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白內障治療中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的應用效果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觀察分析糖尿病白內障患者在臨床中行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進行治療的效果。 方法 擇取2016年7月—2018年3月時段該醫院收治的糖尿病白內障患者80例,隨機分為甲組與乙組,40例/組,甲組接受傳統手術治療,乙組接受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進行治療;統計并發癥發生情況、血糖指標水平、視力恢復情況,并予以對比分析。 結果 乙組并發癥發生情況、血糖指標水平、視力恢復情況均顯著優于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于糖尿病白內障患者,對其進行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進行治療后,可獲得理想的效果,幫助提升視力,水腫等并發癥的發生幾率較低,是一種具有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的治療方式,值得推廣。
[關鍵詞] 糖尿病;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
[中圖分類號] R779.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3(b)-0180-02
糖尿病在臨床中屬于常見的慢性疾病,且隨著人們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的變化,導致疾病的發病率也不斷上升;如果患者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極易對眼部、腎臟等多個組織器官產生損傷[1]。糖尿病病患本身抵抗力、修復功能等均處于下降狀態,因此極容易出現一些并發癥,最為典型的一種便是糖尿病白內障,多發生于中老年人群。對于此疾病,臨床中首選治療方式為手術方式,傳統治療方式雖然能夠獲得較為理想的療效,但是其操作步驟復雜,而且手術時間往往較長,極易對周圍組織等造成損傷,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風險性[2]。隨著醫學多方面技術的不斷進步,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應運而生,且在治療糖尿病白內障疾病的時候能夠獲得理想的效果。為進一步驗證,該文選擇我院收治的糖尿病白內障患者開展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該院收治的糖尿病白內障患者80例,隨機分為甲組與乙組,40例/組。甲組中男性23例(57.50%),女性17例(42.50%),年齡最大73歲,年齡最小45歲,中位年齡60.33歲,病程范圍1~7年,平均病程(3.12±1.02)年;乙組中男性24例(60.00%),女性16例(40.00%),年齡最大75歲,年齡最小46歲,中位年齡60.35歲,病程范圍1~8年,平均病程(3.13±1.04)年。組間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簽訂知情同意書;②無精神疾病者;③無感染疾病者。
排除標準:①伴有心功能不全者;②伴有惡性腫瘤者。
1.2 方法
所選擇研究對象在手術治療之前均服用降糖類藥物進行治療,便于穩定血糖指標;此外還需要予以抗生素滴眼液治療,避免出現感染等;進行眼內壓、眼軸長度等檢查,之后擇期開展手術:
①甲組:接受傳統手術治療(傳統囊外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
?、谝医M:接受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進行治療,具體內容:指導保持平臥位,行表面麻醉與常規消毒,使用開瞼器行開瞼操作,在角膜緣的11點位置行一切口(寬度約為2.8 mm,透明角膜),于3點位置行一側切口(角膜邊緣),然后將黏彈劑注入,在囊袋內植入準備好的人工晶體,將前房中的黏彈劑吸出,對切口進行水閉處理,確認沒有滲漏現象之后,將地塞米松2 mg、慶大霉素1×104 U注入球結膜位置。手術完成之后需要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進行低鹽,睡覺之前使用典必殊眼膏,持續治療一周。
1.3 評判指標
統計并發癥發生情況、血糖指標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視力恢復情況,并予以對比分析。
1.4 統計方法
研究資料數據納入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甲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5.00%,乙組為7.50%,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血糖指標水平對比
乙組空腹血糖等指標水平顯著優于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視力恢復情況對比
同甲組對比,乙組視力恢復情況更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糖尿病屬于代謝性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也是一種炎癥反應,如果不能夠及時予以措施進行治療,極易侵襲心臟、眼部、腎臟等多個組織器官,其中較為典型的一種便是糖尿病白內障,長時間高血糖狀態,會將醛糖還原酶進行激活,機體中所存在的細胞會將細胞外的水分進行吸收,便會受到長時間高滲狀態的影響,在晶狀體細胞內會有大量的山梨醇,最終則會對晶狀體纖維細胞產生影響,使其出現腫脹以及變形等現象[3-4]。以往對于白內障疾病,多選擇摘除手術進行治療,但是由于所行切口較大,術后不僅會出現較多的并發癥,而且需要較長的時間進行恢復。隨著醫學多方面技術的發展,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方式應運而生,且在臨床中的應用療效可觀[5]。
酮癥酸中毒是糖尿病白內障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的主要風險,加之手術治療或多或少都會對患者的身心帶來一定程度的應激反應,容易導致出現代謝紊亂,進而增加手術的風險系數。該研究結果顯示,乙組并發癥發生情況、血糖指標水平、視力恢復情況均顯著優于甲組(P<0.05),提示對于糖尿病白內障患者而言,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手術是一種有效且可靠的治療方式。傳統白內障囊外摘除術治療方式會對眼內的結構產生較大的破壞,甚至會促進病情進展。而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具有創傷小、手術時間短等優勢;而且聯合治療方式不會對房水屏障造成較大的損傷,且全身反應不明顯[6]。由于糖尿病白內障患者在臨床中多伴有滲透現象,例如彌漫性以及局限性滲透,因此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對避免出現此類現象引起足夠重視,才能夠確保治療效果以及改善預后。周美蘭[7]學者在其研究中報道,接受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的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0.00%,同該文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對于糖尿病白內障患者,對其進行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進行治療后,可獲得理想的效果,幫助提升視力,水腫等并發癥的發生幾率較低,是一種具有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的治療方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魏科,李永蓉,寧進,等.糖尿病病程對白內障患者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后黃斑厚度變化的影響[J].安徽醫學, 2017, 38(3):342-344.
[2] 師雅益. 糖尿病患者行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的臨床效果[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7(21):52-53.
[3] 凌宇, 梁日雄, 唐彥慧,等. 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年齡相關性白內障合并糖尿病的臨床研究[J]. 中國醫學創新, 2017, 14(5):130-133.
[4] 胡正再,張薇.糖尿病患者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的臨床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4):44,47.
[5] 李永成.糖尿病患者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后視力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7,23(4):57-58.
[6] 劉健, 徐潔慧, 樓繼先,等. 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對糖尿病患者黃斑部視網膜影響的OCT觀察[J]. 浙江醫學, 2017, 39(10):801-804.
[7] 周美蘭. 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在糖尿病白內障治療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28):120-122.
?。ㄊ崭迦掌冢?019-01-27)
[作者簡介] 鈕玉順(1962-),男,山東臨朐人,大專,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白內障疾病防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481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