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老年乳腺癌術后復發的危險因素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探討研究老年乳腺癌術后復發的危險因素。方法:選擇某二級綜合醫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收治的老年乳腺癌術后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訪1年時間,觀察患者復發情況。采用單因素、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其危險因素。調查資料包括臨床分期、腫塊大小、分化程度、病理類型、浸潤程度、基礎疾病、身體質量指數、血脂水平、神經侵犯、脈管浸潤程度等。結果:老年乳腺癌術后80例患者,隨訪1年復發31例,復發率為38.75%。經單因素分析表明,臨床分期、浸潤程度、基礎疾病、身體質量指數、血脂水平和神經侵犯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分化程度、病理類型、腫塊大小和脈管浸潤程度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將上述單因素分析得出具有統計學差異的納入多因素分析表明,病理類型、腫塊大小和脈管浸潤為影響老年乳腺癌術后復發危險因素。結論:老年乳腺癌術后復發率較高,且受較多因素影響,其中病理類型、腫塊大小和脈管浸潤程度為其危險因素,值得臨床借鑒。
  【關鍵詞】:老年;乳腺癌;手術治療后;復發;危險因素研究
  【中圖分類號】R5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1
  乳腺癌是一種多發的腫瘤,現今已經成為全球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最新統計數據,全球每年女性乳腺癌新發病例>160萬例,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在我國新發病例數接近20萬例,此病嚴重威脅患者身心健康和患者生活質量。并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現代醫學的發展,人口老齡化及女性平均壽命的延長,老年人患乳腺癌的比例也在逐漸上升。發達國家50%的乳腺癌患者為65歲以上的女性。由于其具有特殊性,患者器官功能減退且常伴有多種基礎疾病存在,如何針對特殊群體選擇最佳治療方案將成為臨床工作中的常見問題[1]。近年來,乳腺癌的治療方式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手術模式,患者主要采用手術、放療和化療、內分泌治療、生物靶向治療及中醫藥輔助治療等多種手段,但是隨著患者病程的延長及年齡的增長,基礎疾病的增多,乳腺癌術后的復發率一直處于很高的水平。局部復發和遠期轉移是導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2]。而且影響因素很多,相互關系錯綜復雜,所以,本研究旨在探討老年乳腺癌術后復發的危險因素。對乳腺癌術后復發相關因素進行有效分析,可以對以后預防復發提供有力的依據。本研究收集和回顧了8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治療資料,及其后的隨訪情況,并對其危險因素進行總結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醫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收治的老年乳腺癌術后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所有研究對象在術前經病理證實為乳腺癌,且均行乳腺癌根治術,術后未發生嚴重并發癥;(2)患者年齡≥65歲且≤90歲;(3)術后定期隨訪,有比較完整的隨訪資料;(4)有較完整的臨床資料,包括一般情況、病理診斷、臨床分期、治療方式等。(5)簽訂知情同意書,能夠配合完成隨訪。排除標準:(1)臨床影像學、生化檢測數據及病理資料不完整者;(2)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如卵巢癌、肝癌、肺癌、胃癌、縱膈腫瘤、胰腺癌等;(3)精神疾病者;(4)認知功能障礙者。(5)因任何原因不愿意納入研究者。本研究納入的80例患者中,年齡61~89歲,平均年齡(75.12±6.21)歲。
  1.2 復發判定標準
 ?。?)腋窩淋巴結轉移:經超聲或CT診斷顯示明確(2)臟器浸潤或者腫塊:主要經二次手術病理或者穿刺活檢證實;(3)肝臟、肺和胸膜、骨轉移:經超聲或者CT檢查顯示,在無法獲得病理支持下,主要依靠癥狀、體征、生化檢查證實,且排除可能發生的其他惡性腫瘤。
  1.3 調查資料
  調查資料包括臨床分期、腫塊大小、分化程度、病理類型、浸潤程度、基礎疾病、身體質量指數、血脂水平、神經侵犯程度、脈管浸潤程度。
  1.4 隨訪
  采用門診定期復查,電話進行集中隨訪,對生存狀況、腫瘤復發情況等進行如實的記錄。隨訪時間為1年。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本文研究相關數據中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單因素分析采用 X2檢驗,多因素篩選采用回歸分析法,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老年乳腺癌術后患者隨訪1年復發情況
  由下表可見:老年乳腺癌術后80例患者,隨訪1年復發31例,復發率為38.75%。
  復發情況 例數 百分率(%)
  復發 31 38.75
  未復發 49 61.25
  合計 80 100.00
  2.2 單因素分析老年乳腺癌術后復發相關因素
  將如下10種相關因素納入單因素分析,即臨床分期、腫塊大小、分化程度、病理類型、浸潤程度、基礎疾病、身體質量指數、血脂水平、神經侵犯、脈管浸潤程度等。分析后可得出結論:臨床分期、浸潤程度、基礎疾病、身體質量指數、血脂水平和神經侵犯等6種相關因素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分化程度、病理類型、腫塊大小和脈管浸潤等4種相關因素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2.3 多因素分析老年乳腺癌術后復發危險因素
  將上述分化程度、病理類型、腫塊大小和脈管浸潤程度等4種相關因素納入多因素分析表明,病理類型、腫塊大小和脈管浸潤程度等3種因素為影響老年乳腺癌術后復發的危險因素。
  3 討論
  隨著近年來乳腺防癌篩查工作的不斷開展以及現代檢測儀器的不斷進步和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乳腺癌患者被發現和確診,使得乳腺癌發病率呈逐年增加趨勢不斷上升。乳腺癌目前已成為全球范圍內最常見的一種女性惡性腫瘤,現代醫學研究認為,乳腺癌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具有很強的異質性,在發病早期就已經存在微轉移,手術后更是解除了這種微轉移抑制機制,可促使微轉移灶再次出現并且快速生長。約有40%的患者在診斷時已是晚期,5年生存率較低。相關文獻報道表明其引起的女性死亡人數占所有惡性腫瘤總死亡人數的比例逐年升高。并且有文獻報道,乳腺癌術后的復發率可達30%-40%[3],并且局部復發后短期內即出現遠處器官的轉移[4]。乳腺癌術后復發仍是威脅患者生命的一個主要問題,因此,分析影響乳腺癌術后復發的危險因素對改善患者預后尤為重要。   本研究列舉10個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乳腺癌的臨床分期是指根據TNM分期進行界定,指標包括臨床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所見、活檢、手術探查等,總結出腫瘤是否有淋巴結轉移及轉移數目,腫瘤體積和對臨近組織侵犯的范圍,以及是否有遠處轉移,TNM分期是選擇治療方案的基礎,對預測乳腺癌的復發轉移有很高的臨床價值。腫瘤浸潤深度是指惡性腫瘤細胞在質和量方面異常分布于組織間隙的現象,其浸潤深度越深,惡性程度可能會越高。合并的基礎疾病是指除乳腺腫瘤外的其他合并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疾病。身體質量指數是指BMI指數,即體重(kg)/身高的平方(m),是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指標。一般在18.5-23.9為正常范圍。血脂水平指生化檢測中的血脂情況,通常包括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血脂異常也是女性尤其是絕經后婦女的常見疾病,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已經有研究表明,血脂異常乳腺癌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過高的血脂水平不僅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且與乳腺癌的發生、發展、復發轉移有關。多組資料顯示與健康人相比,乳腺癌患者的脂質水平明顯升高,它可能參與了乳腺癌的發生、發展。故將血脂水平納入乳腺癌術后復發的相關因素進行研究。腫瘤神經侵犯是指腫瘤細胞發生大量轉移,并出現了神經組織的破壞,會出現一系列臨床癥狀和體征。以上相關因素經過單因素分析發現并無統計學意義。而分化程度、病理類型、腫瘤大小和脈管浸潤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具體分化程度是指腫瘤細胞的分化程度,一般分化程度高,惡性程度低,如果分化程度低,則惡性程度較高。有研究報道提示,乳腺癌患者分化程度越低,術后復發時間越短,并且越容易復發。在本次所采集的病例中,術后復發低分化所占比例明顯多于非復發的病例數,但通過統計學分析后,得出腫瘤分化程度并非影響術后復發的危險因素。經過多因素分析最終發現3個相關因素為影響老年乳腺癌術后復發的危險因素。即病理類型、腫瘤大小和脈管浸潤程度。在病理類型方面:目前國內多采用4種病理分型,即非浸潤性癌,包括導管內癌,小葉原位癌,乳頭濕疹樣癌。浸潤性特殊癌,包括乳頭狀癌,伴大量淋巴細胞浸潤的髓樣癌,小管癌,腺樣囊性癌,黏液腺癌,頂泌汗腺樣癌,鱗狀細胞癌等。浸潤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潤性小葉癌,浸潤性導管癌,硬癌,無大量淋巴細胞浸潤的髓樣癌,單純癌,腺癌等。最后是其他罕見癌。相關研究報道顯示,非浸潤性癌多屬早期,預后較好。浸潤特殊癌分化一般也較好,預后尚好。而浸潤性非特殊癌一般分化程度低,預后較差,且在乳腺癌中最常見,約占80%。故而浸潤性非特殊癌可能是引起乳腺癌術后復發率較高的一個原因。在腫塊大小方面:目前原發腫瘤的大小是公認的影響乳腺癌預后的一個重要的獨立因素,原發腫瘤越大,局部浸潤越嚴重,預后越差。許多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因腫塊大小的不同而呈一種臺階式改變,即腫塊越大,生存期越短。有研究方式腫瘤大小≥5cm的乳腺癌患者術后復發率明顯上升。腫瘤直徑越大,說明其浸潤深度就越深,腫瘤細胞穿透漿膜肌層而進入血管或淋巴結的機會就越大[5],而此研究表明,術后復發腫瘤大小>5cm的乳腺癌患者所占比例較腫瘤大小≤5cm的患者明顯增多,因此,對乳腺癌患者腫瘤較大者應加強術后的隨訪,加大檢測力度,盡早預防和控制乳腺癌的復發。脈管浸潤是乳腺腫瘤的淋巴管滲透和血管浸潤的統稱,在病理學診斷上必須看到癌栓位于內皮細胞的官腔內,且需確認所在的脈管在腫瘤附件而不是在腫瘤的內部。其發生率大概在4%-50%,其差異還是較大。有脈管浸潤則認為可能存在遠處轉移,或存在手術時,因為腫瘤浸潤小淋巴結,而術中進行清掃時未徹底,所以常常脈管浸潤患者復發風險較高。本研究表明,術后復發脈管浸潤的病例數較無脈管浸潤者多,且為影響乳腺癌術后復發的危險因素。
  綜上,老年乳腺癌術后復發率較高,且受多因素影響,其中病理類型、腫瘤大小和脈管浸潤程度為其危險因素,我們應早期篩選出這些高危因素,可為臨床上早期預防乳腺癌復發、轉移提供依據,有助于降低其術后復發轉移率,增加乳腺癌患者術后生存率,值得臨床借鑒。
  參考文獻
  馬祥敏,崔文靜,張嬌等.老年人乳腺癌綜合治療研究進展[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 2012,31:442-444.
  程燕,婁幼幼.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復發轉移的影響因素[J].浙江實用醫學雜志, 2018,23:37-38.
  賈寶洋, 李海斌.乳腺癌復發轉移的相關因素分析[J]. 現代預防醫學雜志, 2009, 36(22):4377-4378.
  盧崇亮.乳腺癌術后局部復發原因及其治療[J]. 腫瘤學雜志, 2005, 11(5):385-387.
  金俊超,孫毅,李丙立等.探討乳腺癌綜合治療的療效、預后及相關臨床病理因素[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雜志, 2014, 8(5):112-1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977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