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  > 中國論文網 > 
  • 醫學論文  > 
  • 淺析耳內鏡下外耳道沖洗聯合酮康唑紗條治療霉菌性外耳道炎的療效觀察

淺析耳內鏡下外耳道沖洗聯合酮康唑紗條治療霉菌性外耳道炎的療效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耳內鏡下外耳道沖洗聯合酮康唑紗條治療霉菌性外耳道炎的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的對象是選擇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128例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將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4例。實驗組患者采用耳內鏡下外耳道沖洗聯合酮康唑紗條治療7 d,對照組患者采用耳內鏡下外耳道沖洗聯合艾洛松紗條治療7 d,觀察兩組治療效果。 結果:實驗組痊愈54例,顯效8例,有效2例,無效0例。對照組痊愈38例,顯效11例,有效10例,無效5例。實驗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 結論:耳內鏡下外耳道沖洗聯合酮康唑紗條治療霉菌性外耳道炎可取得較高治愈率。
  【關鍵詞】霉菌性外耳道炎;酮康唑乳膏;耳內鏡;外耳道沖洗;艾洛松軟膏
  【中圖分類號】R87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1-0-01
  霉菌性外耳道炎在臨床診療中最常見也最容易復發,是耳鼻喉科常見病,較難徹底根治。不同地區的發病率不盡相同,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患病率較高,且不同年齡段、性別及不同季節發病情況不盡相同,尤其夏季發病率最高,其次是秋季、冬季和春季[1-2]。目前臨床上對于霉菌性外耳道炎的治療方法較多,多采用局部換藥治療[3]。本研究在耳內鏡下沖洗外耳道,聯合涂有酮康唑乳膏紗條壓迫外耳道,治療霉菌性外耳道炎效果顯著,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來我院就診并診斷為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128例,符合《實用耳鼻喉科學》關于霉菌性外耳道炎的臨床診斷標準,均簽署臨床研究知情同意書,且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將全部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64例。對照組中,男37例,女27例,平均年齡為(43.70±8.90)歲;觀察組中,男37例,女27例,平均年齡為(43.36±9.0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實驗組:采用耳內鏡下沖洗外耳道,沾有酮康唑乳膏(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產品批號:150106453)的紗條壓迫外耳道療法。在確診后,耳內鏡下將外耳道清潔干凈,分泌物較少時,可用無菌棉簽擦拭干凈,分泌物較多時給予3.0%過氧化氫溶液(雙氧水)進行清洗。對于病情比較輕微,分泌物較少且未合并細菌感染的患者,將涂有酮康唑乳膏的無菌紗條填塞外耳道,隔日換藥1次,7 d為一療程,療程結束后撤出紗條,保持耳道干燥1周后復診。對于病情較重,分泌物較多且合并細菌感染的患者,先給予沾有抗生素的紗條填塞外耳道,待炎癥消退后,同樣給予涂有酮康唑乳膏的無菌紗條填塞外耳道,治療周期及復診時間同上。對照組:耳內鏡下將外耳道清潔干凈,分泌物較少時,可用無菌棉簽擦拭干凈,分泌物較多時給予3.0%過氧化氫溶液(雙氧水)進行清洗,之后給予涂有艾洛松乳膏(上海先靈葆雅制藥有限公司,產品批號:15NGFA010)的紗條壓迫外耳道,療程及復診時間同實驗組。如治療過程中患者耳癢伴耳道內分泌物增多,可將分泌物清除干凈,加用口服抗組胺類藥物改善癥狀,確保治療過程的安全實施[8]。如患者的耳道充血、腫脹、疼痛,合并細菌感染時,給予抗生素滴耳液控制炎癥后,繼續換藥治療。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耳道分泌物真菌培養 本研究納入的128例患者均為門診就診患者,兩組患者就診時除符合《實用耳鼻喉科學》[9]關于霉菌性外耳道炎的臨床診斷標準外,用耳試子取耳道分泌物,接種至沙保羅培養基,置于26℃恒溫孵箱5 d,取出后行棉藍染色,顯微鏡下可見真菌的孢子和菌絲。
  2.2 實驗組耳內鏡下療效觀察 首次就診時取典型病例,耳內鏡檢查外耳道見大量膿性分泌物,耳道腫脹,結構不清,清理后第1次給予涂有酮康唑的紗條壓迫耳道。隔日取出后,耳內鏡下外耳道內為見大量膿性分泌物,耳道腫脹較前明顯減輕,外耳道壁及鼓膜表面可見少量分泌物復診,鼓膜結構可見,清理后第2次上藥。隔日再次取出紗條,耳內鏡下外耳道壁較第1次換藥后更光滑,無明顯腫脹,鼓膜結構更加清晰,清理后第3次上藥。隔日取出后,耳內鏡下外耳道壁光滑、無腫脹,未見明顯異常分泌物,鼓膜結構清晰,與正常耳道相比無差別。
  2.3 兩組療效比較 本研究128例患者經常規3次換藥且停藥1周后復診,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
  2.4 合并感染病例分析 本研究中,實驗組2例、對照組5例均出現耳道充血、狹窄,合并細菌感染,給予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紗條壓迫外耳道,每日換藥,待耳道無充血、狹窄后繼續后續治療。對照組出現4例耳道分泌物異常增多,為治療過程安全順利完成,給予抗組胺藥物連續口服3 d,耳道分泌物減少后,繼續完成治療,最終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本實驗。
  3 討論
  外耳道真菌病又稱真菌性外耳道炎,致病菌在適宜的條件下繁殖,引起的外耳道的炎性疾病,主要以霉菌感染者較多見,夏秋季發病率相對較高,高溫潮濕的環境及外耳道內膿液均是霉菌有利的滋生環境。治療上國內外多采用局部治療,因治療過程中患者依從性、耐藥率等多種因素,導致復發率較高,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治愈率。 本研究中收集的128例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耳內鏡檢查外耳道內可見大量膿性分泌物及部分霉菌團,耳道壁腫脹,鼓膜結構不清。本實驗在耳內鏡指引下,給予3%過氧化氫溶液,進行耳道沖洗治療,視野清晰,沖洗徹底,無副損傷,確保藥物最大程度發揮作用,為提高治愈率奠定了基礎;涂有酮康唑乳膏的紗條填塞外耳道的方法,操作簡單,既保證了藥效持久,又很好吸附了耳道內滲出液,避免耳道因內分泌物浸泡導致霉菌繁殖;隔日換藥的方法避免了藥物在耳道內蓄積,減輕患者耳道悶脹感。本研究方法簡單,患者依從性高,療效確切,治愈率高,復發率低。
  參考文獻
  張達群,黃芍,李秀梅.白蘚皮聯合姜黃浸液治療霉菌性外耳道炎的療效觀察[J].廣東醫學院學報,2014,32(4):465-466.
  殷明昌.耳內鏡下外耳道沖洗聯合派瑞松布藥治療霉菌性外耳道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3):31-32.
  董保華,滕清曉,張鋒.外耳道臭氧吹氣聯合派瑞松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4):58-6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2415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