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視治療中加用視覺訓練的療效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在弱視治療中加用視覺訓練的應用價值。方法 58例(58眼)弱視患兒, 按照先后就診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29例(29眼)。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視刺激訓練, 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視覺訓練。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視力水平。結果 對照組患兒顯效 9例, 進步12例, 無效8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72.41%;觀察組患兒顯效17例, 進步10例, 無效2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3.10%。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兒視力分別為(0.61±0.11)、(0.59±0.19);治療12個月后,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兒視力分別為(0.80±0.03)、(0.94±0.15)。治療前, 兩組患兒視力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個月后, 觀察組患兒視力水平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弱視患兒實施視覺訓練, 能有效改善患兒視力, 具有更加優越的治療效果, 具有極大的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
【關鍵詞】 弱視;視覺訓練;視力;臨床療效
傳統的弱視治療方法效果不理想, 甚至較差, 因此, 臨床上必須加大對弱視治療的研究, 積極探索有效的治療手段, 促使弱視患兒的視力盡快恢復正常[1]。本文為了對視覺訓練在弱視治療中的作用進行分析和探討,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8月收治的58例(58眼)弱視患兒, 納入標準:①患兒5~14歲, 無認知精神障礙者;②患兒無其他全身性、眼部疾病;③患兒 3個月內堅持進行傳統弱視治療;④患兒經視力檢查, 矯正視力均0.4~0.8且實力相差<2行;⑤患兒家長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按照先后就診順序將患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29例(29眼)。觀察組患兒男18例(18眼), 女 11例(11眼);中度弱視(0.4~0.5)9例, 輕度弱視(0.6~0.8)20例;屈光不正性弱視8例, 斜視性弱視12例, 屈光參差性弱視 9例。對照組患兒男15例(15眼), 女14例(14眼);中度弱視(0.4~0.5)12例, 輕度弱視(0.6~0.8)17例;屈光不正性弱視7例, 斜視性弱視11例, 屈光參差性弱視11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兒均進行常規眼科檢查, 如視力、眼壓、眼底檢查等。在此基礎上, 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視刺激訓練, 具體方法:①遮蓋療法:年齡<12周歲患兒采用標準的視力檢查表進行視力檢查, 對于檢查結果:視力相差≥3行患兒, 給予6 h/d遮蓋;對于視力相差≤2行患兒, 給予3~4 h/d 遮蓋;對于視力相差無幾的斜視性弱視患兒, 采用遮蓋主導眼的方式4 h/d。并在訓練過程中, 根據視力提高的情況, 適當調整患兒的遮蓋時間。②串珠訓練:對于患兒進行串珠訓練, 保持2次/d, 且10 min/次。③紅外調制閃爍弱視治療儀治療:采用傳統的紅外調制閃爍弱視治療儀進行治療, 5 min/(次·眼), 2次/d。
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視覺訓練, 根據患兒的視功能檢查結果形成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并實施綜合性的視覺訓練, 具體如下。①訓練方向:訓練較難方向(如集合不足者先訓練集合再訓練散開), 訓練集合從周邊視標到中心視標, 幅度訓練而后進行靈活度訓練, 訓練過程中強調質量而不是數量。②調節功能訓練:患兒眼睛調節和集合功能較差, 常出現不喜歡看書閱讀, 或看書寫作業容易疲勞, 可通過調節和集合功能訓練改善患兒視力、視覺效果。常見的有鏡片閱讀、鏡片排序、反轉拍訓練、字母表操、聚散球、裂隙尺等[2]。③單眼反轉拍訓練:采用負片(調節幅度一 半)~+2.50 D鏡片、視標大小20/30調節視標卡, 對患兒進行訓練, 訓練方法:患兒手持翻轉拍, 一正一負鏡片閱讀視標卡, 起點+0.50/-0.50, 完成20 cmp后, 每次增加0.50 D。④眼球運動訓練:注視運動與追隨運動訓練, 及掃視運動訓練。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治療前后視力水平。療效判定標準根據國際標準E視力表5 m距離, 對患兒視力檢查后進行判定。無效:患兒視力出現退步、不變或者提高程度較小, 僅有1行;進步:患兒視力提高, 提高為≥2行;顯效:患兒視力提高到0.9及以上??傆行?(進步+顯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視力水平比較 治療前,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兒視力分別為(0.61±0.11)、(0.59±0.19);治療12個月 后,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兒視力分別為(0.80±0.03)、(0.94± 0.15)。治療前, 兩組患兒視力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個月后, 觀察組患兒視力水平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弱視是最常見的視覺功能異常疾病, 在臨床上, 弱視患兒多見于學齡期兒童, 即使配戴眼鏡也無法獲得正常視力, 嚴重影響了學齡前兒童的視力發育。關于弱視的治療, 一直以來都是醫學研究的重點,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3]。 相關研究表明, 對弱視患兒實施視功能訓練, 能加速提高弱視患兒的視力, 縮短患兒治療療程, 并且適用于不同年齡階段的患兒用[4]。弱視發病機制復雜, 且治療具有一定的難度, 傳統的治療方法療效有時不明顯, 且可能在治療過程中存在不能持久堅持治療、反彈現象。而通過視覺訓練, 利用視覺的可恢復性, 對弱視加以改善和治療, 可起到自然恢復的效果[5]。通過大量臨床研究證明, 通過視覺訓練可明顯改善弱視患兒的視力, 并且對于不同年齡段患兒, 均具有很好療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弱視的視覺訓練是一個長期過程, 在治療過程中, 必須要進行規范[6]。
本研究結果顯示, 對照組患兒顯效9例, 進步12例, 無效8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72.41%;觀察組患兒顯效17例, 進步10例, 無效2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3.10%。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兒視力分別為(0.61± 0.11)、(0.59±0.19);治療12個月后,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兒視力分別為(0.80±0.03)、(0.94±0.15)。治療前, 兩組患兒視力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個月后, 觀察組患兒視力水平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弱視患兒實施視覺訓練, 能有效改善患兒視力, 具有更加優越的治療效果, 具有極大的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尹崢, 夏旭光, 黃慕貞, 等. 視覺生理刺激聯合立體視覺訓練治療兒童弱視臨床觀察. 國際眼科雜志, 2016(5):927-929.
[2] 尹崢, 夏旭光, 黃慕貞, 等. 視覺訓練在日常驗配中的應用. 中國眼鏡科技雜志, 2016(11):138-139.
[3] 黎莞萍. 視覺訓練在治療弱視及斜視方面的應用價值綜述. 當代醫藥論叢, 2014(3):65-66.
[4] 徐芳, 李云龍, 陳忠飛, 等. 多媒體視覺訓練系統治療兒童弱視效果分析. 河北醫藥, 2014(22):3416-3418.
[5] 袁海琴. 視覺訓練在治療弱視及斜視方面的應用價值探討. 中國保健營養, 2017(10):365-366.
[6] 巫靈鮮. 視覺治療訓練對斜弱視患兒視力功能的臨床評價. 中國醫藥導刊, 2017(4):344, 346.
[收稿日期:2018-10-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6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