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后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記憶力的改善價值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研究腦卒中后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接受系統性康復護理對改善其記憶力的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中的80例腦卒中后輕度認知障礙患者進行研究,按照患者接受護理的不同方式進行分組,觀察組40例、對照組40例,分別接受系統性康復護理、常規康復護理,比較兩組康復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2個月后記憶力評分、認知功能評分、生活自理能力評分分別為(21.02±1.19)分、(25.86±1.35)分、(76.53±6.75)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理2個月后記憶力評分、認知功能評分、生活自理能力評分(18.52±1.23)分、(21.34±1.17)分、(70.48±5.80)分,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腦卒中后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實施系統性康復護理能夠明顯改善患者記憶力,提升患者認知功能,值得進行推廣。
關鍵詞:腦卒中;輕度認知障礙;系統性康復護理;記憶力
【中圖分類號】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4-9368(2019)01-0044-03
腦卒中多出現在老年人群中,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群各項身體機能減退,伴有各類基礎疾病,所以成為腦卒中的高發人群[1]。當前因為醫學醫療技術的進步,腦卒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逐漸提升,更多的生命得以挽救,不過仍有大部分患者在治療后會遺留程度不一的認知障礙,認知障礙患者記憶力多會有下降,患者康復所需時間長,且對生活質量會有嚴重影響[2-3]。所以對于腦卒中后遺留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開展有效的護理干預非常重要,本研究選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80例患者為對象,具體分析系統性康復護理的應用價值。
1.對象及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擇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中收治的80例腦卒中后輕度認知障礙患者進行分析,全部患者均經頭顱CT檢查確診為腦卒中,按照患者臨床護理實施的方式不同分為2組。觀察組包括22例男以及18例女,年齡平均(60.28±5.36)歲;對照組包括23例男以及17例女,年齡平均(60.59±5.14)歲。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經患者知情同意。全部患者生命體征均較穩定,不存在神志障礙,能夠配合認知功能測評。2組年齡、性別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僅接受常規護理,做好患者病房環境護理,患者常用的物品要放在容易拿取的地方,將鐘表和日歷都掛在病房中,提升患者的時間意識。在床頭、洗手間粘貼醒目的提示標識,每天注意詢問患者的感受和需要,給予及時滿足。在患者身體狀況允許后指導患者進行常規的康復鍛煉,不強調鍛煉的系統性。
觀察組則對患者開展系統性康復護理,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2.1確定康復鍛煉原則:患者每天都要堅持鍛煉,有護理人員指導時在護理人員指導下鍛煉,在家時在家屬指導陪護下鍛煉。進行康復鍛煉時必須保持循序漸進,先進行簡單的內容,然后進行復雜的內容,在整個鍛煉過程中護理人員要不斷給予患者鼓勵,使患者保持持續足夠的信心,自覺主動參與到康復鍛煉中來。護理人員制訂的康復方案要結合視聽覺、日常性、實物性、傳遞性、交流性,對于集體指導沒有明顯效果的患者要進行一對一的個體化指導?;颊哒麄€康復鍛煉中都應該注重家屬的參與,一起掌握康復鍛煉的內容及方法,從而能夠對患者的日常訓練起到良好的指導。
1.2.2認知功能訓練:(1)訓練記憶力:向患者展示一些數字、圖片、文字或者實物,讓患者記憶后復述,可以首先只記憶少量內容,之后慢慢增加記憶的內容,對于記憶力較差的患者,要注重訓練的重復性,每次訓練持續半小時,每天訓練2次。(2)訓練協調及注意力:指導患者填圖畫、撿豆子、搓紙球、折紙等,以此進行配合能力、協調能力的訓練,么次持續訓練20分鐘,每天訓練以此。訓練內容具體根據患者喜好確定,以保持患者的興趣。(3)邏輯思維訓練進行讀寫訓練、聽語指圖訓練、復述訓練,護理人員從植物、動物、食物等各類物品中選擇一樣,讓患者說出同類的其他物品,或者拿出很多物品,讓患者進行分類,并讓患者給出分類的理由。訓練每天進行一次,每次持續20分鐘。(4)訓練計算力:計算力的訓練從簡單的開始,可以讓患者計算買一些明確的價格的東西需要花多少錢,也可以指導患者進行拼圖游戲或者玩撲克牌,訓練每天進行一次,每次持續20分鐘。(5)訓練感知障礙:感知障礙主要包括半側空間忽略、失認癥,其中失認癥表現為患者對于物體、聲音、人物的識別存在異常,比如患者突然不認識原本認識的人,不認識原本熟悉的物品[4]。這種情況護理人員可以通過刺激身體上某一個部位讓患者說出這一部位的名稱,或者指著圖片讓患者指出自己的家人。半側空間忽略的表現主要是患者在進行空間行為作業時,對患側刺激沒有反應,比如在行走時撞在忽略側的物體上[5]。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可以將患者全部用品轉移到患側,叮囑所有人和患者交流時都站在患側,長期以提升患者對忽略側的注意度。
1.2.3生活能力訓練:(1)換衣服:護理人員反復教患者學習一套固定穿衣方法,叮囑患者每天多次練習,一直到完全掌握。護理人員在教導時把衣服鋪在創傷,告訴患者有扣子或者拉鏈的一面是前面,讓患者學著把褲子放在腿上,拉鏈一面是前面,前期甚至可以直接在衣服、褲子上粘貼明顯標識,以幫助患者分辨記憶。為了方便患者穿著,選擇寬松、簡單的衣服,每天穿衣訓練進行2次,每次持續10分鐘。(2)上廁所:在固定時間讓患者上廁所,長期以養成定時上廁所的習慣,提供坐式馬桶讓患者上廁所,在廁所門上粘貼明顯標記,以鞏固患者記憶。(3)轉移:指導患者選擇合適的輪椅,輪椅和床保持30-45°,放在患者健側,轉移時患者給予必要的保護,避免不小心跌倒。轉移訓練每天進行4次。(4)上下樓梯:讓患者扶著樓梯扶手練習上下樓梯,護理人員在一側給予患者保護,先抬動健側腿,然后抬動患側腿,下樓時則先抬動患側腿,然后抬動健側腿,每天訓練2次,每次持續20分鐘。(5)清潔:患者可能因為偏癱無法完成自身清潔,護理人員指導患者使用毛巾時可以將毛巾纏繞在受龍頭上,通過健手擰干,擠牙膏時借助嘴巴將牙刷咬住,通過健手進行擠牙膏動作,每天練習2次。 1.3觀察指標
記憶力:利用行為記憶測驗第二版 (RBMT-Ⅱ) 進行測定。項目包括信件即刻與延遲回憶、記姓名、故事延遲回憶、記被藏物品、圖片再認、故事即刻回憶、定向、臉部再認、路線即刻回憶、預約時間、路線延遲回憶、日期。每項由初步積分換算成標準分:2分為滿分,1分為較差, 0分為差,滿分24分,得分越高表示記憶力越好。分別在護理前、護理后2個月進行評價。
認知功能:在治療開始前、治療半年結束后分別測定患者認知功能,利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進行,內容包括定向、延遲回憶、抽象、詞語流暢性、句子復述、注意、記憶、命名、視空間技能(鐘表)、視空間技能(立方體)、交替連線測驗,另外患者受教育年限在12年及以下加1分,總分為30分,得分超過25分則認知功能正常。分別在護理前、護理后2個月進行評價。
生活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評價,量表中包含進食、修飾、如廁、行走、轉移、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洗澡、上下樓梯等內容,結果為百分制,結果越高表示自理能力越強。分別在護理前、護理后2個月進行評價。
1.4統計方法
用SPSS22.0分析結果,( ±s)表示記憶力評分結果、認知功能評分結果、生活自理能力評分結果,行t檢驗,P<0.05為對照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記憶力
護理前兩組患者記憶力評分結果差異不明顯,P>0.05,護理后2個月兩組記憶力評分均有升高,與組內護理前比較差異明顯,P<0.05,護理后2個月觀察組記憶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認知功能
護理前兩組患者認知功能評分結果差異不明顯,P>0.05,護理后2個月兩組認知功能評分均有升高,與組內護理前比較差異明顯,P<0.05,護理后2個月觀察組認知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生活自理能力
護理前兩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評分結果差異不明顯,P>0.05,護理后2個月兩組生活自理能力評分均有升高,與組內護理前比較差異明顯,P<0.05,護理后2個月觀察組生活自理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腦卒中會損傷患者多個認知域,容易累及定向力、記憶力、注意力、空問結構、推理能力、計算力等[6-7]。腦卒中一些患者會存在認知方面的障礙,對于各類感覺信息不能保證準確獲取,所以由于認知障礙使得獲取的信息無法于中樞神經系統中進行整合,使得患者平衡能力受到影響[8]。研究顯示,老年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機體注意力、警覺性、鎮靜程度等都有非常緊密的聯系,也有研究發現認知功能會影響患者的平衡能力[9]。如果患者注意力缺陷,則無法保證注意力的持續集中,對于護理人員的各項康復鍛煉指示會表現為遲鈍的反應[10]。對于部分失用癥患者,進行動作的模仿以及執行時存在比較大的難度,所以會對康復鍛煉的效果產生影響[11]。部分存在思維障礙的患者,在進行康復鍛煉時對于訓練內容的要領無法保證準確掌握,缺乏良好的主觀能動性,所以不能順利將原本異常的運動模式糾正,進而也不能將學到的康復內容真正在生活中實踐[12]。
本研究觀察組通過對腦卒中存在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實施系統性康復護理,結果患者護理2個月后記憶力評分、認知功能評分、生活自理能力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系統性康復護理的實施能夠幫助腦卒中后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的記憶力、認知功能更大程度改善,進而有助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更大程度提升。在系統性康復護理中,開展了認知功能康復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康復的鍛煉內容,通過認知功能鍛煉,能夠幫助患者在練習步行、姿勢維持、站立、姿勢變換等的時候可以對各類感覺信息進行更為準確的分析處理,幫助患者順利應對更為復雜的環境,起到滿意的反饋效果[13-14]。通過對失用癥患者開展糾正訓練有助于患者運動的更有效組織,使患者可以對外界環境變化有更好的適應性,能夠及時進行調整,使機體平衡狀態得到持續維持[15]。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實施系統性康復護理,能夠明顯提升患者的記憶力,改善患者認知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燕, 薛劍, 黃筱潔,等.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腦卒中肢體偏癱患者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 2016, 22(23):88-89.
[2]何愛華,丘艷紅,曾科學.卒中后認知障礙患者實施預防吸入性肺炎康復護理的效果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9,10(03):77-79.
[3]卓葉雯,詹陳菊.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初次腦梗死偏癱病人自理能力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9,17(01):68-70.
[4]曹季譞.康復精細化管理在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中的價值研究[J].吉林醫學,2019,40(01):189-190.
[5]Kwon H K, Lee S J. [The Effect of a Movi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Program on Rehabilitation Motivation and Depression in Stroke Patients].[J]. Journal of Korean Academy of Nursing, 2017, 47(3):345-356.
[6]王然.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日?;顒幽芰蜕窠浌δ艿挠绊慬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01):152-153.
[7]劉翠, 何麗, 曾秀群. 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對首發腦卒中伴吞咽障礙患者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 2017, 23(9):1-3. [8]Kabboord A D, Van M E, Buijck B I, et al. Comorbidity and intercurrent diseases in geriatric stroke rehabilitation: a multicentre observational study in skilled nursing facilities.[J]. European Geriatric Medicine, 2018, 9(3):1-7.
[9]張琰,劉文偉,周雅英,黃曉蓮.集束化護理干預對腦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J].廣西醫學,2018,40(24):2972-2973+2977.
[10]曾麗珍.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礙與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8,29(16):2665-2666.
[11]張超麗,鐘雪華,柯秋琴.認知功能訓練配合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后認知障礙患者康復的療效觀察[J].廣州醫科大學學報,2018,46(03):112-114+121.
[12]孫舒,劉紅英.腦卒中引起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早期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01):117+120.
[13]Loft M I, Martinsen B, Esbensen B A, et al. Strengthening the role and functions of nursing staff in inpatient stroke rehabilitation: developing a complex intervention using the Behaviour Change Whee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ative studies on health and well-being, 2017, 12(sup2):1392218.
[14]Loft M I, Esbensen B A, Kirk K, et al. Nursing staffs self-perceived outcome from a rehabilitation 24/7 educational programme – a mixed-methods study in stroke care[J]. Bmc Nursing, 2018, 17(1):17.
[15]陳芳,姜佰,張嘉麗.卒中后非癡呆認知障礙病人的認知損害特點及護理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01):142-14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25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