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路徑式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的價值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給予腦梗死患者行路徑式早期康復護理的效果。方法 方便選取該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91例腦梗死患者,隨機分成研究組(46例)與對照組(45例),兩組均給予患者對癥治療,期間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給予研究組患者路徑式早期康復護理,觀察兩組護理干預效果。 結果 護理3、6個月后,兩組患者NIHSS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下降,但研究組評分下降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如護理后6個月NIHSS評分為(15.57±3.36)分,這比對照組(20.17±3.68)的評分低(t=6.229,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生理機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精神健康及情感智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護理后(P<0.05);研究組患者6個月內病情復發率為4.35%,顯著低于對照組17.78%的復發率(χ2=4.195,P<0.05)。 結論 針對腦梗死病患,在患者治療期間給予路徑式早期康復護理,可顯著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降低疾病復發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 路徑式早期康復護理;腦梗死;神經功能;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3.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04(a)-015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arly-stag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91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6 to April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46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45 cases). 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symptomatic treatment.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given path-based early rehabilitation care, and the effect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fter 3 months and 6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NIHSS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decreased, but the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NIHSS score was (15.57±3.36)points after 6 months of nursing.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20.17±3.68)points, the scores were lower (t=6.229,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physiology, physical pain, social function, mental health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4.35% within 6 month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recurrence rate of 17.78% in the control group (χ2=4.195, 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path-based early rehabilitation care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of diseases. It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Path type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erebral infarcti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腦梗死是臨床中常見的腦血管疾病,疾病病因主要是因腦部血液循環障礙所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最終引起局限性腦組織壞死及腦軟化情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這使得腦梗死疾病發病人數逐年增加,同時發病人群的年齡也越來越低[1]。腦梗死患者常見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偏癱、步態不穩、神經功能損害及大小便失禁等,這給患者的各項功能恢復造成巨大影響,同時還對社會及家庭造成較大經濟與精神負擔[2]。所以針對腦梗死患者,診斷患者疾病后需及時給予科學有效的治療,同時考慮到患者的康復預后,為此在疾病治療期間還需要給予患者恰當的護理,以顯著提高疾病的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及避免各種心血管事件的發生。該研究方便選取該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接收的91例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給予患者行路徑式早期康復護理的效果,現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擇91例腦梗死病患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第4屆全國腦血管疾病會議制定的腦梗死診斷標準,患者也經CT及MRI檢查確診[3]。②所有患者均為首次發病,患者神經功能缺陷在中度范圍(MIHSS評分區間為7~15分)。③患者均有完整的臨床資料,了解本次研究的目的,患者本人或者家屬也都親屬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腦干部位梗死、血液系統疾病的患者。②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的病患。③合并嚴重的認知障礙的患者。根據入院的先后順序,將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即研究組46例與對照組45例,研究組所選病患中中包括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齡54~72歲,平均年齡(66.4±2.5)歲;病程1~6個月,平均病程(3.1±1.2)個月。對照組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患者年齡52~73歲,平均年齡(65.9±2.7)歲;病程2~7個月,平均病程(3.3±1.3)個月。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組間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根據患者疾病類型采取對癥方法治療,期間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主要是密切監視患者的生命體征,包括意識、尿量及肢體活動情況等;強化環境護理,保證病房溫濕度在合適水平,保持床單及被褥的干凈整潔,以免刺激患者的皮膚;患者病情穩定后可協助患者進行床上被動活動;加強患者口腔護理、飲食護理等,患者一旦出現異常情況需及時通知醫生處理,避免出現不良事件。研究組旨在治療期間則給予患者應用路徑式早期康復護理,具體如下。
  1.2.1  護理評估及路徑式護理制定  在患者入院24 h內多學科評估患者的實際情況,主要由病房責任護士、影像學醫師及康復科醫師對患者肢體功能、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價,在評價后再同患者及家屬依據自身醫院一同制定康復目標,并在隨后住院期間對患者恢復情況進行動態評估,靈活調整早期康復護理計劃,促進患者康復。
  1.2.2  早期康復護理步驟 (1)肢體功能的早期康復護理。腦梗死病患顯著生命損傷為肢體功能障礙,為此需要指導患者早期進行肢體功能鍛煉,以改善患者生理殘疾情況,恢復患者生活自理能力[4]。實際護理中需仔細觀察腦梗死病患的生命體征情況,待患者體征平穩后,依據患者運動發展情況,有步驟及有計劃的安排康復訓練計劃。①坐位平衡訓練。腦梗死病患肢體訓練第一步為坐位平衡訓練,護理人員可以每隔2 h協助患者翻身拍背1次,注意引導患者保持患側肢體功能體位,髖關節保持內收內旋位,足尖及足跟垂直。早期輔助患者為仰臥位及患側臥位,體位變化的過程需避免牽拉[5]。拖拽等粗暴的動作,護理人員鼓勵患者完成簡單生活自理活動,輔助患者為坐立位,穿衣及脫衣的時候可讓患者先穿患側,讓患者可盡早的恢復生活自理能力。②肢體康復訓練?;颊咦P位訓練達標后,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進行被動或主動的運動功能訓練,定期按摩患者的患肢,促進患者血液循環及避免關節痙攣及僵硬情況。進行肢體功能被動訓練的時候,訓練的重點為髖關節、肘關節及腕關節等,訓練遵循由近到遠的順序,逐漸增加患者肢體被動活動時間、關節活動幅度,具體可以患者疼痛耐受為主[6]。行肢體功能主動訓練的時候,可指導患者用相應輔助工具,由健側肢體帶動患側肢體進行主動活動,在患者可耐受前提下由護理人員輔助進行床下運動。(2)語言功能早期康復護理。受腦梗死疾病的影響,很多患者神經受影響,因而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語言障礙情況。為此在平常護理過程,需對患者盡早的進行語言訓練,早期可引導患者做噘嘴、鼓腮、叩齒等,每一組動作5~10次,與刺激病患面部表情肌肉控制能力,每次鍛煉時間5 min,5次/d,讓患者逐漸恢復語言系統生理控制能力[7]。待患者面部肌肉、口舌功能恢復之后教導患者簡單發音,之后逐漸過渡為單字及詞組訓練,患者掌握準確發音后可進一步輔導患者進行對話練習,借助科學化語言康復訓練以讓患者語言功能可最大程度的恢復。
  1.3  觀察指標
 ?、僭谧o理前及護理3個月后,均采用評估神經功能的NIHSS量表對兩組病患的神經功能改善情況進行分析,該表的總分為42分,患者得分越高提示神經障礙也越嚴重。②采取生活質量評分表(SF-36)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量表中包含5項總分為100分的評分項目,具體如下:生理機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情感智能、精神健康,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佳。③記錄兩組患者護理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做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前后神經功能評分
  兩組護理后3、6個月NIHSS評分均下降,但是研究組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生活質量
  護理3個月后,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各個評分項目上要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不良反應
  研究組護理期間出現1例惡心嘔吐、1例持續疼痛,總發生率為4.35%。對照組期間出現3例失眠、3例惡心嘔吐、2例持續疼痛,總發生率為17.7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95,P<0.05)。
  3  討論
  針對腦梗死疾病,關于疾病發病機制的認知上,多數的研究認為疾病主要因動脈粥樣硬化、血脂水平異常等引起局部血栓阻塞及腦供血障礙,進而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情況[8]。疾病的高致殘率對患者正常生活造成巨大影響,因此疾病一旦確診,必須及時給予患者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與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然而針對腦梗死疾病,根據臨床治療經驗,顯示患者雖說經治療后癥狀可以獲得一定的改善,但是因患者神經及各項功能難以及時糾正,因此患者在治療后常需較長的康復時間,因此期間做好患者的護理干預非常重要[9]。在腦梗死常規護理中,常常只是加強患者環境護理、病情監測及飲食護理等,這樣的護理方式對患者疾病治療不利,此外還影響患者的康復。近些年,隨著醫療制度的改革,對于腦梗死病患,臨床中多推廣路徑式早期康復護理的方式,同常規的護理模式相對比,該護理模式將康復護理具體到每一天,讓責任護士、家屬及患者完成相應的康復訓練[10]。在康復護理過程,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的第一天后就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有效的評估,了解患者的實際情況,之后制定出合理的早期康復訓練計劃,具體康復訓練內容包括肢體功能訓練及語言功能訓練,其中肢體功能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恢復肢體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借助語言功能訓練讓患者逐漸恢復正常的交流溝通能力,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通過循序漸進的實施康復訓練,以顯著提高患者康復訓練效果。在康復護理過程,家屬還在訓練過程督促及鼓勵患者,通過給予患者幫助及鼓勵以更好的促進病患康復,且家屬針對患者早期功能無法自理的情況,也可提供幫助,讓患者可正常進行訓練,加快患者的康復,使患者盡早的回歸正常生活中。
  該次研究中,就具體探討了給予腦梗死患者行路徑式早期康復護理的效果,在研究中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研究組則應用路徑式早期康復護理。研究結果顯示在神經功能障礙改善情況下,研究組改善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這一結果表明路徑式護理模式對腦梗死病患神經功能改善價值顯著。此外研究結果還顯示護理后研究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也低于對照組,這一結果同余會英等[11]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在其研究中,顯示兩組治療4周后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均改善,但是康復護理組改善幅度顯著大于常規護理組。
  綜上所述,針對腦梗死患者,在治療期間給予患者應用路徑式早期康復護理,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同時還可降低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因此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孟曉旭, 朱浩猛. 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16, 19(S2):444-447.
  [2]  袁莉, 胡國榮, 陳麗麗,等.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在腦梗死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5, 31(12):871-873.
  [3]  任燕, 顧艷葒, 金小紅,等. 路徑式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病人上肢功能恢復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5,4(31):3911-3913.
  [4]  李艾群,王敏,??汽?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 2016, 45(7):858-860.
  [5]  鄭紅. 醒腦開竅針刺法聯合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偏癱患者肢體功能的影響[J].中醫藥導報, 2016,23(2):117-118.
  [6]  Wan L J. Effect of Early Comfort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in Neurosurgery[J].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2017.
  [7]  王鳳英, 王滔, 劉祚燕,等.超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障礙改善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 華西醫學, 2015,14(7):1308-1310.
  [8]  王晶晶, 曾玉萍, 余珂.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梗死后肢體偏癱患者運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 華西醫學, 2015,23(7):1312-1314.
  [9]  Liubo F ,  Yiqing J ,  Baohua L , et al. Application of the knee joint control training based on Bobath concept framework in rehabilitation of spastic hemiplegia patients[J]. Journ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2017.
  [10]  郭曉婷. 路徑式早期康復護理用于改善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的效果[J].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7, 14(8):1167-1169.
  [11]  余會英, 閆保良.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顱腦損傷患者神經功能障礙恢復的作用[J]. 河北醫藥, 2015,4(16):2529-2531.
 ?。ㄊ崭迦掌冢?019-01-10)
  [作者簡介] 李桂蘭(1969-),女,山東莒縣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臨床護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5740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