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西地酸乳膏治療外耳道癤腫的臨床效果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討夫西地酸乳膏治療外耳道癤腫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門診確診的外耳道癤腫患者14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0例。觀察組采用夫西地酸乳膏涂藥治療,對照組采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療,對比觀察兩種藥物治療外耳道癤腫的臨床總有效率。結果 觀察組總治療有效率(91.43%)高于對照組(62.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夫西地酸乳膏治療外耳道癤腫臨床效果更好。
關鍵詞:夫西地酸;氧氟沙星;外耳道癤腫
中圖分類號:R75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08.042
文章編號:1006-1959(2019)08-0141-02
Abstract:Aim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fusidic acid cream on furuncular otitis swelling. Methods 140 diagnosed cases of furuncular otitis swelling, selected from the hosPital 518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n=70). The observation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usidic acid cream,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floxacin ear droPs. Results: The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91.4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2.86%)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fusidic acid cream on furuncular otitis swelling is better.
Key words:fusidic acid, ofloxacin, furuncular otitis
外耳道癤腫(furuncular otitis)是五官科常見外耳疾病,多因不潔挖耳,外耳道皮膚局部損傷或因污水入耳感染等原因引發,查體見患處皮膚紅腫,呈局限性隆起或硬結,表面有膿點或破潰,腫脹嚴重者外耳道幾乎全部堵塞可引起聽力下降。臨床表現為耳廓牽拉痛,疼痛劇烈、張口、咀嚼時加重,疼痛??煞派渲镣瑐阮^部,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2]。本研究比較了夫西地酸乳膏局部涂藥與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療外耳道癤腫臨床療效,現將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解放軍第五一八醫院五官門診診治的140例外耳道癤腫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營養不良等。年齡3~56歲,平均年齡(18.00±7.38)歲,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70例。觀察組男38例,女32例;發病1~3 d者40例,4~6 d 20例,7 d以上10例,病程3~7 d,平均病程(5.31±2.34)d。對照組男40例,女30例,發病1~3 d者42例,4~6 d 18例,7 d以上10例,病程2~6 d,平均病程(4.12±1.98)d。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發病時間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外耳道如有分泌物的,0.9%生理鹽水徹底沖洗,有膿性分泌物者加用3%雙氧水徹底沖洗,耳道干燥后即可藥物治療。觀察組:取1 ml注射器,抽取夫西地酸乳膏(立思丁,愛爾蘭利奧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20130921,H20130928,15 g×1支)約0.5 ml注入患處,外耳道口置無菌干棉球,避免填塞過緊,次日摘除棉球,涂藥1周內無需再次涂藥。對照組:氧氟沙星滴耳液(卓峰,鄭州卓峰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41021439,5 ml×1支)滴患耳3次/d,5滴/次,滴耳后患耳朝上臥床10 min,之后倒掉耳內殘存藥液。囑所有患者保持用藥期間耳內干燥,勿挖耳。兩組均在治療5~7 d后評定療效。
1.3療效評定標準 ①顯效:用藥1~3 d紅腫、疼痛消退;②有效:治療7天內紅腫、疼痛減輕或明顯減輕,局部膿頭破潰;③無效:治療7 d后臨床癥狀及體征無變化或改善不明顯??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用?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外耳道癤腫為外耳道軟骨部毛囊或皮脂腺感染所致的急性局限性化膿性病變,又稱局限性外耳道炎,常見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綠膿桿菌等,多因使用消毒不嚴格的器具挖耳、污水感染外耳道、外耳道內潮濕環境、糖尿病等情況時較易發生。當分泌物較多或癤腫較大堵塞外耳道時,患者可出現耳內堵塞感及短時間的聽力減退。患者自覺跳動性疼痛,牽拉耳廓、按壓耳屏、咀嚼或吞咽時加重,疼痛常放射至同側頭部,嚴重時患者徹夜難眠,給工作生活帶來了較大困擾。嬰幼兒患者可表現為不明原因的哭鬧不安,不愿臥于患側,觸碰患耳時哭鬧不止,該病診斷不難,耳內鏡檢查即可確診。目前治療上主要以局部使用抗炎滴耳液治療為主,必要時口服抗生素控制感染,也有文獻報道采用局部理療配合涂藥治療效果尚可,但是需要患者每日到醫院進行配合治療,持續時間較長,此法在患者配合依從方面仍存在較大局限性[1,2]。
夫西地酸是一種窄譜、高效的梭鏈孢酸類抗生素,主要提煉于梭鏈孢酸脂球的發酵液中,有著類似甾族化合物結構而沒有類固醇活性的抗生素。其通過干擾延長因子G抑制細菌核糖體的易位,從而阻礙細菌蛋白質的合成[3-5],對與皮膚感染有關的各種革蘭氏陽性球菌尤其對葡萄球菌高度敏感,并且對棒狀桿菌、梭狀芽孢菌屬、表皮葡萄球菌等病原菌的敏感性極強,對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效,對某些革蘭氏陰性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抵抗諸多厭氧菌類型,同時具有抗感染和非特異性抗炎作用。機理藥物主要是通過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而產生抗菌作用,與其他抗生素使用無交叉耐藥性[6,7]。皮膚病理條件下,夫西地酸還具有迅速滲透入感染灶深層組織,并對感染病灶部位的細菌進行清除。此外,2%夫西地酸軟膏能有效增強患者免疫功能,進而對病原菌引發的組織水腫、變形、滲出和壞死等炎性反應進行消除[8-10]。在正常皮膚,夫西地酸還具有滲透入皮膚的量極低,目前尚無局部用藥全身吸收的報道。文獻研究表明:夫西地酸乳膏在治療在細菌感染性皮膚病療效與安全性方面取得了較滿意的結果,在治療兒童尋常型膿皰瘡方面總有效率達到了93.33%,玫瑰痤瘡的治療總有效率可達93.48%;同時在治療皮膚癤腫、癰、甲溝炎、尋常型痤瘡、毛囊炎、濕疹合并感染、潰瘍合并感染等皮膚軟組織感染性疾病效果尤佳,兒童用藥安全性得到肯定,使用人群較為廣泛[11,12]。
本研究選用了夫西地酸乳膏作為治療外耳道癤腫的治療用藥。在臨床治療中,對于外耳道口較近的病變,患者可自行涂藥置患處,但對于外耳道稍深處的病變常規局部用藥時,患者自行涂藥較難到達患處,影響治療效果,且每次涂藥時接觸患處引發劇烈疼痛使其易產生恐懼感而不愿涂藥,我科在耳內鏡引導下借助注射器將藥膏推送至患處,1周內無需再次涂藥,平均用藥2~4 d,疼痛即可明顯減輕甚至消失,1周后絕大多數患者可達到痊愈。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治療有效率為91.43%,高于對照組的62.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該涂藥方法對于外耳道濕疹患者同樣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本藥對外耳道癤腫患者治療效果較佳,特別是在緩解疼痛及消腫方面效果明顯,并對即將形成膿腫者可使膿腫局限??傊?,應用夫西地酸乳膏涂藥治療外耳道癤腫療效顯著,值得臨床借鑒應用。
參考文獻:
[1]韓東一,肖水芳.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36-37.
[2]楊莉.新癀片治療外耳道癤85例[J].實用中醫藥雜志,2002,4(18):11.
[3]劉偉斌.莫匹羅星軟膏和夫西地酸軟膏治療細菌感染性皮膚病的效果對比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6,19(10):105-106.
[4]章曉陽,江建雄,金如鈞,等.2%夫西地酸乳膏治療細菌感染性皮膚病療效與安全性觀察[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10(7):168-170.
[5]任宏.2%夫西地酸乳膏治療細菌感染性皮膚病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醫藥論壇雜志,2017,12(5):59-61.
[6]馬仁燕,王小燕,周炳榮,等.2%夫西地酸乳膏聯合小劑量鹽酸米諾環素治療玫瑰痤瘡自身對照研究[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7,33(9):520-523.
[7]陳書梅,張開忠.夫西地酸乳膏聯合紅藍光治療玫瑰痤瘡的臨床效果觀察[J].皮膚病與性病,2018,10(6):853-854.
[8]脫鳴富,王曉軍,馬純一,等.夫西地酸鈉治療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Meta分析[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15,8(5):366-371.
[9]陳建民,陳紅玲,盧曉龍.細菌性皮膚感染采用夫西地酸乳膏治療的臨床效果與安全性評價[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 18(2):355-356.
[10]王栓,居靖,陳丁丁.莫匹羅星軟膏治療膿皰瘡的Meta分析[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14,33(11):816-826.
[11]劉楠,高麗娟,戴維維,等.皮膚細菌感染440例患者的病原菌及藥敏分析[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4,18(6):330-332.
[12]于云和.2%夫西地酸乳膏多中心治療細菌性皮膚病安全性分析[J].中國實用醫刊,2014,35(23):45-46.
收稿日期:2019-3-22;修回日期:2019-3-29
編輯/馮清亮
作者簡介:楊艷霞(1978.6-),女,河南義馬人,博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耳鼻喉頭頸外科學方向的研究
通訊作者:吳智鋼(1977.12-),男,黑龍江雙鴨山人,臨床醫學及特種醫學博士后,副主任醫師,科主任,主要從事骨外科疾病的診斷及基礎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1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