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10%轉化糖注射治療新生兒缺氧性心肌損傷的臨床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通過探討10%轉化糖注射治療新生兒缺氧性心肌損傷的臨床療效,旨在為提高臨床治療效率和新生兒預后恢復提供理論依據。方法:選擇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新生兒缺氧性心肌損傷患兒60例,隨機平均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兒給予靜脈注射1,6-二磷酸果糖,研究組患兒靜脈注射10%轉化糖,對比治療前后CK、CK-MB、LDH、AST的變化情況,記錄兩組患兒心肌損傷癥狀消失時間、心功能恢復時間、循環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并統計兩組治療有效率。 結果:研究組患兒治療后CK為(151.48±7.26) U/L、CK-MB為(20.43±1.12) U/L、LDH為(128.04±5.18) U/L、AST為(57.30±6.26) U/L,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兒心肌損傷癥狀消失時間為(3.54±0.78) d、心功能恢復時間為(4.83±0.39) d、循環恢復時間為(4.96±0.79) d、住院時間為(7.16±1.02) d、治療有效率為93.33%,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10%轉化糖注射治療新生兒缺氧性心肌損傷能快速改善心肌功能、提高治療效率。
【關鍵詞】10%轉化糖;1,6-二磷酸果糖;新生兒;缺氧性心肌損傷
【中圖分類號】R459.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1-0-01
新生兒圍生期窒息是新生兒臨床較為常見的危重疾病,窒息引發缺氧對機體造成全身性及多臟器官損傷,引發缺氧性心肌損傷,甚至導致缺氧性腦病,威脅新生兒生命安全[1],給患兒家庭帶來巨大痛苦。新生兒缺氧缺血性心肌損傷導致心功能不全,進一步引起腦灌注減少,加重腦損傷程度[2],對患兒生長發育和智力發育造成嚴重影響[3],因此近年來在臨床受到廣泛重視,臨床治療以改善心肌損傷、恢復心臟功能為主,進而達到減少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等并發癥的目的[4]。本研究通過應用10%轉化糖注射治療新生兒缺氧性心肌損傷,取得了顯著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新生兒缺氧性心肌損傷患兒60例,隨機平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其中研究組男18例,女12例,胎齡平均 (39.64±1.03)周,發病時間平均(3.10±0.56) h,出生體重平均(1895.42±3.56) g。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胎齡平均(39.71±1.07)周,發病時間平均(3.16±0.49) h,出生體重平均(1887.91±4.07) g。兩組患兒在性別、發病時間、出生重量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兒入院時均采血檢查心肌酶譜指標,同時檢查血常規、血糖、肝功能、心電圖等指標,兩組患兒均給予常規基礎治療,包括保暖、吸氧、維持血糖及水電解質平衡、糾正低氧血癥及酸中毒、抗感染治療、營養心肌等,同時口服三磷酸腺苷、Vit B6、輔酶Q10等能量合劑。對照組患兒應用1,6-二磷酸果糖治療,靜脈注射250 mg/(kg·d)1,6-二磷酸果糖 2次/d,治療時間為7~14 d;研究組患兒應用10%轉化糖治療,靜脈注射5 mL/(kg·d)10%轉化糖,療程為7~14 d。治療前后分別取股靜脈血2 mL,分離血清后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心肌酶譜活性測定。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CK、CK-MB、LDH、AST的變化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兒治療后CK為(151.48±7.26) U/L、CK-MB為(20.43±1.12) U/L、LDH為(128.04±5.18) U/L、AST為(57.30±6.26) U/L,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兒心肌損傷癥狀消失時間、心功能恢復時間、循環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研究組患兒心肌損傷癥狀消失時間為(3.54±0.78) d、心功能恢復時間為(4.83±0.39) d、循環恢復時間為(4.96±0.79)d、住院時間為(7.16±1.02) d,研究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兒治療有效率比較 研究組患兒治療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患兒治療有效率為76.67%,研究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新生兒窒息是指產前、產時或產后等諸多原因導致出生后1min內無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規律呼吸,導致低氧血癥、混合性酸中毒,引起缺氧并導致全身多臟器損害。新生兒窒息后缺氧性心肌損傷是圍生期窒息缺氧后嚴重并發癥。正常情況下心肌細胞可以依靠分解游離脂肪酸獲得能量,當發生心肌缺氧時,脂肪酸分解過程受到嚴重抑制,因此機體完全依靠分解糖原獲取能量。心肌糖代謝以有氧代謝為主,新生兒窒息缺氧狀態下引起心肌缺氧,導致心肌細胞無氧酵解增強,酸性代謝產物堆積,細胞內酸中毒、心肌細胞能量發生障礙,ATP減少,Na+-K+-ATP酶的供能障礙,導致心肌損傷。同時血管持續收縮,導致肺循環壓力及阻力顯著增加,右心室后負荷加重,引起心內膜下心肌及乳頭肌缺血、缺氧狀,致使這些部位心肌細胞收縮力明顯減退,嚴重時導致心肌細胞變性、壞死。
本研究通過探討10%轉化糖注射治療新生兒缺氧性心肌損傷的臨床療效,結果表明研究組患兒治療后CK、CK-MB、LDH、AST變化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心肌損傷癥狀消失時間、心功能恢復時間、循環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均顯著縮短,且治療有效率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表明10%轉化糖注射治療新生兒缺氧性心肌損傷能快速緩解臨床癥狀、改善心肌酶譜指標、提高治療有效率,是一種快速高效的治療方式,對提高新生兒愈后質量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陳巍,何彩風.磷酸肌酸鈉治療新生兒窒息心肌損害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2,7(22):179-180.
毛慶花,林麗星,張志玲,等.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腦型在新生兒窒息合并心肌損傷中的變化及其相關因素[J].臨床兒科雜志,2010,28(3): 226-230.
鄧海權,王恒秋,向杏群,等.肌鈣蛋白I、肌紅蛋白與肌酸激酶同工酶MB對新生兒窒息致心肌損害的診斷意義[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14(9):1053-105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267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