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老年患者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的臨床護理效果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通過對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老年患者手術治療的臨床護理分析,探討臨床護理在此類患者中的影響。方法:將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110例分為2組,觀察組(臨床護理組)和對照組(常規護理組),觀察手術相關指標,并統計并發癥情況。結果:觀察組術后Harris評分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老年患者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前后應用臨床護理能有效的降低并發癥發生情況,促進患者術后恢復。
【關鍵詞】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臨床護理;股骨粗隆間骨折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1--01
我國老年人普遍存在缺鈣現象,骨質疏松的老年患者容易形成股骨粗隆間骨折,嚴重的降低了患者的自理能力與生活質量[1]。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是將人工材料制成的股骨頭替代壞死的股骨頭,借此恢復下肢的運動功能。因此類患者治療時間長,有效的護理至關重要,本文中,對我院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老年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法進行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老年患者中選取110例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2組。
觀察組男32例,女30例,年齡(69.31±3.21)歲。對照組男34例,女28例,年齡(68.10±3.11)歲。2組患者均符合手術指征,年齡、性別等對比差異微弱。
1.2 方法 2組患者均進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對照組患者給予骨科護理,包括病情觀察、針對疾病的護理、用藥護理等。
觀察組患者給予針對性的臨床護理。(1)術前護理:向患者解釋手術方式、過程及作用,告知麻醉方法及手術前后可能出現的不適,提高患者對于手術的認知。指導患者進行下肢的踝關節及足趾的活動,主動進行大腿肌肉的收縮、放松訓練;練習床上大小便[2]。做好術前準備,如常規應用抗生素、備皮等。(2)術后護理:進行常規的全麻護理,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患肢抬高,觀察足背動脈搏動與足趾末梢溫度;進行導管護理;定時給予翻身、拍背,進行受壓部位的按摩[3]。(3)功能鍛煉:術后進行早期康復訓練,包括關節活動、屈伸練習等[4]。(4)出院后護理:以各種形式進行定期隨訪,了解患者的康復進度,進行指導與糾正。2組患者的隨訪時間均為1年。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包括治療前后的Harris評分及住院時間)及并發癥情況。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滿分100分,小于70分為髖關節功能差。
1.4 統計學處理 SPSS 22.0為本文的統計學工具,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達,用t檢驗;(%)表示計數資料,X2檢驗。P<0.05作為對比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
2 結果
2.1 對比2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 觀察組患者術前Harris評分為(28.91±2.18)分,術后則為(86.27±5.17)分,住院時間為(14.28±3.51)d,;對照組患者術前Harris評分為(29.01±2.14)分,術后則為(80.35±5.01)分,住院時間為(19.84±3.57)d。
2組患者的術前Harris評分對比無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Harris評分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2組患者并發癥情況 在術中、術后及隨訪時間內,觀察組患者發生1例惡心嘔吐,1例肺部感染,1院外壓瘡,并發癥發生率為5.45%(3/55);對照組發生3例惡心嘔吐,3例肺部感染,2院外壓瘡,2例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癥發生率為18.18%(10/5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P<0.05。
3 討論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能有效的改善患者患肢的活動度,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但是手術前后的護理及康復訓練也尤為重要,對手術是否成功有決定性的作用。
本文中,通過對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老年患者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前后的護理進行研究,以我院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老年患者為實驗對象,以護理差異進行臨床護理的檢驗,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1年隨訪中的Harris評分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對比結果差異明顯??煽闯鲈诮涍^針對性的圍手術期護理后,患者提高了對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接受度,減少了術中及術后的應激反應;在術后及出院后的延續性護理中,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提升,在進行力所能及的自我照顧后,改善了心理狀態,減輕了對疾病的焦慮,有利于提高治療與康復的依從性,盡量的恢復肢體功能,縮短了住院時間,提高生活質量;積極的康復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降低肢體廢用綜合征的出現概率,避免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規避了壓瘡形成的危險因素,同時減少肺部感染[5]。
綜上,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老年患者在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圍手術期及出院后進行相應的臨床護理,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控制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劉靜.預見性護理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醫療裝備,2016,29(15):188-189.
邱琴英.延續性護理應用于高齡股骨頸骨折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后的療效評價[J].全科護理,2016,14(7):746-748.
]岳殿霞.康復護理在促進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后患肢功能康復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2017,25(12):87-88.
陸巍,姚若愚,吳蓉等.基于奧馬哈系統理論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患者護理干預的療效評價[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17):2313-2316.
余瑤,張筆墨,曾雙云等.高齡股骨頸骨折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圍手術期的護理[J].醫藥前沿,2016,6(13):321-32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239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