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老年口腔額面部腫瘤手術治療的臨床特點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療老年口腔額面部腫瘤患者時使用手術治療的效果。方法:收集老年口腔額面部腫瘤患者共68例,將其隨機等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34例,接受局部化療法與定位放射治療療法,觀察組34例,接受手術治療,必要時結合化療或放療治療,將兩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觀察和對比。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06%,顯著高于對照組70.59%,x2=8.53,P<0.05,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76%,對照組為14.70%,x2=0.47,P>0.05,差別無顯著差異。結論:在老年口腔額面部腫瘤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手術治療能夠使臨床治療效果顯著提升,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老年患者;口腔額面部腫瘤;手術治療;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739.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1
  口腔頜面部腫瘤即口腔癌,多發生于暴露部位。[1]口腔癌按其發生部位可分為齦癌、唇癌、頰癌、舌癌、口底癌、腭癌、上頜竇癌等。一般認為口腔前部的癌腫分化程度較高,口腔后部的癌腫分化程度較低??谇话┏1憩F為潰瘍型、浸潤型和乳頭型三種。疾病發展初起時常為局部潰瘍、硬結或小結節,一般無明顯的自發性疼痛,隨著癌腫迅速生長并向周圍及深層組織浸潤,可出現疼痛。硬結擴大、腫物外突、表面潰瘍、或邊緣隆起呈菜花狀,基底硬,中心可有壞死,有惡臭。常伴有感染,表面易出血。不同部位的癌腫因破壞鄰近組織、器官而出現不同的癥狀和功能障礙。如舌癌有明顯的疼痛和不同程度的舌運動受限、影響吞咽、說話等功能,惡性程度較高,發展快,早期即可有淋巴結轉移。齦癌常波及牙槽骨,易使牙齒松動或脫落,繼續擴展可侵犯頜骨,在上頜骨可侵入上頜竇,在下頜骨可累及下牙槽神經,引起疼痛或麻木。口腔癌的轉移,主要是循淋巴引流至區域淋巴結,最常見的是頜下淋巴結和頸深淋巴結。少數可循血行轉移。晚期可有遠處轉移,常見的是肺,并可出現惡病質。
  研究結果顯示,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呈現出一定的性別及年齡分布特點。本病以男性患者為主,且老年患者居多,50~75歲為疾病高發年齡。患者發病率較高的三大常見部位分別為口腔、頜骨與唾液腺;腫瘤組織三大常見來源分別為上皮、淋巴造血系統、間葉組織系統;經病理分析,患者病理分型中多見為鱗狀細胞癌,高達66.0%,次之為惡性淋巴瘤、粘液表皮樣癌[1]。近年來,伴隨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學科研水平以及實踐技能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同時亟待應對的復雜臨床病癥無論在數量上還是難度上也有所增加??谇活M面部惡性腫瘤發病率在近年來呈現出一定的攀升趨勢,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質量[2]。因此,探討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顯得十分重要。本次研究主要探討的是手術治療老年口腔額面部腫瘤的效果和特點。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我院老年口腔額面部腫瘤患者共6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4例,其中,對照組男21例,女13例;年齡59歲~76歲,平均年齡(63.6±4.7)歲;11例腮腺癌,9例唇癌,7例舌癌,3例牙齦癌,4例頜下癌。觀察組男22例,女12例;年齡60~75歲,平均年齡(64.1±4.6)歲;12例腮腺癌,8例唇癌,7例舌癌,4例為牙齦癌,3例頜下癌。兩組基線資料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局部化療法與定位放射治療療法,放射治療劑量控制在60~70Gy范圍內,持續治療2個月,對其臨床癥狀、生命體征予以實時監測。
  觀察組給予手術治療,根治性切除局部病灶,按照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的癌變部位,予以頸淋巴結清掃術或者淋巴結清掃術,持續治療2個月,對其臨床癥狀、生命體征予以實時監測。若患者病情較為危重,則配合化療治療[3]。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總有效率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3.1 療效評定標準為:(1)顯效:患者回院復診檢查后,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恢復,腫瘤消失;(2)有效:患者回院復診時,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明顯改善,腫瘤面積縮小;(3)無效:患者回院復診時,口腔和面部疼痛加劇,癥狀和體征無明顯變化??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3.2 不良事件包括:皮瓣尖端壞死、靜脈炎、靜脈血栓以及心律失常等。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分析采用SPSS21.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x2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以P<0.05表示。
  2 結果
  2.1 總有療效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06%,優于對照組的70.5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見表1)
  2.2 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組(11.76%)和對照組(14.70%)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口腔頜面部腫瘤屬于惡性腫瘤,在60~70歲的老年人群中多發。研究發現,口腔頜面部腫瘤基本都發生在暴露部位,且存在癌前病變過程,因此能夠實現早發現、早治療]。這是由于口腔頜面部腫瘤的發生常伴有癌前病變過程,這種過程對于早期對口腔癌的發展和治療存在一定有利條件。其中,癌前病變是一種可能演化為癌的病理變化,包括白斑、色素斑和慢性潰瘍等,但并不是所有病變都會發展為癌。[1]有研究顯示,口腔頜面部腫瘤在全身腫瘤中占比為2%左右,并且其占比還在持續的增長,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口腔癌常表現為三種類型,即潰瘍性、浸潤性和乳頭性,早期癥狀并不明顯,起始多為局部潰瘍,隨著病情逐漸發展以及向周圍組織浸潤,可以出現明顯的疼痛感覺,并多伴感染和出血的現象。癌變部位的不同會導致周圍器官或者組織出現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例如舌癌就會存在明顯的社運動受限以及吞咽功能下降,當惡化程度過高的時候還會出現淋巴結轉移,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因而,針對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的病例分析,在臨床上對于患者的治療應根據惡性腫瘤的病變情況包括組織來源、分化程度、生長位置、病灶大小、淋巴結轉移情況等和患者的機體狀況確定臨床治療方案。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治療口腔頜面部腫瘤方案眾多,臨床通常采用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免疫治療、冷淡外科、激光和中醫治療方法。放化療可以有效穩定患者病情,但是療效不穩定,而且容易引發骨髓抑制等一系列嚴重不良反應,導致病情遷延反復,對患者機體損害較嚴重,不利于預后。經大量臨床實踐結果證明:根據口腔頜面部腫瘤病灶位置、病理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有利于提高療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其中口腔頜面部腫瘤早期患者,盡早開展手術治療,即通過切除病灶以滿足臨床治療要求,并且可以改善預后。而且手術切除是治療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的最常見方法,對于局部病灶可采取根治性切除,必要時需要實施頜下淋巴結清掃術或頸淋巴結清掃術。
  綜上所述,手術治療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效果良好,同時未見嚴重不良事件發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游會林,劉榮光.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手術治療的臨床特點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81):74.
  楊尚武.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臨床病例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2016,3(11):68-69.
  劉志勇.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的臨床手術治療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7):4044-404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954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