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乳化手術與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手術治療白內障臨床效果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針對超聲乳化手術與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手術治療白內障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方法 50例白內障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25例。研究組采用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手術進行治療, 對照組采用超聲乳化手術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操作時間、治療后視力恢復時間, 治療前后的角膜散光度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手術操作時間(11.13±3.24)min短于對照組的(14.23±6.51)min, 治療后視力恢復時間(2.31±0.59)個月短于對照組的(3.93±0.37)個月, 并發癥發生率4.0%低于對照組的24.0%,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角膜散光度組間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手術對于白內障的治療有明顯優勢, 手術操作時間及治療后視力恢復時間均較短, 并發癥發生率低, 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關鍵詞】 超聲乳化手術;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手術;白內障;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9.040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 白內障疾病一般在老年群體比較常見, 發病后會對患者的視覺造成較大的影響, 若患者病情嚴重極有可能會導致失明, 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對此, 治療該病還需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手術是白內障的一種主要治療手段, 隨著近年來我國醫療事業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治療效果好、安全性高、手術恢復時間短、傷口小, 已經成為了醫患雙方的共同目標, 如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手術和超聲乳化手術等[1]。這兩種手術臨床應用較為廣泛, 治療效果顯著。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50例白內障患者分別采用超聲乳化手術與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手術進行治療, 比較兩種治療方法的優勢,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50例白內障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25例。研究組患者年齡59~78歲, 平均年齡(66.5±3.9)歲;其中男15例、女1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56~79歲, 平均年齡(67.0±4.1)歲;其中男14例、女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患者行常規的超聲乳化手術治療。手術前需要提前使用相關藥品進行散瞳處理, 對患者進行表面麻醉, 手術過程中用作輔助切口的透明角膜切口大小為2.7 mm, 前房需要注射粘彈劑, 圍繞眼部環形手術撕嚢, 隨后進行水分離手術, 該手術吸出皮質晶狀體核, 超聲乳化手術最后需要為患者植入人工晶狀體[2]。
1. 2. 2 觀察組 患者行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手術治療。手術前同樣需要進行散瞳處理, 隨后進行局部麻醉。手術方式主要為剪開球結膜, 在角膜緣后進行3 mm左右虹膜隧道切口手術, 前房需要注射粘彈劑, 圍繞眼部環形手術撕嚢, 同樣進行水分離手術至核游離狀態。晶狀核前后注入粘彈劑以保護角膜內皮及晶狀體后嚢, 便用套圈器娩出晶狀體核, 取出后用I/A吸出殘留皮質, 將人工晶狀體植入患者囊袋, 手術結束后對患者的切口完成閉合。
1. 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操作時間、治療后視力恢復時間。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角膜散光度。③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手術操作時間、治療后視力恢復時間比較研究組手術操作時間為(11.13±3.24)min, 對照組手術操作時間為(14.23±6.51)min;研究組治療后視力恢復時間為(2.31±0.59)個月, 對照組治療后視力恢復時間為(3.93±0.37)個月。研究組手術操作時間、治療后視力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t=2.13、11.63, P=0.03、0.00<0.05)。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角膜散光度比較 研究組治療前角膜散光度為(0.82±0.46)D, 對照組治療前角膜散光度為(0.81±0.69)D;研究組治療后角膜散光度為(0.74±0.32)D, 對照組治療后角膜散光度為(0.78±0.16)D。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角膜散光度組間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0.06、0.56, P=0.95、0.57>0.05)。
2. 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虹膜損傷1例, 后囊破裂0例, 前房皮質殘留0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4.0%;對照組虹膜損傷2例, 后囊破裂1例, 前房皮質殘留3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24.0%。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15, P=0.04<0.05)。
3 討論
白內障作為一種發病率較高的老年眼部疾病, 在臨床治療中比較常見, 病情發展嚴重會對患者的視覺產生嚴重的影響。近年來,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醫療水平也在隨著提高, 手術治愈率和技術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微創手術因為具有切口小、恢復時間短等特征, 在臨床手術治療上應用廣泛, 白內障患者和醫師大多會選擇微創手術進行治療。目前, 白內障臨床治療常見方法仍是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手術和超聲乳化手術兩種, 其中, 微創手術因其傷口愈合快、疼痛輕等多種特征逐漸演變為主要治療方式。
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手術使用超聲乳化白內障, 隨后處理軟化的晶狀體和糜爛皮質, 植入人工晶狀體幫助患者恢復視力, 因其操作簡便、術中切口小、術后恢復時間短等特征在臨床治療方面的應用比較廣泛[3-5]。超聲乳化手術也是臨床治療中比較安全、成熟的治療方法, 但這種手術方法針對硬核性白內障以及其他特殊情況下的治療效果不如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手術, 且超聲乳化手術對醫生的操作和治療經驗方面要求很高, 基層眼科醫院醫師技術能力和手術經驗等各個方面都有所欠缺, 臨床治療難度大, 大多數醫院很難進行普及[6-8]。 在本次研究中, 研究組手術操作時間為(11.13±3.24)min, 對照組手術操作時間為(14.23±6.51)min;研究組治療后視力恢復時間為(2.31±0.59)個月, 對照組治療后視力恢復時間為(3.93±0.37)個月。研究組手術操作時間、治療后視力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2.13、11.63, P=0.03、0.00<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角膜散光度組間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0.06、0.56, P=0.95、0.57>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0%, 低于對照組的24.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15, P=0.04<0.05)。由此表明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手術治療白內障, 患者視力恢復較快, 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 手術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 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手術對于白內障的治療有明顯優勢, 手術操作時間及治療后視力恢復時間均較短, 有效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臨床進行手術時要根據患者眼病的具體情況選擇手術治療方案, 以便于讓患者在短時間內實現視力的恢復。
參考文獻
[1] 岳素玲. 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治療硬核白內障的臨床觀察. 中國農村衛生, 2018(12):37.
[2] 劉靜, 夏天, 晏興云. 超聲乳化手術與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手術治療白內障臨床療效比較.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8, 11(8):153-154.
[3] 胡小莉. 超聲乳化手術和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手術治療白內障的臨床效果比較.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7, 2(30):68-69.
[4] 潘學良. 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治療硬核白內障的臨床觀察. 現代醫院, 2017, 32(20):34-36.
[5] 于新華, 于佳藝. 超聲乳化手術與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手術治療白內障臨床療效. 國際眼科雜志, 2016(1):94-96.
[6] 高云仙, 銀麗, 趙勇. 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的臨床效果觀察.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 32(13):2691-2692.
[7] 戴子嫻, 張宏, 林妙英, 等. 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和超聲乳化術治療白內障的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醫藥導報, 2011, 8(20):227-228.
[8] 顏堅. 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與超聲乳化手術治療白內障的臨床對比. 中國醫藥科學, 2011, 1(8):47.
[收稿日期:2018-09-3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40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