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溫針灸治療腦出血后認知功能障礙40例臨床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目的:觀察溫針灸治療腦出血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80例腦出血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功能訓練方案,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以溫針灸治療,兩組患者治療4周后對患者的認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腦電圖異常情況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與對照組相比,治療后觀察組MoCA各項評分、MoCA總評分明顯增加,嚴重功能障礙患者明顯減少,輕度功能缺陷患者明顯增加,并且在腦電圖異常率方面觀察組也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常規功能訓練的基礎上加以溫針灸治療腦出血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能有效通過促進腦部神經功能達到改善其認知功能障礙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關鍵詞】 腦出血;認知功能;溫針灸
  【中圖分類號】R743.34 【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9)1-0102-03
  腦出血是伴隨著我國老齡化發展而呈現出發病率逐年增長的常見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性疾病,其發病率約占腦卒中的20%~30%[1]。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腦出血后常見的并發癥,且極易進展成為癡呆,其進展率可達46%,由于對于癡呆目前并無特效的治療方案,一旦形成癡呆會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治療和生存時間[2-3]。因此有效干預和治療腦出血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具有重要的意義。溫針灸是臨床常用的中醫治療手段,艾灸燃燒后其熱力可通過針體到達針尖,將熱力和針刺有效結合共同作用于穴位,臨床研究表明,運用該法其針感更強,更易氣至病所,對促進神經功能的康復有一定的促進作用[4]。因此,筆者運用溫針灸治療腦出血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觀察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腦出血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20~78歲,平均年齡(46.23±10.12)歲,男性51例,女性29例。納入標準[5]:①符合1995年中華醫學會制定的腦出血診斷標準,并經頭部CT或MRI檢查確診;②明確伴有不同程度認知功能障礙,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評分<26分;③生命體征平穩,自愿參與并配合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缺血性腦卒中、蛛網膜下腔出血、外傷所致顱內出血等其他因素導致的腦出血;②患有嚴重冠心病、肝腎功能不全、精神神經性疾病等其他嚴重疾病者;③神志不清,伴有焦慮、抑郁障礙以及不能配合相關檢查者。將符合上述標準的8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2~78歲,平均年齡(46.59±10.18)歲;病程3~44d,平均(27.6±9.1)d;MoCA評分15~26分,平均評分(20.17±4.07)分。觀察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20~75歲,平均年齡(45.87±10.22)歲;病程5~45d,平均(28.2±8.5)d;MoCA評分14~25分,平均評分(19.56±4.13)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功能訓練,包括認知訓練(30min/次,每日1次)、肢體運動訓練(40min/次,每日1次)、作業訓練(40min/次,每日2次)以及物理治療(40min/次,每日2次)。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以溫針灸治療,穴位處方:雙側肺俞、心俞、肝俞、腎俞、脾俞針刺加灸,1.5cm/壯,每穴1壯,百會、神庭,雙側本神針刺,隨癥加減:體虛者加以雙側足三里針刺加灸,1.5cm/壯,每次1壯;體實者加以同側豐隆、上巨虛,左右交替,針刺加灸,1.5cm/壯,每次1壯。常規功能訓練和針刺治療分別由同一醫師完成,連續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①認知功能評價[6]:采用MoCA進行評定,其內容包括注意與集中、記憶、語言、視空間執行能力、抽象思維、命名和定向力7個領域,總分為30分,≥26分為正常。②日常生活能力評價[7]: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評分法進行評定,其內容包括吃飯、穿衣、修飾、用廁、洗澡、小便、大便、床椅轉移、上樓梯、步行活動10項,每項給予5級評分,總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明獨立性越好,根據總分對其獨立程度進行功能障礙分級,<20分為極嚴重功能障礙,20~45分為嚴重功能障礙,46~70分為中度功能缺陷,71~95分為輕度功能缺陷,>95分為日常生活自理。③腦電圖異常評定:根據腦電圖的頻率、節律和波幅情況,由同一經驗豐富醫師對患者兩側進行對稱性的目測判斷,并分為正常腦電圖、輕度異常腦電圖、中度異常腦電圖以及重度異常腦電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加減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測 ;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 < 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MoCA評分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各項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增加,而對照組僅在視空間執行能力、語言、記憶以及抽象思維方面有明顯提高(P<0.05);而治療后兩組患者MoCA總分均較治療前明顯增加(P<0.05),且觀察組MoC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生活能力評價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MBI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增加(P<0.05),組間比較觀察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嚴重功能障礙患者明顯少于對照組,而輕度功能缺陷患者則明顯多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腦電圖情況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腦電圖正常者16例,異常率為60%,對照組腦電圖正常者7例,異常率為82.5%,組間比較觀察組治療后其腦電圖異常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VCI是因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腦血管病危險因素以及腦梗死、腦出血等明顯腦血管病或如腦白質疏松、慢性腦缺血等不明顯腦血管病所引發的一類綜合征,其發生機制主要由于能量障礙引發谷氨酸毒性作用、膽堿能障礙、炎癥反應、氧化損傷等一系列負性事件相互作用,進而導致腦神經元損傷或死亡,引發VCI[8,9]。目前臨床對于腦出血后VCI患者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對癥治療以及早期功能訓練等方式,并多采用聯合治療的方案,雖然具有一定的臨床療效,但腦出血后VCI的發病率仍不甚理想,因此對于尋求更加有效的治療方式成為臨床研究的焦點。
  中醫學中并無“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病名,現代中醫研究根據其臨床表現及發病特點將其歸于“癡呆”、“呆病”的范疇。中醫學認為,該病的病位在腦,與肝、腎、心、脾諸臟功能失調密切相關。腦為元神之府,神機之源,主司精神活動和感覺運動,即包括人的思維、意識和情志活動以及視、聽、言、動等。腦出血后由于瘀血內阻,瘀阻腦絡,腦髓失養,其主精神活動和感覺運動功能出現異常,進而則可能出現意識不清、思維遲鈍、記憶力減退、語言模糊、情志失常、感覺障礙、運動不能等癥狀。其次,“腦者髓之海,諸髓皆屬于腦,……,髓則腎主之”(《醫學入門·天地人物氣候相應圖》),提示腦髓的充養需依靠腎的先天之精,并且與五臟所生的后天之精也密切相關?!端貑枴ば魑鍤狻吩唬骸靶牟厣?,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表明心主司人的精神思維,肝主知覺,肺主運動,脾主意念智慧的產生,腎則主意志的堅定和記憶。因此中醫治療該病則主要以補虛益損,解郁散結為治療原則。
  針灸是傳統中醫藥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從古至今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10-13],針刺某些特定穴位后,能有效加快機體的微循環,改善腦血管病患者的腦血流狀態,增加腦組織灌流量,進而起到改善患者腦血氧供給的目的,激活缺血腦組織的殘留功能,如語言能力、記憶力、定向力、執行能力等。而灸法自古就有溫經通脈、調和氣血以及防病保健的作用,與針刺相結合,既不影響留針,其施灸的熱度又可通過針柄傳導至作用穴位,增強針感放射作用,使氣至病所[14-15]。本研究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采用傳統溫針灸治療手段,選取患者雙側肺俞、心俞、肝俞、腎俞、脾俞背腧穴以及頭部特定穴位百會、神庭、本神進行針刺,一方面通過刺激五臟之氣調節五臟之功能并治療其官竅病癥,另一方面作用頭部局部穴位,刺激大腦皮層,起到填精補髓,醒腦開竅的作用。通過與單純采用常規功能訓練的患者相比,加以溫針灸治療的患者其在注意與集中、記憶、語言、視空間執行能力、抽象思維、命名和定向力等的認知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表現出明顯優勢,而在腦電圖的反應表明,經溫針灸治療的患者其腦電圖恢復正常的患者明顯增加,異常率明顯降低,提示溫針灸可能通過調節腦部神經功能而起到改善腦出血后認知功能障礙的作用[16]。
  綜上,在常規功能訓練的基礎上加以溫針灸治療腦出血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能有效通過促進腦部神經功能達到改善其認知功能障礙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8,51(9):666-682。
  [2]姜容.腦出血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4,20(10):1806-1808.
  [3]張忠霞,王銘維.腦小血管病與認知損害[J].國際腦血管病雜志,2014,22(9):682-685.
  [4]朱毅,黃任佳,王碩碩,等.從單一到多元: 溫針灸的臨床應用進展[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11(3):440-444.
  [5]徐瑤,吳宇飛.缺血性腦卒中合并腦微出血患者認知功能的臨床研究[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7,50(5):332-337.
  [6]韓晶,徐海,陶靜.MMSE評分、MoCA評分和事件相關電位P300對不同部位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的評價研究[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18(8):481-485.
  [7]李小峰,陳敏.改良 Barthel 指數評定量表的設計與應用[J].護理研究,2015(13):1657-1658.
  [8]陳雪梅.血管性認知功能損害的發病機制及早期診斷[J].山東醫藥,2014,54(5):98-100.
  [9]武劍,李瀟穎,賈建平,等.對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研究的再認識[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2,11(11):1083-1087.
  [10]葉海松.針刺治療腦出血后認知功能障礙56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3,35(5):733-735.
  [11]劉驍,楊星月.針灸機制的fMRI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3,11(4):433-436.
  [12]周麗,張允嶺,曹卉娟,等.針刺治療血管源性輕度認知障礙的系統評價[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33(12):1626-1630.
  [13]張杰,馬云枝,楊澤鋒,等.針藥結合治療非癡呆型血管認知功能障礙[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4,20(15):217-220.
  [14]王莉娜,馮曉東,劉承梅,等.溫針灸對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的療效[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5(2):199-201.
  [15]方晨曄,盧穎,陳飛,等.“針上灸”法與“溫針灸”法臨床治療效應的差異比較[J].世界中醫藥2013(11):1344-1347.
  [16]Zhang,L.-T.,Zhang,S.-X.,Wu,S.-D. et al.Electroencephalogram analysis: An early diagnostic method for assessing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cerebral hemorrhage[J].Clinical EEG and neuroscienc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EG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 Society (ENCS),2014,45(2):92-97.
 ?。ㄊ崭迦掌冢?018-11-16 編輯:楊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257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