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針灸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針灸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效果, 為臨床治療工作提供可行的依據。方法 90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 隨機分為常規治療組和針灸治療組, 每組45例。常規治療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 針灸治療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配合針灸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評分、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結果 治療前, 針灸治療組患者疼痛評分為(4.5±1.8)分, 與常規治療組的(4.6±1.7)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針灸治療組患者疼痛評分為(1.8±0.7)分, 低于常規治療組的(3.4±0.7)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針灸治療組患者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為(37.2±10.5)分, 與常規治療組的(38.5±12.4)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針灸治療組患者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為(68.9±15.4)分, 高于常規治療組的(48.9±11.6)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選擇針灸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進行治療能夠幫助患者緩解疼痛, 提升患者的膝關節功能,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針灸;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效果;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8.064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臨床骨科比較常見的一種慢性骨關節病癥, 這種病癥主要會侵襲患者的關節軟骨和關節骨滑膜等結締組織, 主要破壞患者的關節軟骨面, 這會使得患者出現關節畸形, 臨床癥狀是患者存在關節疼痛和運動障礙, 嚴重時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通常這種病癥主要多發生在60周歲以上的老年群體當中, 有研究認為大約>50%的老年群體都會檢查出骨性關節炎[1-3]。所以在這種背景下研究有效的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進行治療的方案尤為重要。近些年, 選擇中醫治療方案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進行治療在不斷的深入, 從中醫角度出發為患者采用針灸進行治療能發揮出必要的臨床效果, 本文基于此進行調查,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3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90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針灸治療組和常規治療組, 每組45例。常規治療組患者男女比例23:22;年齡最大89歲, 最小58歲, 平均年齡(72.8±11.5)歲。針灸治療組患者男女比例24:21;年齡最大87歲, 最小59歲, 平均年齡(70.6±12.4)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規定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診斷標準》中關于該病癥的標準, 患者的膝關節存在反復性的疼痛, 并且持續>1個月, 所有患者進行膝關節影像學檢驗, 可見膝關節邊緣存在贅生物形成, 患者的關節腔狹窄, 為患者進行關節液檢驗可見外觀粘稠清亮, 白細胞計數<2000個/ml。
  1. 2 方法 常規治療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給予患者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物進行治療, 口服塞林昔布膠囊(商品名:西樂葆膠囊), 2次/d, 100 mg/次;同時對患者采用關節腔內注射透明玻璃酸鈉, 注射2 ml/次, 1次/周, 連續治療5次作為1個療程。
  針灸治療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針灸治療。①為患者選擇穴位, 選擇患者同側上肢的手三里穴位、血海穴、伏兔穴、風市穴、阿是穴, 如患者的膝內側存在疼痛, 則選擇內膝眼穴, 外側疼痛則為患者選擇犢鼻穴, 如果患者病膝周圍存在髕骨邊緣刺痛, 選擇阿是穴, 針刺時針尖向關節腔內。②為患者進行配穴選擇, 主要為患者選擇同側足三里穴、陽陵泉穴、陰陵泉穴、太溪穴、懸鐘穴、太白穴、三陰交穴、公孫穴、涌泉穴、地機穴等。③對于所選的穴位進行針灸治療, 針灸選擇1.5寸一次性使用毫針, 選擇手法為補瀉手法, 得氣以后留針30 min。對患者的膝眼和膝周沿著髕骨進行環刺, 針柄插入艾條并且點燃, 進行溫針灸治療, 需要注意, 艾條體接觸皮膚部位, 應該采用生姜片隔開, 可避免灼傷患者皮膚。3次/周, 針灸后叮囑患者不能久坐久立, 避免負重, 應注意保暖。治療3個月作為1個療程。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評分、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判定, 總分為10分, 以6分作為基準線, 患者的評分越高, 表示患者疼痛越嚴重。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滿分為100分, 分值越高, 表示患者的關節功能越好[2]。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評分比較 治療前, 針灸治療組患者疼痛評分為(4.5±1.8)分, 與常規治療組的(4.6±1.7)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針灸治療組患者疼痛評分為(1.8±0.7)分, 低于常規治療組的(3.4±0.7)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 治療前, 針灸治療組患者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為(37.2±10.5)分, 與常規治療組的(38.5±12.4)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針灸治療組患者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為(68.9±15.4)分, 高于常規治療組的(48.9±11.6)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被稱之為增生性關節炎或老年性關節炎, 現如今對于這種病癥的發病機制并不十分明確, 有研究認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可能和患者骨內高壓以及機械性作用存在一定關聯。以往常采用西醫治療, 主要為口服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物進行干預, 并且在關節腔內注射透明玻璃酸鈉進行關節內環境的改善, 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患者關節內潤滑度, 對保證患者的關節軟骨具有一定意義[4-6]。為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具有較高的風險, 而且費用較高, 后遺癥相對較多, 臨床對此方案應用較少。從中醫角度來看,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屬于骨痹的范疇, 主要認為是因為患者存在本虛標實、人老體衰、陰陽氣血不足導致肝腎陰虛, 如《靈樞》有云:“經脈者, 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 濡筋骨, 利關節者也?!薄把蛣t經脈流利, 營復陰陽, 筋骨勁強, 關節清利矣?!苯o患者進行針灸治療選擇相適應的穴位, 局部加艾灸進行溫經散寒, 可以對患者起到舒筋活絡, 調理氣血的作用, 使患者體內陰陽恢復平衡, 大大提升了治療的效果[7, 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 針灸治療組患者疼痛評分為(4.5±1.8)分, 與常規治療組的(4.6±1.7)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針灸治療組患者疼痛評分為(1.8±0.7)分, 低于常規治療組的(3.4±0.7)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針灸治療組患者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為(37.2±10.5)分, 與常規治療組的(38.5±12.4)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針灸治療組患者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為(68.9±15.4)分, 高于常規治療組的(48.9±11.6)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能夠能夠證實這種說法。
  綜上所述, 采用針灸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能夠緩解患者疼痛, 提升患者的膝關節功能,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周軍, 蔣濤. 溫針灸療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的臨床效果. 醫療裝備, 2018, 31(20):120-121.
  [2] 李紅兒. 溫針灸治療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的療效觀察.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6, 26(20):74-76.
  [3] 湯劍. 針灸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分析.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8, 5(71):46.
  [4] 張暉. 針炙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分析. 中醫臨床研究, 2014(8):66-67.
  [5] 戴中, 柳洪勝, 白文, 等. 國內外針灸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研究的差異. 中國針灸, 2012, 32(3):257-260.
  [6] 倪靜 , 吳佳瑤 , 張琦斐 , 等. 針灸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文獻質量分析. 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8, 42(11):105-110.
  [7] 劉強. 針灸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分析. 中醫臨床研究, 2013(11):49-50.
  [8] 朱立春, 劉金鐘. 針灸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療效觀察. 河北醫學, 2014(9):1567-1569.
  [收稿日期:2018-12-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91407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