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干預對產科患者手術后疼痛的作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產科患者術后疼痛的臨床作用。方法:收治產科手術患者150例,將他們隨機分對照組75例和護理干預組7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護理干預組患者應用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ld和3d的疼痛程度和生活質量。結果:術后1d和術后3d護理干預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術后的生活質量評分護理干預組患者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痛閾值,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顯著提高產科患者術后生活質量。
關鍵詞 產科手術;護理干預;效果
隨著現代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作為產科異常分娩重要解決方式的手術,產科手術術前會讓患者產生焦慮緊張心理,術后還會導致患者出現切口創傷[1]。由于手術帶來的疼痛令患者對手術過程產生不良心理,如焦慮、緊張、恐懼等,同時也影響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產科術后護理的首要任務是使患者盡快恢復健康,從而減輕患者術后疼痛,保證患者安全度過圍術期[2,3]。本院對產科術后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及綜合護理干預,結果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產科手術患者150例,將他們隨機分對照組75例以及護理干預組75例,對照組年齡21- 41歲,平均(26.97±3.51)歲;剖宮產原因:瘢痕子宮22例,宮內窘迫21例,羊水不足7例,第二產程過長9例,胎兒臀位3例,雙胎3例,骨盆狹窄8例;護理干預組年齡20 - 42歲,平均(27.35±3.23)歲;剖宮產原因:胎兒臀位2例,瘢痕子宮24例,官內窘迫23例,羊水不足8例,第二產程過長8例,雙胎4例,骨盆狹窄6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臨床資料方面(如剖宮產原因、年齡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護理方法:護理干預組應用綜合護理干預,對照組則實施常規護理:①心理護理:患者入院后,易產生對手術及陌生環境的恐懼感,所以容易出現焦慮及過度緊張的情緒,護理人員可以在術前向患者描述手術開始準備到結束階段的內容,以及術后不同程度的疼痛和持續時間,并給患者介紹各類減輕疼痛程度的方式和藥物,多與患者交談,使其注意力轉移到即將做母親的自豪與偉大,來消除患者的緊張、焦慮和恐懼心情[4]。②患者疼痛評估:只有對疼痛能夠進行精準的評估,才能為患者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根據疼痛情況采取不同的疼痛治療方式,因此護理人員要對疼痛評估方法能夠精準掌握,時刻注意觀察患者疼痛時的面部表情,為患者術后疼痛作出正確的評估。③傷口護理:患者術后的傷口護理,護理人員應及時注意更換傷口敷料,檢查傷口是否有滲液,隨時注意觀察傷口是否發生感染等,叮囑患者便后要對外陰和肛門進行徹底清洗,傷口要保持干燥、衛生,每天至少更換內衣1次,并對患者的咳嗽方式進行指導,防止傷口裂開產生疼痛[6]。④藥物護理:鎮痛藥物能有效緩解和減輕患者切口的創傷疼痛,阿片受體類的麻醉藥物通常在術前被使用,患者被麻醉后要拿掉枕頭,整個人平躺在床上,緩解患者頭疼等癥狀,為保證患者無痛度過圍術期,術后多用鎮痛泵或止痛栓進行鎮痛,減輕患者疼痛,此為預防性用藥[5]。比較兩組患者在術后第1天和第3天護理干預后的生活質量以及疼痛程度。
療效判定標準:對患者疼痛程度評估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0表示沒有疼痛,1-3表示輕微疼痛,4-6表示中等疼痛,7 - 10表示重度疼痛,10表示難以接受的劇痛;采用WHO生存質量測定量表(QOL)評定護理干預后的生活質量,得分越低,表示生活質量越差。
統計學處理:所有結果均根據SPSS13.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組間進行x2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進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疼痛程度的比較:術后ld和3d對照組疼痛程度明顯高于護理干預組(P<0.05),見表1。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生活質量:對照組患者的一般健康狀況、心理功能、軀體功能以及社會關系質量評分均顯著低于護理干預組患者(P<0.05),見表2。
討論
術后疼痛是由于手術創傷而引起的一種術后應激性反應,是最常見的不適癥狀,對患者生理和心理產生不同影響,可能引起患者免疫力降低,進一步加重代謝紊亂,令術后并發癥增加,另外,切口創傷帶來的疼痛易使患者產生焦躁不安的情緒,對患者術后康復有不良影響,可能導致住院時間延長。近幾年,先進醫療儀器不斷被引進,鎮痛藥物也逐漸完善,這雖然為患者大幅減輕了術后疼痛,但未能對患者術后的不良心理如對疼痛的恐懼和焦慮等產生緩解作用,故綜合護理干預是對于產科患者術后疼痛減輕的重要組成部分[7]。本研究中本院對產科手術患者,分別從傷口護理、心理護理、藥物護理、疼痛評估4個方面人手,心理護理目的在于使患者對手術的恐懼心理及術后切口疼痛的焦慮和煩躁情緒獲得緩解和減輕;而對于疼痛進行正確評估后才能對患者采取適當藥物鎮痛和護理;有明顯的止痛效果的是患者術后使用的鎮痛藥物,對產婦催乳素的釋放起到促進作用;避免傷口感染需進行傷口處理,同時能夠加速患者術后康復[8]。表1結果表明,護理干預組患者術后對疼痛的耐受性增加,痛閾值提高,術后第1天,中重度疼痛患者的數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術后第3天,無痛感的患者達90%以上,效果顯著。有研究報道稱,護理干預較傳統的護理方法顯著改善產科術后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2表明,對照組患者的一般健康狀況、心理功能、軀體功能和社會關系質量評分均顯著低于護理干預組患者,說明患者在護理干預后各項指標明顯提高。通過以上論述可以證明,護理干預能提高產科患者術后生活質量,降低切口創傷的痛感,顯著提高患者的痛閾值,縮短術后康復所需的時間。
參考文獻
[1]王筱紅,陳艷麗,婦產科病人術后疼痛的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J]全科護理,2011,9(3):778-779.
[2]黃爽,黎月潔.護理干預對剖宮產術后疼痛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3,1(2):210.
[3]王冬梅.護理干預對外科手術后疼痛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5):104.
[4]陳穗珍,鄒其姝.婦產科患者手術后疼痛的護理[J]當代醫學,2009,15(15):1-2.
[5] 呂芹, 邵彥.術前心理應激狀態對術后疼痛程度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9):231-232.
[6]趙東旭術后疼痛護理現狀分析及對策[J]中國社區醫師,2006,8(5):77-78
[7]解紅珍,崔俐.婦產科患者術后疼痛的評估與心理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2011,35(13):276-277.
[8]崔艷,綜合護理干預對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1,17(34):117-1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710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