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  > 中國論文網 > 
  • 醫學論文  > 
  • 當歸補血方穴位敷貼聯合溫針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效果觀察

當歸補血方穴位敷貼聯合溫針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效果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觀察當歸補血方穴位敷貼聯合溫針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的臨床效果。方法 88例DPN患者, 根據患者的就診時間分為聯合組和對照組, 每組44例。對照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使用溫針灸進行治療, 聯合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當歸補血方穴位敷貼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和治療前后密歇根州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篩查量表(MNSI)評分。結果 聯合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18%, 高于對照組的65.9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0.057, 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MNS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635, P>0.05);治療后, 聯合組患者MNSI評分為(4.55±2.33)分, 低于對照組的(7.29±1.59)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443, P<0.05)。結論 在DPN的治療中, 采用當歸補血方穴位敷貼和溫針灸聯合治療較傳統治療具有更好的臨床療效, 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 當歸補血方;穴位敷貼;溫針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8.078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加之日常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慣的不斷轉變, 臨床中糖尿病患者的數量呈現出明顯增加的趨勢,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相關統計顯示, 目前我國已經超越印度成為了世界第一大糖尿病國家, 已有超過了9200萬的糖尿病患者。而DPN則是臨床中糖尿病患者最為常見的一種慢性并發疾病, 同時也是導致糖尿病患者出現殘疾的主要因素, 雖然目前臨床中由于多種藥物的應用, 患者急性并發癥的發病率已經得到了有效的降低, 但是各種慢性疾病的發病率仍舊較高[1]。相關研究顯示, 聯合使用當歸補血方穴位敷貼和溫針灸能夠有效對糖尿病患者的DPN進行有效治療, 本次研究就對此進行了探討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本院進行治療的88例DPN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患者的就診時間分為聯合組和對照組, 每組44例。對照組患者中, 男24例, 女20例;年齡45~71歲, 平均年齡(63.11±3.47)歲;病程6~38個月, 平均病程(25.78±4.54)個月。聯合組患者中, 男23例, 女21例;年齡46~72歲, 平均年齡(64.28±4.11)歲;病程7~39個月, 平均病程(26.77±4.12)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使用溫針灸方法進行治療, 取患者雙側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以及太溪、太沖、曲池、合谷和外關等穴位進行針刺, 針刺后保持留針時間30 min左右, 治療期間要給予患者相應的臨床指導, 告知患者糖尿病的基本知識, 讓患者對疾病有所了解, 引起患者對疾病的重視, 同時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對患者的日常飲食等進行有效控制, 并且指導患者進行一定的運動和鍛煉;對于出現了明顯心理問題的患者, 護理人員要及時給予其臨床心理疏導。
  1. 2. 2 聯合組 聯合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治療基礎上使用當歸補血穴位敷貼進行治療, 首先安排責任護士進行統一學習, 了解穴位敷貼療法的基本知識和治療方法, 完全學會后則將其教授于患者及家屬, 在患者住院期間由責任護士進行敷貼工作, 出院后則由患者或者家屬進行相應的工作;敷貼藥物統一由醫患制劑科進行制作, 將當歸和黃芪兩種中藥按照3∶1的比例放入高速粉碎機中進行粉碎, 持續時間為10 min左右, 粉碎結束后將藥物粉末進行100目篩, 放置于防潮容器中備用, 進行敷藥前, 取5 g藥物粉末同少量蜂蜜一同調和成膏狀, 然后將其放置于6.5 cm×6.5 cm的膠布中央, 之后再將0.1 g的冰片放置于藥物的表面, 大致直徑為2.2 cm, 厚度在2~3 mm;患者取穴為三陰穴和涌泉穴, 在對患者進行敷藥前, 要對敷貼位置進行標記, 先使用生理鹽水進行皮膚清潔工作, 之后再進行敷藥。1次/d, 4 h/次, 敷貼時間為患者睡前4 h。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和治療前后MNSI評分。①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對其治療效果進行評價, 療效判定標準:完全緩解:臨床中患者的體征、癥狀等均無任何明顯表現, 臨床癥狀積分減少>90%, 神經傳導速度恢復到正常水平;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體征均出現了明顯的改善, 臨床癥狀積分減少70%~90%, 神經傳導速度提高了10%;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體征均有所好轉, 臨床癥狀積分減少30%~69%, 神經傳導速度提高>5%;無效:患者的癥狀和體征未發生任何改變, 患者未達到以上任一標準??傆行?完全緩解率+顯效率+有效率。②使用MNSI量表對患者的神經系統進行評分, 得分越低顯示患者神經系統狀況越好。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聯合組患者中完全緩解6例、占比13.64%, 顯效25例、占比56.82%, 有效10例、占比22.73%, 無效3例、占比6.82%, 總有效率為93.18%;對照組患者中完全緩解1例、占比2.27%, 顯效12例、占比27.27%, 有效16例、占比36.36%, 無效15例、占比34.09%, 總有效率為65.91%。聯合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0.057, P<0.05)。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NSI評分比較 治療前, 聯合組患者MNSI評分為(7.85±2.33)分, 對照組患者MNSI評分為(8.12±1.59)分;治療后, 聯合組患者MNSI評分為(4.55±2.33)分, 對照組患者MNSI評分為(7.29±1.59)分。治療前, 兩組患者MNS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635, P>0.05);治療后, 聯合組患者MNSI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443, P<0.05)。
  3 討論
  溫針灸治療是目前臨床中較為常用的一種治療DPN的方式, 在臨床實踐中發現, 其雖然不能夠直接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 但是能夠通過對患者整體身體情況的調節來改善患者的胰島素抵抗以及內分泌紊亂情況, 進而使得患者的糖脂代謝、血液流變等情況得到有效的改善, 改善患者的身體情況[2]。穴位敷貼則是傳統中醫中較為普遍的一種治療方式, 其通過將藥物直接貼于患者皮膚表面, 使患者通過皮膚吸收藥物, 進而發揮藥物的效果, 對患者的穴位進行直接的刺激, 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黃芪補氣、當歸行血、冰片引經報使, 對于調節患者的身體情況, 改善DPN患者的倦怠乏力、肢體發涼以及手足畏寒等情況具有較好的效果, 能夠進一步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3-7]。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18%, 高于對照組的65.9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0.057, 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MNS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635, P>0.05);治療后, 聯合組患者MNSI評分為(4.55±2.33)分, 低于對照組的(7.29±1.59)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443, P<0.05)。結果說明使用當歸補血方穴位敷貼和溫針灸聯合治療的聯合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和神經系統改善情況要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 在DPN的治療中, 采用當歸補血方穴位敷貼和溫針灸聯合治療較傳統治療具有更好的臨床療效, 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侯榮. 中藥穴位敷貼聯合中藥湯劑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6, 25(14):1518-1520.
  [2] 陳嘯, 李梅. 消痹湯聯合溫針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 山西中醫, 2016, 32(7):18-20.
  [3] 譚燚, 張婷婷, 徐潔,等. 中藥穴位敷貼聯合西藥治療消渴痹證臨床療效觀察. 內蒙古中醫藥, 2016, 35(4):74-76.
  [4] 方朝慧. 甲鈷胺聯合硫辛酸與單用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對比. 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18):171-172.
  [5] 毛志雄, 陳冬玲, 陸春暉. 復方血栓通軟膠囊聯合甲鈷胺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作用探析. 海峽藥學, 2015, 27(5):224-225.
  [6] 余倩穎 . 當歸補血方穴位敷貼聯合溫針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中醫學報, 2018, 33(10):1921-1925.
  [7] 吳翠云. 溫針灸法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 糖尿病新世界, 2017(17):191-192.
  [收稿日期:2018-10-2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547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