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危重患者院際轉運前護理評估的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討論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CU)危重患者院際轉運前護理評估的策略。方法 100例 轉運ICU危重患者, 以是否實施院際轉運前護理評估策略分為A組與B組, 各50例。A組實施常規轉運前護理, B組實施院際轉運前護理評估策略。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護理缺陷、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投訴評分。結果 護理后, B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89.30±20.22)分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90.30±19.00)均明顯高于A組的(74.45±20.12)、(76.89±18.42)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B組患者的護理缺陷評分(12.45±9.75)分以及護理投訴評分(9.25±5.24)分均明顯低于A組的(30.79± 10.03)、(29.31±8.14)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院際轉運前護理評估策略的實施可以顯著降低ICU患者轉運過程中發生風險事件的幾率, 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提升院際轉運前護理質量, 值得臨床進行推廣。
【關鍵詞】 重癥加強護理病房;危重患者;院際轉運前護理評估策略;質量;滿意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6.077
ICU患者的病情較為危重, 且其生命體征變化速度較快, 所以, 及時對患者實施有效的檢查與治療十分重要, 由于ICU病房受醫療條件的限制, 致使患者在進行有關特殊治療時, 需要轉運到其他科室進行診療, 例如手術治療、核磁共振檢查等[1]。但是, 在轉運實際情況中, 由于ICU患者自身病情的危重性, 所以在轉運患者的過程中極易出現病情加重以及意外傷害等, 因此, 為預防ICU患者在轉運過程中發生各種不良現象, 應實施院際轉運前護理評估策略[2]?;诖?, 本文對于2008年2~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轉運ICU患者按是否實施院際轉運前護理評估策略進行分組, 并對其臨床護理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2~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轉運ICU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 以是否實施院際轉運前護理評估策略將患者分為A組與B組, 各50例。A組中男女比例30∶20, 年齡40~80歲, 平均年齡(60.0±19.0)歲;其中長途病例數26例, 市內病例數24例。B組中男女比例31∶19, 年齡41~80歲, 平均年齡(60.5±19.2)歲;其中長途病例數25例, 市內病例數25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持支持態度且積極參與, 且本次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
1. 2 方法 A組實施常規轉運前護理, B組實施際轉運前護理評估策略, 詳細內容如下。①成立評估小組:由科室主任、醫生、護士共同組成院際轉運前護理評估小組, 小組任務分配情況如下:科室主任對此次院際轉運前護理評估履行監督與指導工作, 醫生與護士對評估工作詳細進行執行。②制定轉運評估等級及防護措施:由院際轉運前護理評估小組根據自身的臨床時間及經驗為患者的轉運制定評估表, 評估表內容應對以往轉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完善與明確, 使得轉運過程中的防護措施更加細化與全面化[3]。院際轉運前護理評估內容實施前由護士進行填寫, 保障一式2份, 一份由相關治療科室所使用, 而另一份則交予患者及其家屬, 用于向患者解釋該護理評估策略的優越性, 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4]。③根據轉運評估等級做好準備工作:應根據院際轉運前護理評估的等級標注來做好防護準備, 例如對于煩躁的患者可使用約束帶或者鎮靜劑進行約束;ICU患者身上的管道較多, 在轉運前后應固定好管道, 以免發生滑落現象;對有關管道實施夾閉操作, 以免發生反流現象等[5]。④評估表報送相關科室做好準備:相關醫護人員在將評估表送達有關科室后, 各科室應根據評估表的內容做好準備工作, 例如, 準備好萬曼呼吸機、奧薩2型呼吸機以及飛利浦監護儀等, 準備西地蘭、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地塞米松、甲強龍等藥物。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護理缺陷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以及護理投訴評分。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后, B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89.30±20.22)分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90.30±19.00)均明顯高于A組的(74.45± 20.12)、(76.89±18.42)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B組患者的護理缺陷評分(12.45±9.75)分以及護理投訴評分(9.25±5.24)分均明顯低于A組的(30.79±10.03)、(29.31± 8.14)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3. 1 院際轉運前護理評估的實施可有效地降低護理風險 據本文研究數據顯示, 護理后, B組患者的護理缺陷評分(12.45±9.75)分以及護理投訴評分(9.25±5.24)分均明顯低于A組的(30.79±10.03)、(29.31±8.14)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該策略的實施對于有效的規避護理風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颊咴谵D運的過程中由于受并發癥、管道滑脫以及墜床等意外風險影響, 加之患者病情的危重性, 將極有可能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 所以在轉運前對患者實施綜合性的護理評估, 制定轉運方案, 攜帶好相應的搶救器械及藥品, 可降低轉運途中發生不良風險事件的幾率, 保障轉運安全[6]。 3. 2 院際轉運前護理評估策略的實施可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據本次研究數據顯示, 護理后, B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89.30±20.22)分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90.30±19.00)均明顯高于A組的(74.45±20.12)、(76.89±18.42)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的產生主要得益于院際轉運前護理評估策略在實施前醫護人員已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實施轉運的原因以及在轉運途中應注意的事項, 并對轉運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提前制定規避計劃, 以此讓患者及其家屬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轉運工作[7-12]。同時, 院際轉運前護理評估策略在實施轉運工作前會將評估報告提供給轉運接收科室, 讓其按照計劃內容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若出現緊急情況可立即通知接收科室為患者提供綠色通道, 以此來提高轉運質量, 降低轉運途中風險事件發生率, 縮短患者的轉運時間與兩部門之間的交接事件, 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療效率, 增加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 際轉運前護理評估策略的實施可以顯著降低ICU患者轉運過程中發生風險事件的幾率, 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提升院際轉運前護理質量, 值得臨床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戴亞琴. 急診科危重患者院內安全轉運的護理風險與管理對策.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8, 26(16):110-111.
[2] 錢婷婷. 急診科危重患者院內安全轉運的護理探討.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8, 26(3):164-165.
[3] 沈炎. 細節護理在急診危重患者轉運交接管理中的應用.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7, 25(19):120-122.
[4] 郭英, 馬紅麗, 趙瑞芳, 等. 改變危重患者轉出流程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7, 25(4):116-118.
[5] 林松茂, 袁蕓蕓. 危機管理在ICU危重患者院內轉運過程中的應用.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5, 23(9):49-50.
[6] 李靜. 醫院整體搬遷中ICU患者院內轉運安全管理. 中華全科醫學, 2011, 9(12):1968-1969.
[7] 唐春霞, 蔣玉蘭, 明旭華, 等. REMS 評分系統在內科危重癥患者院際轉運中的應用. 醫學臨床研究, 2013, 30(9):1849-1851.
[8] 賴天為, 韋柳青, 龍瓊, 等. ICU危重患者院內轉運前護理評估的方法與體會. 護理管理雜志, 2012, 12(12):882-883.
[9] 傅淑英, 施如月. ICU危重患者院內安全轉運的護理. 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 2012, 9(8):139-140.
[10] 黃月華, 黃春榮. ICU危重患者院內轉運的安全護理. 當代醫藥論叢, 2012, 10(10):333-334.
[11] 張娟. ICU危重患者院內安全轉運護理. 齊魯護理雜志, 2014, 20(13):91-92.
[12] 胡俊玲. ICU危重患者院內安全轉運的護理探討. 中國實用醫藥, 2010, 5(6):188-189.
[收稿日期:2018-11-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83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