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經皮靶向穿刺側路鏡治療巨大型腰椎間盤突出的療效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經皮靶向穿刺側路鏡治療巨大型腰椎間盤突出的臨床療效。方法 100例巨大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采用經皮靶向穿刺側路鏡方法進行治療, 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手術切口情況、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手術前后患者腰痛及下肢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ODI)評分。結果 100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 手術切口為0.7~1.0 mm, 手術時間為84~183 min, 術中出血量為4~10 ml, 住院時間為4~15 d。治療優96例, 良2例, 可2例, 優良率為98%。術后僅有1例患者出現放射性下肢疼痛, 并發癥發生率為1%。手術前, 患者腰痛VAS評分為(6.92±2.65)分、下肢痛VAS評分為(7.82±2.10)分, ODI評分為(73.28±18.19)分;手術后, 腰痛VAS評分為(2.03±1.14)分、下肢痛VAS評分為(1.95±0.98)分,
  ODI評分為(18.88±7.64)分;患者手術后腰痛及下肢痛VAS評分、ODI評分顯著低于手術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經皮靶向穿刺側路鏡對巨大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 此種手術為微創手術, 患者的康復周期會顯著縮短, 出院時間提前,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降低, 在臨床中應獲得醫護人員的大力推廣。
  【關鍵詞】 經皮靶向穿刺側路鏡;巨大型腰椎間盤突出;腰痛;下肢痛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6.033
  巨大型腰椎間盤突出是臨床中一種常見的病癥, 保守治療無效果的患者需采用手術方法進行治療, 現如今伴隨社會的飛速發展與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 內鏡技術呈現蓬勃的發展趨勢。醫護人員可以采用經皮靶向穿刺側路鏡對患者進行治療, 此種手術為一種微創手術, 患者的脊柱結構幾乎不會受到破壞, 患者受到的創傷較小, 術后恢復時間短?,F選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巨大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巨大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男62例, 女38例, 年齡23~74歲, 平均年齡(51.4±13.1)歲;病程
  4周~5年, 平均病程(2.9±1.3)年。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自愿進行本次研究, 并在本院倫理委員會的監督下完成。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經皮靶向穿刺側路鏡方法進行治療, 患者采用側臥位姿勢, 患側在上, 腰下墊枕, 使病變的椎間隙與椎間孔處于略張開的狀態中, 隨后醫護人員確定進針路線, 于CT與磁共振成像(MRI)下明確椎間盤突出節段, 如橫斷面上突出間盤的位置是否位于椎管、椎間孔內, 從而術中醫護人員能夠準確標記患者患側的腰椎后正中線、安全線的位置。同時, 醫護人員在C臂透視下對手術節段的椎間隙進行確定, 明確合適的進針點與進針路線, 術前0.5~2.0 h給予患者頭孢呋辛1.5 g靜脈注射預防感染, 1%的利多卡因對患者進行局部浸潤麻醉, 在C臂透視下采用穿刺針按照規劃好的路線對病變的椎間隙位置進行穿刺。此外, 穿刺針需經由下位椎體上關節突前外側通過椎間孔, 進入椎管到達椎間盤的突出位置, 醫護人員采用環鋸取出部分上關節突前緣骨質、擴大椎間孔, 從而置入工作通道到腰間盤突出位置, 向椎間隙內注入10%的亞甲藍染色破碎髓核, 對窺鏡與影像系統進行連接, 采用微型抓持鉗、微型剪刀鏡下環鋸取出突出破碎髓核, 松解受壓神經根, 采用雙極射頻消融刀實施止血, 修整、皺縮破壞的纖維環并成形。如果患者神經根松弛、向腹側回位并無受壓、搏動良好, 視野內并無活動性出血現象, 可調整工作通道, 在通道的前方斜面進入椎間隙內, 使斜面朝向患者的腹側。采用各種微型髓核鉗摘除椎間隙內破碎的髓核組織, 隨后再次對工作通道進行調節, 到達患者的神經根位置, 再次檢查患者是否有無活動性出血現象, 如果患者的自覺癥狀獲得顯著緩解, 無誘發疼痛的現象, 可在神經根周圍注入曲安奈德40 mg, 拔出工作通道, 用靜脈貼拉攏傷口, 不需進行縫合?;颊咝g后需采用頭孢呋辛預防感染1 d, 術后6周不應扭轉身體, 患者需進行適當的肌力訓練。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手術切口情況、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手術前后患者腰痛及下肢痛VAS評分、ODI評分。采用VAS評分評定患者手術前后的腰痛及下肢痛情況。采用ODI與Macnab標準評價手術效果, 分為優、良、可, 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手術效果 100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 手術切口為0.7~1.0 mm, 手術時間為84~183 min, 術中出血量為4~10 ml, 住院時間為4~15 d。治療優96例, 良2例, 可2例, 優良率為98%。術后僅有1例患者出現放射性下肢疼痛, 并發癥發生率為1%。
  2. 2 手術前后腰痛及下肢痛VAS評分、ODI評分比較 手
  術前, 患者腰痛VAS評分為(6.92±2.65)分、下肢痛VAS評分為(7.82±2.10)分, ODI評分為(73.28±18.19)分;手術后, 腰痛VAS評分為(2.03±1.14)分、下肢痛VAS評分為(1.95±0.98)分, ODI評分為(18.88±7.64)分;患者手術后腰痛及下肢痛VAS評分、ODI評分顯著低于手術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傳統手術方法在對巨大型腰椎肩盤突出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 醫護人員需要對患者的椎旁肌進行剝離, 并且需對椎板部分實施切除再開放椎管, 此種方法會使患者椎旁肌受到嚴重損傷, 產生神經根水腫等諸多狀況[1]。而經皮靶向穿刺側路鏡對巨大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其是一種微創性質的手術, 患者術后會產生較少的并發癥, 療效較為顯著, 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滿意度也會大幅度上升[2]。此種方法不會使患者脊柱的正常結構受到破壞, 患者也不會產生醫源性脊柱失穩的狀況, 療效與開放手術效果的差異較大, 患者受到的創傷小, 具有較大的臨床推廣價值[3]。靶向技術是對諸多治療技術的一項完善, 不同患者腰椎間盤突出位置的三維空間定位具有差異性, 醫護人員在對患者椎間盤突出位置進行合理考量的情況下, 才能使工作通道正確進入到患者的病變部位, 進而使神經根獲得充分解壓[4, 5]。然而在孔徑手術視野及操作空間限制的情況下, 不正確的通道位置會使手術具有較大的困難, 進而遺留致壓物, 達到減壓不充分的效果, 神經根松懈情況不徹底, 患者的硬膜受到損傷[6]。
  靶向技術在將工作通道準確置入到患者椎間盤突出位置的情況下, 便能夠使致壓物被準確切除, 神經根獲得良好松懈, 達到良好的手術效果。椎管并不是靶向技術的穿刺目標, 而是突出的椎間盤位置, 此種手術方法能使神經與血管被充分保護, 手術過程具有較大的安全性, 術后療效較為優良[7, 8]。此外, 在手術的過程中, 為使工作通道在對致壓物摘除完成的情況下, 醫護人員還能夠對其進行合理調整, 便應對患者上關節突前緣骨質進行適當的切除[9], 進而便能達到擴大椎間孔的效果, 患者術后恢復狀況較為良好, 醫患矛盾發生較少, 患者與醫護人員間具有良好的相處模式, 患者術后復發率大幅度降低, 盡快恢復到正常的生活模式中[10]。
  綜上所述, 經皮靶向穿刺側路鏡對巨大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 此種手術為微創手術, 患者的康復周期將會顯著縮短, 出院時間提前,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大幅度降低, 此種方法在臨床中應獲得醫護人員的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魯堯, 李勇, 張勁新. 經皮靶向穿刺側路鏡治療巨大型腰椎間盤突出的療效分析. 中國傷殘醫學, 2017, 25(9):48-51.
  [2] 古偉文. 經皮椎間孔鏡靶向穿刺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近期療效觀察. 湖北中醫藥大學, 2016.
  [3] 趙學平. 經皮椎間孔內窺鏡下靶向穿刺椎間盤切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中國社區醫師, 2017, 33(17):79-80.
  [4] 田永剛, 王銅浩, 韓立強. 經皮椎間孔鏡靶向穿刺分步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效果分析. 天津醫藥, 2016, 43(8):905-908.
  [5] 王棟梁, 王四清, 孫達峰. 經皮穿刺側路鏡下椎間盤髓核摘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早期臨床療效. 世界臨床醫學, 2016, 10(20):51-52.
  [6] 彭愛明, 俞勇, 劉輝, 等. 經皮椎間孔內鏡下靶向穿刺椎間盤切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 2017, 20(3):308-310.
  [7] 舒博深, 王義生. 經皮椎間孔鏡內窺鏡下靶向穿刺椎間盤切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觀察. 河南醫學研究, 2018, 27(9):46-48.
  [8] 劉念. 經皮椎間孔內窺鏡下靶向穿刺椎間盤切除術后患者腰部功能及疼痛情況分析.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7, 25(21):2006-2008.
  [9] 李峰, 唐接福, 曾捷, 等. 經皮椎間孔鏡下靶向穿刺椎間盤切除聯合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 臨床醫學, 2015, 35(2):15-16.
  [10] 肖曦, 龍亨國, 熊小春. 經皮椎間孔鏡靶向穿刺髓核摘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應用價值. 浙江創傷外科, 2016, 21(2):296-29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91405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