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患者股骨頸骨折人工關節置換術護理方法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研究高齡患者股骨頸骨折人工關節置換術護理方法的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6例股骨頸骨折人工關節置換的老年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各33例,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方法,實驗組實行綜合護理方法,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結論:實行綜合護理方法更有利于老年患者股骨頸骨折人工關節置換術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股骨頸骨折;人工關節置換術
【中圖分類號】R8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1--02
股骨頸骨折作為一種常見的全身骨折,據調查易發人群為老年人。因常有糖尿病、慢性心肺疾患、老年癡呆、腦血管后遺癥等合并癥;加上骨質脆弱,跌倒后易出現骨折[1]。因此,骨質疏松、髖周肌肉群、外傷等導致的股骨頸斷裂,都是誘發股骨頸骨折的主要原因。而且老年人的營養吸收功能較差,免疫力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以致危及生命安全,圍手術期中尤其是術后需要進行長期康復護理[2]。本研究中抽取我院收治的66例進行股骨頸骨折人工關節置換術的老年患者,實行不同的護理方法,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6例進行股骨頸骨折人工關節置換術的老年患者,年齡都在69歲以上,隨機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各33例。對照組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69~88歲;觀察組,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72~90歲。抽取標準:①已確診股骨頸骨折,須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②患者知情并簽署研究同意書。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方法,護理人員要為患者提供整潔、空氣流通、溫濕度良好的病室,給予老年患者溫馨舒適的環境;了解并掌握患者的藥物史、過敏史、既往病史,觀察其麻醉后不良反應,并對其身體狀態進行檢測記錄;護理人員還需對患者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等基本護理干預,讓其了解自身情況,并協同家屬一起鼓勵患者,以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
1.2.2 實驗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行綜合護理方法:
術前:
1)合并癥護理。護理人員要協助患者進行各項身體檢查,調動患者對本身伴有的其他疾病積極配合治療的主動性,如調節過高的血糖、血壓,盡量處于正常范圍內。
2)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制定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為其講解手術目的、流程及預期效果,著重介紹手術設備的優良性與醫生團隊的專業性,以成功案例增強患者的信心,減輕其心理壓力,避免滋生不良心理,影響治療效果。
術中:
1)護理人員必須把握置換相關手術器材,能夠熟練操作,嚴格遵循手術安全核查制度,根據手術情況為患者選擇舒適的體位。
2)因高齡患者的皮膚彈性較差、反應較遲鈍,因此為避免干擾循環與呼吸功能,可用布單將患者皮膚與軟墊分隔開,防止皮膚破損感染[3]。
3)醫護人員要密切配合,護理人員要做好患者的生命體征監測,加強術中巡視,仔細分析患者的現狀;保證患者的體溫,避免體溫過低;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定避免感染。
術后:
1)體位護理:①術后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及家屬術側患肢應盡量外展中立位20—30°,如踝關節中立位時可在雙腿間夾枕頭以維持體位[4],但需避免患肢過度內旋、外旋;②責任護士要注意患者的切口滲血、血運狀況,術后可向術側或健側側臥,在翻身及側臥時盡量維持術側患肢在中立位,如避免下肢交叉超過身體中線;③術后6周—3個月內禁止髖關節屈曲>90°(即上半身與大腿間角度不能小于90度)、坐矮凳等增加脫位風險的動作,如解手時可專門準備較高的專用馬桶架;④在此基礎上可指導患者逐漸進行屈髖、股四頭肌收縮訓練、上肢運動、踝膝關節主動屈伸等抬臀減壓的康復鍛煉,保證血液循環,防止關節僵硬,肌肉萎縮。
2)監測護理:護理人員須定時監測并記錄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壓、意識等變化,注意引流液的量、性質和顏色,保證引流通暢,通常術后1~2天可將引流管拔除。注意患者患肢如有腫脹、疼痛及淺靜脈曲張等癥狀要及時給予藥物控制血液黏稠度,防止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教導患者咳嗽方法,防止發生墜積性肺炎;并及時為患者更換被褥,定時幫助患者翻身,避免褥瘡生成。
3)疼痛護理:護理人員要觀察和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據患者的疼痛程度給予相應的物理止痛和藥物止痛,減輕患者的痛苦。
1.3 統計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土s”表示,并統計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2 結果
實驗組33例,非常滿意21,滿意11,不滿意1,滿意度97%,JOA 10.13±2.3
對照組33例,非常滿意10,滿意10,不滿意13,滿意度61%,JOA 6.35±1.3
實驗組患者JOA評分和護理滿意度都明顯高于對照組。
3 討論
因老年人自身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本就具有很大風險,再加上文化程度、環境、社會等因素影響,患者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甚至放棄治療[5]。所以,需要配合有效的護理方法,才能保障手術的治療效果。本次實驗通過護理人員對患者圍手術期的兩種護理方法的對比,實驗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綜合護理方法能建立患者的積極配合治療的信心,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改善其肢體功能障礙,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進而促成手術的順利完成,縮短治療時間,加快患者的康復。因此,綜合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中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張耀元,劉廷艷.高齡患者股骨頸骨折人工關節置換術護理體會[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20):21-22.
馮晶晶.高齡患者股骨頸骨折人工關節置換術護理觀察[J].當代臨床醫刊,2016,29(03):2270.
汪要平,張曉琴.綜合護理措施在高齡患者股骨頸骨折人工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94):245.
張彩敏,王飛.高領股骨頸骨折患者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醫學美學美容,2015(2):126.
張琴,劉麗紅.優質護理在高齡患者股骨頸骨折人工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11):319—32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24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