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日?;顒幽芰蜕窠浌δ艿挠绊?/h2>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腦卒中患者應用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復護理對其日常活動能力與神經功能的影響。方法 96例腦卒中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48例。對照組給予電話隨訪護理, 研究組給予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復護理。比較兩組的Barthel指數(BI)、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法(MFMA)、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質量指數(QLI)、簡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評分。結果 研究組ESCA評分(122.68±7.85)分、MFMA評分(53.12±4.31)分及BI評分(61.02±4.03)分均高于對照組的(112.42±5.34)、(45.73±5.12)、(46.18±5.32)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QLI評分(72.63±5.42)分、NIHSS評分(10.12±3.04)分及MMSE評分(23.58±2.51)分均優于對照組的(58.73±6.14)、(12.87±3.76)、(26.82±3.64)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復護理在腦卒中患者應用效果顯著, 可明顯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與運動功能, 改善認知功能與神經功能, 且生活質量高。
【關鍵詞】 家庭;延伸康復護理;腦卒中;日常生活能力;神經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1.083
腦卒中又叫中風或腦血管意外, 是由多種因素致使腦循環出現障礙而引起的一種彌漫性或局限性腦功能缺失綜合征[1]。臨床表現為口眼歪斜、吞咽困難、語言障礙、半身不遂、肢體麻木、頭暈頭痛、記憶力下降等, 給患者的日常生活與生存質量造成影響[2]。本文旨在研討腦卒中患者實施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復護理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8年7月本院接收的腦卒中患者96例,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48例。
對照組中男26例, 女22例;年齡50~81歲, 平均年齡(67.84±9.73)歲;病程1個月~3年, 平均病程(1.36±0.41)年。研究組中男27例, 女21例;年齡48~82歲, 平均年齡(67.83±9.70)歲;病程2個月~2年, 平均病程(1.34±0.38)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電話隨訪護理, 出院時告知患者與家屬康復訓練的方法、注意事項、基礎護理方法等, 每周進行1次電話訪問, 掌握患者的恢復情況, 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研究組給予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復護理, 內容如下:①創建延伸康復護理小組, 組員由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組成, 定期到患者家中提供護理服務;②對患者的營養狀況進行定期評估, 依照評估結果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計劃, 保證患者每天都可攝入充足的營養, 提升機體抵抗力;③患者于康復期極易存在抵觸、抑郁、焦慮等情緒, 鼓勵家屬多陪伴患者, 給予其足夠的關心, 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溝通, 及時對負性心理進行疏導, 使其積極面對康復護理;④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制定適宜的訓練計劃, 鼓勵家屬參與其中, 定期對訓練效果進行檢查, 并依照康復情況適當調整訓練計劃, 同時指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 包括食住、衣、行等方面;⑤要求家屬嚴格監督患者的用藥情況, 對其服藥后情況進行監測, 出現異常需即刻告知護理人員, 使其能夠接受及時的處理措施。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3]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BI、MFMA、ESCA、MMSE、QLI、NIHSS評分。BI可評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ESCA可測定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 采用MFMA評定患者的運動功能, 采用MMSE、NIHSS、QLI對患者的認知功能、神經功能與生活質量進行評估。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BI、MFMA、ESCA評分比較 研究組ESCA評分(122.68±7.85)分、MFMA評分(53.12±4.31)分及BI評分(61.02±4.03)分均高于對照組的(112.42±5.34)、(45.73±5.12)、(46.18±5.32)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MMSE、QLI、NIHSS評分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QLI評分(72.63±5.42)分、NIHSS評分(10.12±3.04)分及MMSE評分(23.58±2.51)分均優于對照組的(58.73±6.14)、(12.87±3.76)、(26.82±3.64)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腦卒中患者從醫院回到家中后, 得不到有效的臨床護理服務, 加上患者本身及家屬缺乏相關知識的了解, 沒有掌握出院后的康復指導方法, 致使患者依從度差, 康復訓練不科學, 生活質量與日常生活能力在較長時間內未能得到改善, 加大家庭與社會的負擔。有研究表明[4], 給予患者出院后延續康復護理, 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依從性, 改善生活質量與神經功能。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經過護理后, 研究組ESCA評分(122.68±7.85)分、MFMA評分(53.12±4.31)分及BI評分(61.02±4.03)分均高于對照組的(112.42±5.34)、(45.73±5.12)、(46.18±5.32)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QLI評分(72.63±5.42)分、NIHSS評分(10.12±3.04)分及MMSE評分(23.58±2.51)分均優于對照組的(58.73±6.14)、(12.87±3.76)、(26.82±3.64)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腦卒中患者實施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復護理的效果優越, 可有效提升運動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 改善神經功能與認知功能, 且生活質量較高。分析原因為:腦卒中患者由于病程較長, 康復需要長時間、循序漸進地開展, 不單依賴患者本身, 還依賴其家庭成員。有研究報道[5], 良好的家庭參與對患者的康復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復護理, 將患者及其家屬當作護理服務的對象, 對家屬的參與度進行充分調動, 為患者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 以實現促進預后恢復的目的。該護理模式可以讓患者在家中接受延伸性的康復護理, 充分調動患者的積極性, 幫助患者最大限度改善其運動功能、神經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 促使其病情盡快轉歸[6]。一方面可以有效解決部分患者由于經濟原因, 未能享受到科學的康復護理服務的難題;另一方面可以促使醫、護、技三方的團結協作, 最大化利用康復醫療的資源, 降低浪費醫療資源的可能[7]。在護理過程中, 對患者的飲食進行正確指導, 使其能夠得到充足的營養, 使機體保持在一個較為舒適的狀態接受康復訓練, 可提升其依從性, 同時對患者存在的負性心理進行疏導, 鼓勵家屬多關心患者, 給予其足夠的關懷和鼓勵, 可有效緩解其負性情緒, 更愿意配合康復訓練, 對其康復效果起到明顯的提升作用。受時間、樣本量等因素限制, 關于兩種護理模式對患者滿意度、心理狀態等方面的影響, 需要臨床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 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復護理應用于腦卒中患者中后, 能顯著提升日常生活能力與肢體運動功能, 改善其認知功能及神經功能, 且生活質量高, 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顧葉, 劉玲, 敖麗, 等. 以家庭為單位的醫院社區延伸護理對腦卒中患者預后的影響. 護理學雜志, 2016, 31(1):89-91.
[2] 宿旭鳳, 王紀紅, 楊陽, 等. 延伸護理服務110例老年腦卒中患者出院后家庭護理中的應用體會. 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 2016, 33(3):361.
[3] 李愛芹, 王慧娟, 尹永紅, 等. 延伸護理對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中國臨床護理, 2015, 7(2):120-123.
[4] 強熒艷, 陳維艷. 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日常活動能力及神經功能的影響. 護士進修雜志, 2016, 31(17):1555-1557.
[5] 溫春花, 王麗容. 家庭延伸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日?;顒幽芰吧窠浌δ艿挠绊? 承德醫學院學報, 2018, 35(2):133-135.
[6] 張歆薇, 張勇, 高原. 延伸護理服務應用于老年腦卒中患者的效果觀察. 中華保健醫學雜志, 2018, 20(2):152-154.
[7] 項建美. 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 中國社區醫師, 2018, 34(14):161.
[收稿日期:2018-07-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706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