):298-3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152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