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模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課程從單一學科知識的學習向學生的信息素養和綜合能力培養轉變,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只注重學科體系的課程組織形式,讓信息技術作為輔助工具。文章建立以優化學科知識的學習過程為目標的新型教學模式,這對于深化學科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整合理念;信息技術;應用模式
  1    信息技術課程問題探究模式的理論基礎—課程整合思想
  課程整合教學模式是我國進行教學改革的最新起點。整合是指在同一個系統之內的各個要素進行協調和滲透,最終使得系統的效益最大化。課程整合也就是將教學系統分化成為一個個小的要素,進而讓這些要素互相之間進行聯系最后變成一個整體[1]。隨著對課程內容的逐步了解和深入,課程整合理論已經出現了非常多的版本,其中,恰好有一種理論可以有效地解決學校教育所存在的問題,并且可以滲透到其他學科的教育過程,使得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的同時也提升了解決其他學科問題的綜合能力。所以,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在引入新知識時,首先,找到一個來自其他學科或者是日常生活中的案例,進而借助這些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有一個更為深刻的認識。
  2    新型教學模式的特色
  截至目前,信息技術已經融合到不同的教學過程之中,而這種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首先,讓教師和學生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改變原本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其次,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使人才培養的目標發生質的變化,從原本的知識積累型人才轉變成為知識創新型人才[2]?,F階段,在進行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過程之中,正是由于這兩個目標的存在形成了多種教學整合實施的模式[3]。信息技術這門課程不僅僅是為了將信息技術這個工具介紹給學生,還要讓學生學會在實際的生活中利用這一工具去解決相應的問題。所以,在新型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的角色應該發生相應的轉變,從原本傳授知識的人轉變成為組織和指導教學活動的人,學生也應該由原本被動接受的角色轉變成主動探究的主體。
  2.1  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將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這一教學模式使得傳統教學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使得傳統的教學觀念和師生之間的關系都發生了相應的轉變。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僅是作為一個組織者和主導者而存在的,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隨之凸顯出來,并且這一模式能將他們的創造能力、主動能力激發出來,使得學生可以變得更加積極,進而可以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建構的過程中,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并且尋找自己的學習資源,但是這一切都不能離開教師在這其中所發揮的主導作用,教師可以使得教學過程變得更加完善。
  2.2  任務驅動式的學習過程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在開展驅動式教學過程中的任務是多元化的,同時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進行綜合教學的過程也十分具有針對性[4]。任務驅動式的教學過程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興趣更加濃烈,學習意愿更強。任務可以是任意一個學科所頒布的課堂任務,或者是情境性的問題,將任務混合在這之中使得學生可以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問題,同時在這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許多知識也就無形之中在腦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由此一來,幾個相關學科的知識就可以融入對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和掌握,最終統一為一個整體,并且有效地整合起來,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也就達成了學習目標。
  2.3  信息技術評價方法的多元化
  信息技術課程在進行評價時應該讓學生作為主體,嚴格地遵循學生個性自由發展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原則,將評價方式變得更加靈活。對學生進行考核的時候,可以選擇單人考核或者小組考核的模式,將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利用起來,使得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都被激發出來,信息加工和處理的能力也隨之提高了很多,完成任務之余,學生會產生一種強烈的自我認同感。
  2.4  信息技術能力培養和知識學習相結合的教學目標
  在將信息技術與日常的學習課程整合到一起后,對學生的要求也就在無形之中提高了,該模式要求學生要將所學知識充分運用到所對應的學科上去,還要致力于提高學習和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5]。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運用信息技術解決了一些問題,實際上也經歷了一個自我不斷創新的過程,這個過程應該是十分嚴謹并且有相應計劃的。所以,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際操作的能力都是十分有幫助的,也能夠很大程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通過任務驅動式的訓練,學生可以將其轉移到對其他學科的學習過程中。
  3    新型教學模式及其應用
  3.1  虛擬現實型教學模式
  虛擬現實型的教學模式是一種應用廣泛的教學模式,可以運用到非常多的學科中。運用最多的是數學學科數型變化、物理、化學等學科的教學。例如,在講到物理課程并聯電路這一章時,可以將要用到的電路加入到課件之中,利用電路模擬出電路中電流流向的全過程,教師也可以在現場進行實物演示。但是這樣一來,學生就只能看到電器是如何工作的,卻沒有辦法了解電路的流向問題,不能明白什么是并聯電路,對電路的實質無法有更深入的了解。使用電腦對電路進行模擬并聯,更為直觀和清晰,學生可以對其有一個更好的理解,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2  情景創造型教學模式
  情景創造型教學模式主要就是運用信息技術這一教學工具,結合教學內容的安排,為學生創造一個和教學內容聯系十分密切的情景,形成一種大環境,讓學生在看待事物的時候有自己獨特的思考能力以及創造能力,讓學生在進行情感感知的時候可以認識到更多的事物,也能夠清晰地理解一些概念[6]。大量的研究數據表明,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如果只使用單一的教學媒體去刺激學生的大腦,學生很容易產生疲勞感,始終達不到興奮狀態。長此以往,學習者想要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慢慢地被消磨了,即使教師非常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一過程也是十分艱難的。如果將圖文并茂而且還有聲音的媒體教學運用到這一過程之中,就會更加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對知識進行理解時也會更加容易,有一個更加深刻的印象。以語文課文《荷塘月色》為例,教師在講述這篇課文的時候,如果只是依靠在講臺上單調地講述,預期的教學效果幾乎不可能會達到。如果教師帶領學生去多媒體教室,將事先準備好的一些真實的圖片和有趣的視頻播放給學生們看,同時伴隨著輕松的旋律和深情的朗讀,學生自然就會產生一些情感上的共鳴,對課文進行理解也就會變得更加容易。   3.3  探究型教學模式
  所謂的探究型教學模式就是運用信息技術平臺支撐的網絡系統將豐富的學習資源提供給學生們,伴隨著教師的組織和領導,將學生進行分組,在任務驅動下,小組內的成員應該互相幫助,進行信息的搜集然后對其進行歸納和總結,最終完成所頒布的任務,在無形之中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掌握信息技術的能力都在無形之中提升了。而在探究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學生們提前分好組,并且明確地分好工,最終一起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探索性教學模式經常會被應用到學科知識的拓展過程和綜合實踐課之中,進而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
  在構建信息技術課程的過程中探究型教學模式應該了解的是,教育是始終立足于課程的,在基于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中,信息技術應該服務于更為具體的學科學習任務。整合所強調的內容就是信息技術,為課堂進行服務,信息技術在教育方面的應用最優先的出發點就是課程,而不是計算機。應當選取一些手段使得信息技術在哪幾個方面可以讓學習的效果變得更好,讓學生可以更容易地去完成一些以前覺得十分困難的學習任務。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要與學科課程體系的改革、學科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結合,為學科課程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提供平臺。
  4    結語
  幾種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學模式進行的綜合運用,使得學生的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運用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時也將當前素質教育的理念凸顯出來,讓學生在增強學習能力的同時,也在進行不斷地探索,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得到了提升,學習效果變得更好。所以將信息技術和其他的課程進行有效的整合,使得信息技術可以合理地運用到其他的科目之中,而各科教師也應該在課前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充分地進行了解,并且可以熟練地運用,進而就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有針對性、有計劃性的學習機會,同時將信息技術這一工具用在對信息的收集、加工和處理運用等方面。所以,應該給予信息技術與課堂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更多的信心,相信在信息時代整合教學模式必將會占據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解月光.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模式[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2(6):51-54.
  [2]余建剛.基于新課標理念下的信息技術與中學物理學科教學整合[J].教育信息技術,2006(2):12-16.
  [3]姚進仁,姜偉.基于新課程理念下信息技術與有機化學實驗整合的教學模式[J].考試周刊,2012(75):133.
  [4]張寶,肖麗紅,徐連生.基于信息技術條件下“信息—交流”型教學模式的研究[C].廈門: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年會,2004.
  [5]王蕓.基于“學教整合”理念《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探索[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4(9):17-19.
  [6]王炯.基于主導主體教學模式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課程整合的研究—以自然災害的概念與特點部分為例[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0579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