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食品中黃曲霉毒素檢測方法概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描述了黃曲霉毒素對人類構成的健康威脅,簡析其分子結構、理化性質,及食品中黃曲霉毒素限量標準。概述了幾種目前食品中黃曲霉毒素檢測方法,同時分析了每種檢測方法其獨有的優點和缺點。根據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導致檢測機構工作負擔增大的情況,提出了如何在保證檢測結果準確的前提下盡可能以較少的人力、物力進行大批量次檢測的意見。
  關鍵詞:黃曲霉毒素  大批量次檢測  準確度
  中圖分類號:R15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c)-0057-02
  黃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黃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產生的代謝產物,在土壤、動植物以及堅果中非常常見。該毒素毒性強,會對人類構成直接的生命威脅。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癥研究機構在1993年認定其為天然存在的一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1],因此想保障食品安全,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測定食品中黃曲霉毒素的含量水平。
  1  黃曲霉毒素的分子結構及理化性質
  目前已分離鑒定出的黃曲霉毒素有12種,它們的化學結構十分相似,這其中黃曲霉毒素B1、B2和M1、M2是幾種最為常見的。B1是二氫呋喃氧雜萘鄰酮的衍生物,所以每個B1都會含有一個雙呋喃環和一個氧雜萘鄰酮。雙呋喃環是基本毒性結構,氧雜萘鄰酮被認為會導致癌癥的產生。因為其在紫外線下會發出藍色熒光,故命名為B1,B是藍色的意思。同時B1已被公認為毒性最強的。M1則是黃曲霉毒素B1在體內經過羥化而衍生成的代謝產物。M1和M2常會在牛奶中被找到,是奶牛食用了含有B1、B2的農產品后部分轉化成的產物[2]。
  2  食品中黃曲霉毒素的限量標準
  黃曲霉毒素致使人類中毒的事件時有發生,因此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均對食品中黃曲霉毒素的含量作了嚴格限量要求。在美國,規定人類消費食品和奶牛飼料中的黃曲霉毒素含量不能超過20μg/kg,牛奶產品中M1的含量不能高于0.5μg/kg,其他動物飼料中的含量不能超過300μg/kg。歐盟則于1999年起規定直接提供給人類食用的食物及組成食品的組分中B1的含量不能超過2μg/kg,B1、B2、G1、G2的總量不得超過4μg/kg。而在日本,食品中B1的含量不能超過10μg/kg。
  在中國,根據《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中的規定,食品中B1允許量標準為: 玉米、花生仁、花生油中不得超過20μg/kg;玉米及花生仁制品(按原料折算)中不得超過20μg/kg;大米、其他食用油中不得超過10μg/kg,其他糧食、豆類、發酵食品中不得超過5μg/kg;嬰兒代乳食品中不得檢出;牛乳及其制品中M1限量衛生標準規定,不得超過0.5μg/kg[3]。
  3  食品中黃曲霉毒素的分析檢測方法
  我國目前主要用以下幾種檢測辦法檢測黃曲霉毒素含量是否超標:同位素稀釋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柱前衍生法、高效液相色譜-柱后衍生法、酶聯免疫吸附篩查法和薄層色譜法。
  3.1 同位素稀釋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該法用以谷物及其制品、豆類及其制品、堅果及籽類、油脂及其制品、調味品、嬰幼兒配方食品和嬰幼兒輔助食品中黃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測定。用乙腈-水溶液或甲醇-水溶液提取樣品中的B1、B2、G1和G2,提取液用含1%TritonX100(或吐溫20)的磷酸鹽緩沖溶液稀釋后(必要時經黃曲霉毒素固相凈化柱初步凈化),通過免疫親和柱凈化和富集,凈化液濃縮、定容和過濾后經液相色譜分離,串聯質譜檢測,同位素內標法定量。此法同時具備了液相色譜分析和質譜分析的優點,分析用時短、靈敏度和選擇性比較高。但由于此方法需要經過免疫親和柱凈化步驟,若用于大量產品檢測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3.2 高效液相色譜法
  高效液相色譜法又分為柱前衍生法和柱后衍生法兩種。柱前衍生法的原理是用乙腈-水溶液或甲醇-水溶液的混合溶液提取試樣中的B1、B2、G1、G2,提取液經黃曲霉毒素固相凈化柱凈化去除脂肪、蛋白質、色素及碳水化合物等干擾物質,凈化液用三氟乙酸柱前衍生,液相色譜分離,熒光檢測器檢測,外標法定量;柱后衍生法是試樣中的B1、B2、G1、G2,用乙腈-水溶液或甲醇-水溶液的混合溶液提取,提取液經免疫親和柱凈化和富集,凈化液濃縮、定容和過濾后經液相色譜分離,柱后衍生(碘或溴試劑衍生、光化學衍生、電化學衍生等),經熒光檢測器檢測,外標法定量。當下國內普遍采用此方法檢驗黃曲霉毒素含量、因為靈敏度高、結果準確、大多數黃曲霉毒素類型都能被同時分析。但是,該法需要熟悉操作的技術人員,再經過復雜的檢驗程序得出結果。另外檢測過程中需要用到很多不同的試劑,導致整個測試過程耗費時間長,明顯不適用于現代大批量次的食品檢測[4]。
  3.3 酶聯免疫吸附篩查法
  該法首先將B1的抗原或抗體吸附在吸附劑上,經洗滌后獲取清液。然后加入被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B1,兩者會產生特異性抗體,將其洗滌后進行顯色反應,根據顏色深淺來測定B1的含量。如果比較酶聯免疫吸附法和高效液相色譜法,前者受到的干擾比較小,樣品的預處理簡單快捷,容易回收,且能簡單提取。檢驗操作相對簡單,對檢驗環境要求也不高,適用于大批量次的食品檢測。但是因為酶的活性易受反應條件影響,測試結果數值會出現偏差,需運用其他檢測方法作進一步復查驗證[4]。
  3.4 薄層色譜法
  該法原理是樣品經提取、濃縮、薄層分離后,黃曲霉毒素B1在紫外光(波長365nm)下產生藍紫色熒光,根據其在薄層上顯示熒光的最低檢出量來測定含量。其優點是:對試劑、設備的要求比較低,花費的費用不高,適用于大量樣品的分離、篩選,即以比較低廉的人力物力就能進行大批量次的檢測。但因靈敏度低、重現差、實驗操作步驟比較多而且繁瑣等缺點,已逐漸不適用現代分析的要求。
  4  結語
  鑒于黃曲霉毒素的危害巨大,人們也對食品質量安全意識逐步增強,我國政府對食品中黃曲霉毒素的監督抽查力度加大,造成檢測機構工作負擔加重。因此,尋找一種既快又準的檢測方法顯得尤為重要。根據以上對幾種黃曲霉毒素檢測方法的分析和實際工作應用可得,對于大批量食品中黃曲霉毒素的篩查適合選用酶聯免疫吸附法(試劑盒)進行快速檢測,對于出現陽性的樣品可繼而選用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進行復查驗證,最終獲得檢測結果。
  參考文獻
  [1] 張東升,趙曉聯.黃曲霉毒素M1的危害、污染現狀及檢測方法進展[J].中國衛生檢驗,2004(6):266-269.
  [2] 黃曲霉毒素[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黃曲霉毒素/5205729?fr=aladdin.
  [3] 劉青,鄒志飛,余煬煬,等.食品中真菌毒素法規限量標準概述[J].中國釀造,2017(1):12-18.
  [4] 李書國,陳輝,李雪梅,等.糧油食品中黃曲霉毒素檢測方法綜述[J].糧油食品科技,2009(2):62-6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7492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