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的臨床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針灸治療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 88例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4例。對照組以常規方式治療, 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行中醫針灸治療。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骨密度水平。結果 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3.2%,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觀察組患者VAS評分為(8.21±0.50)分, 對照組為(8.33±0.61)分, 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01, P=0.158>0.05);治療后30 d, 觀察組患者VAS評分為(2.53±0.31)分, 對照組為(4.32±0.89)分, 觀察組患者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2.60, P=0.000<0.05)。治療前, 觀察組患者骨密度水平為(0.45±0.03)g/cm2, 對照組為(0.46±0.05)g/cm2, 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138, P=0.129>0.05);治療后30 d,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骨密度水平分別為(0.50±0.10)g/cm2和(0.46±0.08)g/cm2, 觀察組患者骨密度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072, P=0.021<0.05)。結論 采用針灸治療與常規抗骨質疏松療法聯合方式對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實施治療可顯著減輕患者疼痛感, 提升骨密度, 可推廣應用。
【關鍵詞】 針灸治療;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骨密度;疼痛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8.080
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為臨床常見病, 患者多可見活動受限、疼痛、駝背等現象, 患者多以老年人為主, 且女性發生率明顯高于男性。臨床研究顯示, 該病患者骨丟失量較大, 可達13%左右, 極易對患者骨質結構造成影響。以往, 臨床上通常將手術或常規抗骨質疏松藥物作為治療該病的常用方式, 為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本研究中在常規抗骨質疏松治療的基礎上以針灸方式對收治的患者進行研究, 并對其應用效果進行了分析, 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8月收治的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88例進行研究,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4例。對照組患者中女29例, 男15例;年齡61~78歲, 平均年齡(68.5±5.3)歲;病程最短1年, 最長12年, 平均病程(5.3±2.3)年。觀察組中女31例, 男13例;年齡62~79歲, 平均年齡(68.8±5.9)歲;病程最短1年, 最長13年, 平均病程(5.5±3.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知曉研究, 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患者均意識清醒, 無精神疾病, 可配合治療;③患者均對本次研究耐受;④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通過。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系統疾病所致的骨質疏松癥者;②合并有腰椎滑脫、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等疾病所致腰背部疼痛者;③不愿參與研究者, 或合并精神疾病不能配合研究者;④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等影響骨代謝藥物者;⑤對本次研究不耐受者或具有藥物禁忌證史者。
1. 3 方法 對照組以常規方式治療, 即給予患者常規抗骨質疏松治療, 予以患者鮭魚降鈣素噴鼻劑(深圳大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2507)治療, 49 μg/d, 若患者伴有嚴重疼痛感, 則可增加劑量至80 μg/d, 2次/d;同時給予患者葡萄糖酸鈣片治療(山西振東安特生物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4020620, 規格:0.5 g/片), 4片/d, 分3次服用。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行中醫針灸治療, 取穴:大杼穴、腰陽關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腰椎夾脊穴、命門穴、太溪穴等;以平補平瀉手法用針, 得氣后留針30 min, 每10分鐘行針1次。兩組患者均以1周為1個療程。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后患者癥狀均消失, 骨密度增加程度>0.03 g/cm2, 腰椎活動度顯著改善;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 腰椎疼痛度減輕, 骨密度增加程度為0.02~0.03 g/cm2;無效:治療后患者癥狀無明顯好轉, 骨密度無明顯增加, 甚至下降[1]??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骨密度情況及疼痛情況。疼痛程度以VAS進行評估, 量表評分為0~10分, 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嚴重;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后30 d進行測定[2]。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3.2%,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程度對比 治療前, 觀察組患者VAS評分為(8.21±0.50)分, 對照組為(8.33±0.61)分, 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01, P=0.158>0.05);治療后30 d, 觀察組患者VAS評分為(2.53±0.31)分, 對照組為(4.32±0.89)分, 觀察組患者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2.60, P=0.000<0.05)。 2. 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骨密度水平對比 治療前, 觀察組患者骨密度水平為(0.45±0.03)g/cm2, 對照組為(0.46±0.05)g/cm2, 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138, P=0.129>0.05);治療后30 d,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骨密度水平分別為(0.50±0.10)g/cm2和(0.46±0.08)g/cm2, 觀察組患者骨密度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072, P=0.021<0.05)。
3 討論
骨折疏松性壓縮性骨折為臨床上發生率較高的一種疾病, 該病發生率較高, 患者多以老年人為主。近些年來,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快, 該病的發生率也逐漸呈上升趨勢。多數患者發病后均可見不同程度的疼痛、活動受限等癥狀, 對其健康及正常生活的影響極大。因此, 臨床上必須予以充分重視。臨床研究顯示[3], 骨吸收增加是導致骨質疏松癥疼痛發生的始動因素。且隨著骨吸收的增加, 患者極易產生骨量嚴重丟失現象, 進而極易對患者的骨形態及結構造成影響, 嚴重者甚至會促使骨內壓在骨皮質變薄、骨小梁變細的情況下明顯增高, 從而影響微循環, 導致淤血發生;且骨膜應力增加還可能會引發張力性疼痛, 進而給患者造成嚴重不適感[3-6]。
目前, 臨床上通常將降鈣素、葡萄糖酸鈣等補鈣劑及促骨形成等藥物作為治療該病的常用方式, 其在改善患者病情、減輕患者疼痛感方面可發揮一定的效果, 但尚不理想。另外, 肢體后凸成形術也是臨床上治療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的常用方式, 其在改善患者病情方面同樣可發揮積極作用, 但術后患者極易產生腰骶部疼痛殘留等現象, 效果仍不理想。隨著研究的深入, 臨床上逐漸將中醫治療應用于該病患者的治療中。中醫上認為, 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屬于“骨痹”、“骨萎”范疇, 認為足少陰氣絕是導致骨枯的重要因素, 腎精充沛可有效促使骨生長及骨代謝循環[7]。因此, 中醫上通常將益腎填精作為治療該病的關鍵。本次研究中以針灸方式對收治的44例患者進行治療, 通過針灸大杼穴、腰陽關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腰椎夾脊穴、命門穴、太溪穴等穴位可有效地對患者進行先天、后天補益, 促使患者具備充足的先天及旺盛的脾胃, 從而為骨質生成提供良好的基礎與條件, 有效地預防患者病情反復。另外, 針灸治療還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骨吸收, 從而可達到促進骨密度提升、減少骨破壞的效果, 對改善患者病情、緩解患者疼痛感有重要價值。因此, 將針灸應用于骨質疏松性壓縮性骨折患者的治療中能夠發揮積極作用, 對改善患者病情有重要意義。此外, 針灸治療還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他藥物效果得到提升, 將其與常規藥物治療聯合還可發揮協同促進功效, 可進一步改善患者病情。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3.2%,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觀察組患者VAS評分為(8.21±0.50)分, 對照組為(8.33±0.61)分, 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01, P=0.158>0.05);治療后30 d, 觀察組患者VAS評分為(2.53±0.31)分, 對照組為(4.32±0.89)分, 觀察組患者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2.60, P=0.000<0.05)。治療前, 觀察組患者骨密度水平為(0.45±0.03)g/cm2, 對照組為(0.46±0.05)g/cm2, 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138, P=0.129>0.05);治療后30 d,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骨密度水平分別為(0.50±0.10)g/cm2和(0.46±0.08)g/cm2, 觀察組患者骨密度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072, P=0.021<0.05)。
綜上所述, 采用針灸治療與常規抗骨質疏松療法聯合方式對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實施治療可顯著減輕患者疼痛感, 提升骨密度, 可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龍海波, 楊洪濱. 針灸治療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的療效觀察. 中國傷殘醫學, 2016, 24(22):96-98.
[2] 李艷鋒. 中西醫綜合療法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臨床分析. 當代醫學, 2016, 22(25):155-156.
[3] 陶靜, 曲崇正. 針灸對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VAS評分、骨密度及療效的影響.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7, 21(21):100-101.
[4] 張根, 楊澔俠, 田慶顯. 針灸治療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23例臨床觀察. 中醫藥導報, 2013, 19(2):15-16, 19.
[5] 戚春潮, 吳明. 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 中華中醫藥學刊, 2015, 33(3):735-737.
[6] 陳軍. 中西醫綜合療法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臨床療效. 中國傷殘醫學, 2016, 24(22):94-96.
[7] 劉小紅. 分析針灸治療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的臨床療效. 內蒙古中醫藥, 2016, 35(7):77-78.
[收稿日期:2018-09-1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