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下泄濁方聯合穴位敷貼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后便秘臨床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觀察通下泄濁方口服聯合中藥穴位敷貼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后便秘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后便秘患者9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45例和觀察組45例。對照組口服果導片治療,觀察組予以通下泄濁方口服聯合穴位敷貼治療。觀察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患者治療3d內及治療3d后排便人數和性狀,患者入院后2d腸鳴音變化情況,兩組不良反應情況。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達77.8%,高于對照組的3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3d內排便患者多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3d后排便患者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入院后2d腸鳴音正?;颊叨嘤趯φ战M(P<0.05),觀察組入院后2d腸鳴音減弱患者少于對照組(P<0.05)。且兩組不良反應無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通下泄濁方口服聯合中藥穴位敷貼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后便秘的臨床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壓縮性骨折;便秘;中藥穴位敷貼
【中圖分類號】R256.3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9)5-0065-03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后患者經常發生便秘等并發癥[1-2],通下泄濁方口服聯合中藥穴位敷貼對便秘的預防與治療是一種良好的選擇。本研究采用通下泄濁方口服合中藥穴位敷貼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后便秘的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90例均為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后便秘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5例,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齡50~80歲,平均年齡(56.3±11.2)歲;病程0.5~8.5d,平均病程(3.3±0.5)d;觀察組45例,其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50~80歲,平均年齡(54.7±10.1)歲;病程0.6~8.3d,天平均病程(3.4±0.4)d。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經統計學分析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考羅馬Ⅲ診斷標準[3]:患者臨床癥狀1/4排便呈硬糞塊,有不完全排空感,排便費力,排便感覺肛門直腸有阻塞感,需要手助完成排便,每周排便在3次以上,符合2項癥狀即確診為便秘。排除腹瀉、腸道器質病變和皮膚過敏、不配合治療的患者。
1.3 納入標準[2] ①男女不限;②年齡50~80歲者;③符合隨機選取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后便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所選90例研究對象年齡均在80歲以下,意識清醒可以配合完成穴位貼敷,對敷貼中藥無過敏反應且患者肚臍皮膚保持完整。
1.4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飲食指導(適當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粗糧、雜豆、芹菜、玉米等食物)和健康知識宣傳教育。并予以脫水、抗感染對癥治療。
對照組:口服果導片(廣東省臺山市新寧制藥廠,國藥準字H44020330,0.1g×100片),每日2次,每次2片。
觀察組:通下泄濁方口服+穴位敷貼。通下泄濁方口服:酒大黃10g,炒杏仁10g,枳實12g,黃芩10g,川樸、全瓜萎各15g,生白術20g,炒萊子10g,白術10g。辨證屬濕熱者,加蕾香(后下)、佩蘭(后下)各10g;屬氣滯血瘀者:加桃仁、紅花各10g,歸尾10g;屬血虛津虧者,加沙參、生地黃10g。以上中藥,文火水煎1次,共取汁400mL,分2次溫服,日1劑,口服7d為1療程[4]。穴位敷貼根據常見疾病取穴。主穴:神闕、中脘、氣海、關元、中極、雙足三里7個穴位,每穴1片,貼敷 4h,每日1次[5]。對皮膚清潔后將治療貼保護膜揭掉,藥物貼敷于穴位上,每隔24 h更換1次。中藥貼敷穴位,方劑組成:巴豆 20g,白芥子30g,大黃10g。所有藥物打成粉后用鮮姜汁調成糊狀,置于4cm×4cm的膠布中心位置內,貼敷于穴位上[4-5]。
1.5 療效判定[5] 有效:治療后3d內解便,便軟,停藥后排便無明顯不適;無效:治療后3d內未解便,出現脘腹脹滿;或便少,便硬,排便困難者;或要求終止觀察,需用開塞露納肛或肥皂水灌腸解除便秘不適。
1.6 觀察指標 分別觀察患者治療3d內及治療3d后排便人數和性狀判斷臨床療效。在患者入院后2d開始觀察腸鳴音變化情況。根據患者自身感受記錄穴位貼敷治療中的反應情況,并且注意觀察患者局部及全身情況,在治療過程中有無出現腹瀉及過敏現象,若出現紅疹、疹癢、水疤等過敏現象時,應停止使用。
1.7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24.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加減標準差(x±s)表示,治療前后療效對比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 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7.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37.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排便情況比較 觀察組治療3d內排便患者多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3d后排便患者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入院后2d腸鳴音正常者多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入院后2d腸鳴音減弱者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治療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觀察組出現過敏1例,對照組出現腹瀉1例,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3 討論
便秘貫穿了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整個臥床期間,其原因有多種:比較公認原因是腰椎骨折導致腹膜后血腫而壓迫神經,年齡、臥床、排便姿勢改變、心理精神等組多方面原因都可以致胃腸蠕動功能減弱,引起便秘[6];其中醫辨證多屬于實證便秘,或因腸胃積熱,或因氣機郁滯導致,目前,臨床上多采用口服輕瀉劑、開塞露塞肛、灌腸或肛管排氣等方法對癥治療,筆者臨床采取果導片作為臨床常規對照組,采用中藥口服聯合穴位敷貼作為觀察組,觀察組臨床效果優于對照組,因此采用中藥口服聯合穴位敷貼不失為一種良好的選擇。 中醫認為椎體骨折后瘀血停滯胸腹,氣機不暢,經絡不通,升降失調,樞機不利,脾失健運,胃失和降,所以椎體骨折便秘通下泄濁是治標,改善氣血樞機,使得脾升胃降是本。方中君藥大黃因酒炙使得本來峻下藥物變緩,故通腑泄熱而不傷陰,臣藥積實、厚樸取方于“大承氣”之意以消“痞滿燥實”之標癥,佐藥炒杏仁、白術利濕泄濁,則清濁自分,升降如常;如伴有濕熱中阻者,加藿香(后下)、佩蘭(后下);若氣滯血瘀者,加桃仁、紅花、歸尾,取“桃紅四物”之妙,以補血行氣;若是血虛津虧者,加沙參、生地黃增水行舟,潤腸生津,以除腸燥津虧;諸藥相合補而不滯,攻而不傷,正合“六腑以降為和,以通為用”,故六腑通,脾胃和,陽氣升,濁氣泄使得標本兼治。此時再配合中藥穴位敷貼以調理脾胃,疏通腸道,通下泄濁通腑,能更有效的改善和治療腹脹、便秘等情況。
穴位貼敷法首見于《五十二病方》,經過長期的臨床運用,穴位貼敷制作方便、保存時間長、操作簡便,貼敷24h以后將藥貼取下,對便秘可以起到有效的治療作用。本研究穴位敷貼中巴豆為君藥,可以通腸,可以止瀉[7-8];大黃為臣藥具有苦寒瀉下的作用,協同巴豆有效攻積瀉下,白芥子為佐藥:通絡止痛;生姜為使藥,調和大黃寒涼之性,可以刺激大腸壁促進腸管收縮和分泌,利于排出大腸內容物,起到有效瀉下、通便的效果[9-10]。此外神闕歸于任脈,屬于奇經八脈,是經絡總樞,直達人體五臟,而且臍內血管和淋巴血管、神經等較為豐富,藥物滲透性較強[11-12],可以通過患者皮膚滲透進患者細胞,進而擴散到患者全身,為穴位敷貼主穴,因患者以中老年為主,配以中脘、氣海、關元、中極、雙足三里,調控胃腑氣血的陰陽虛實。
本研究觀察組2d后觀察腸鳴音變化和3d內排便的次數均優于對照組,且兩組不良反應無統計學差異。可見上述方法,根據中醫“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結合骨折后便秘發生的病因病機,針對性治療,可以有效的預防骨折術后患者便秘的出現。
參考文獻
[1]Huang J, Orthopaedics DO. Effect of medium frequency pulse electrotherapy in early intervention of constipation after idiopathic thoracolumbar compression fractures[J].Hainan Medical Journal, 2017,14(5):132-135.
[2]Liu JT.Long- term follow- up study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treated using balloon kyphoplasty and vertebroplasty[ J]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Spine, 2015, 23(1):94-98.
[3]Heidelbaugh J J,Stelwagon M,Miller S A, et al. The Spectrum of 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Chronic Idiopathic Constipation: US Survey Assessing Symptoms, Care Seeking, and Disease Burden[J].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5, 110(4):580.
[4]李放,王世軒,吳瑞香,等.推拿點穴+中藥外敷治療早中期膝關節炎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 2016,3(8):44-46.
[5]牟成林, 黃曉松, 沈向楠,等. 通陽利濕泄濁法對單純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后腹脹便秘治療的臨床研究[J]. 河北中醫藥學報, 2015(1):20-23.
[6]蔣泰媛,劉偉軍,范義平,等.大承氣湯加味治療胸腰椎骨折后便秘的療效觀察[J]. 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 2016,8(7):771-772.
[7]方曉清.六磨湯加桃仁延胡索治療腰椎壓縮骨折后引起的腹脹便秘的臨床研究[J]. 中藥藥理與臨床, 2015,10(2):453-459.
[8]蘇海國,楊槐,蒙春旺,等.巴豆化學成分及其細胞毒活性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6, 41(19):3620-3623.
[9]夏夢雯,寧德生,黃思思,等.石山巴豆枝葉的化學成分研究[J].廣西植物,2016, 36(10):1186-1191.
[10]郭秀彩,劉霞,徐月紅.白芥子涂方穴位與非穴位給藥皮膚滲透特性的比較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 2012, 37(7):1034-1038.
[11]馬祥雪,符竣杰,王鳳云,等.唐旭東教授胃腸病臨證用姜經驗總結[J].時珍國醫國藥,2016,27(05):1242-1243.
[12]裘錦魁,金肖青.針灸神闕穴引火歸原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臨床研究[J].新中醫, 2015(11):181-183.
[13]徐亮.斂汗散貼敷加艾灸神闕穴改善晚期腫瘤患者自汗的療效觀察[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6, 20(23):118-119.
?。ㄊ崭迦掌冢?018-12-28 編輯:陶希睿)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88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