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無限好 妙在近黃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30多年前,我走向社會為青年演講,有一個題目是《青年是我師。我是青年友》,講完之后,收到海內外許多來信,包括臺灣、香港、澳門及日本、美國的來信,對這個提法非常贊賞。迄今為止,已經30余載。我從那時的47歲到如今已80歲,一瞬間。從中壯之年到了耄耋之年;而且從一個“健康老人之星”,變成了癌癥患者?,F在網上又稱我為“抗癌英雄”,“抗癌明星”!一些老同志聽了我的演講,看了我在《國際易經》雜志上發表的文章《人生九級浪》,紛紛來信,如原高教出版社社長皇甫束玉同志,年已九旬,親筆寫信鼓勵,并將我的文章復印送給老年朋友。老同志們看了之后。十分高興,說這些文章是平安丸,安心散,長壽丹。我聽了也十分高興。著名女企業家王雁女士讓我擔任景蕆健康研究院院長,我又結識了一批哲學家、易學家,還認識了一些懂得傳統文化的專家,受到多方面的啟迪。
我生在北京,長在北京,是地道的北京人。父親、母親都是長壽教師,家父又是清華、北大兩所名牌大學最早的研究生,所以我自小就接觸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并深受熏陶感染。年齡很小的時候,我就讀了《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易經》、《老子道德經》、《南華經》、《山海經》、《黃帝內經》,等等。
后來參軍入伍。在部隊期間,接觸過林彪、羅榮桓、鄧子恢、譚政、趙爾陸、陶鑄、蘇靜等元帥、大將、上將。這期間,又讀過《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及《六韜》等兵書。其實中國的兵法多為軍事哲學,一門學問上升到哲學時往往就與養生學相通了。
前些年,我又在校內外教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化史、中國圖書史。在“三史”教學過程中,自然要認真閱讀諸子百家之作,要讀經史子集。不僅讀正史,而且讀野史;不僅讀傳統文化的書,還讀了許多神秘文化的書,形成我晚年的八種理性思辨。
一為宇宙全息論;二為大成智慧論;三為羲黃文化論;四為神州謀略論;五為鑄魂藝術論;六為平衡養生論;七為和諧溝通論;八為演講美學論。
關于生命學、養生學,當然是我的弱項,但這些學問畢竟屬人學范疇。學問往往是一通百通,所以這些年我也寫了一些關于養生的文章?;剂税┌Y之后。陸陸續續也讀了一些醫學書、養生書。我發現我的演講之所以受到老中青三代人歡迎,是因為這些學問關乎人類思考的重大課題,關乎生存、疾病、死亡……
記得我在日本東京講到以下這四句話時,受到聽眾熱烈歡迎――
但愿大千世界無災難;但愿人類社會無征戰:
但愿人的一生無病患;但愿生活環境無污染。
在我79歲生日時,聯合國和平基金會專門派人送來一個大花籃,題寫著這樣兩句話:
獻給七十九歲高齡的李燕杰教授――世界上最可愛的人。
一個人能帶著喜悅的心情演講,也能給聽眾帶來歡樂,那真是最感欣慰的事。
人生在世,如能生活在快樂之中,必然是幸福的人生。一個懂得快樂的人,才是幸福的人。一個人能帶給別人快樂與幸福,這個人必定是更加幸福與快樂的。
百川歸海,有容乃大;仁者不憂,智者不惑;誠者有信,勇者不懼。
讀書養生
我一生與書為友。在幼年不懂事時。我以書為玩具。四歲開始能看書后,則如饑似渴地閱讀身邊一切可以看得懂的圖書報刊。當教師以后,為了教好學生,必須多讀書,讀好書,才能教書又育人。我贊成這樣一些看法:一本書可改變人生,一句話可改變一個人的方向、觀念、心靈。正如古人說:人生在世做天地間一等美事,莫如讀書;要做天下讀書中一等高人,莫如學道;讀書將以求道,不然讀他何用?“道”雖無名,卻用之無窮。道,規律也。
十多年前辦理離休手續后。一直離而未休,逐漸形成“五書主義”:買書、讀書、教書、寫書、藏書。迄今已藏書35000余冊,被北京市評為藏書狀元,繼而被評為明星狀元。
我為了買到好書讀到好書。幾乎用去全部業余時間。只要到了書店、圖書大廈或書市,不買幾本好書絕不善罷甘休。日積月累,家中已經成為地地道道的書庫。走在書店里。坐在書堆中閱讀,似乎也是一種養生之道,因為讀書帶給我無窮樂趣。當讀到一些“高見”時,總會一個人拍案叫絕。作為一名老干部、老戰士、老教師,每天都要提高自己,幫助他人,所以必須多讀書。對我來講,讀書如同汽車加油,又如同不斷為自己增加精神特需營養。
其中。我特愛讀“三玄”,即《易經》、老子《道德經》、莊子《南華經》,在讀《易經》時,形成我的人生九級浪。即:
有艱而無苦,有戰而無傷,有災而無難,有困而無惑,有驚而無險,有風而無波,有病而無痛,有疲而無倦,有老而無朽。心中常思“變易,不易,簡易?!?
“立天之道日陰陽。立地之道日柔剛。立人之道日仁義?!薄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庇袝r還想到張載所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讀老子《道德經》,如讀韻文哲理詩,想象豐富,形象鮮明,參差錯落的句式、變化有致的章法、簡潔精練的語言、鏗鏘和諧的音韻,常使我心曠神怡。
莊子《南華經》,天馬行空,不落俗套;寓言、重言、危言交錯在一起,充滿浪漫主義;文辭詭奇,思理玄妙,橫絕千古,也給我帶來很多樂趣。
書中有樂,樂在書中,書已成為我生活中第一營養品。讀書也成為我生命史上最好的養生術。正如古人所言:心可廣,身可潤,病可愈,死可推遲,如此之益,益莫大也。
讀古人書,如與古人談心。讀今人書,如與今人聊天。美在其中,樂亦在其中。兼相愛為仁,交相利為義。
演講養生
“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將軍打了勝仗,十分高興,利于身心健康。教師講課、演講也應如此。
我一直熱衷于以下工作:
講課。講學,講演
寫字,寫詩,寫書
辦學。辦會,辦刊
在這九項任務中。經常是講、寫、辦三結合,講可帶動寫與辦。為了溝通,為了育人,為了宣傳真理,總要講話。講話溝通如練氣功,心中有一個氣字、一個情字、一個韻字、一個勢字,如同形成“場”。所以我只要一上臺,就如同練氣功,與會人越多,我越高興;講的時間越長,嗓子越清亮。我晚年仍堅持演講,演講聽眾遍及各個階層,從中南海講到少管所,從中國講到外國。所以,我雖已近80高齡仍在不斷地到各地演講,在講的過程中我堅持:
天人合一為真,知行合一為善;情境合一為美,誠明合一為慧。
這四個“合一”,是我在演講上取得成功的關鍵,也成為我生命的尺度。
我一直是快樂的,因為每天講在樂中,樂在講中。
演講不僅使我精神振奮,而且使聽眾精神振奮。要做到“言簡剛中”,要剛中,要有正氣,要有蓬勃的朝氣、昂揚的銳氣、浩然的正氣。
總之,在愛和美中演講,就如同在從事高級養生:特別是講完之后,收到一大批來信,讀信時聽到贊揚與鼓勵時,又如同吃進了一種獨特的養生滋補品。
我在演講中經常想到荀子的名言: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國器也;口能言,身不能行,國用也;口、言善,身行惡,國妖也。治國者,重其寶,愛其器,利其用,除其妖?!?
這也成為我做人和演講的尺度。
寫字養生
中國人寫書法,如同練氣功。自古以來,大凡書法家多長壽。家父一生寫書法。享年100歲。我這些年結合教書演講寫書法達30000多件,有些已流傳到海外,我本人似乎也在書寫中養生。俗云,道法自然,妙趣天成。特別是在書寫時,體味古代道家精神,“大美貴真,書道融合,心齋與坐忘統一,利于養生”。我在書寫時進入一種境界:“云山起翰墨,星斗煥文章。”
我寫書法時從來不寫消極的話語,盡最大可能寫那些催人上進的詩句,如:
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為神。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
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花。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遠望方覺風浪小,凌空乃知海波平。
山阻石欄大江畢竟東流去,雪辱霜期梅花依舊向陽開。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葉落。去留無意,望碧空風卷云舒。生正逢展。十年磨一劍,亮劍必見功。
天地生人,有一人應有一人之業,
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勤。
海到無邊天作岸,山臨絕頂我為峰。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為老人祝壽時,我常寫“夕陽無限好,妙在近黃昏?!边@也是自己真實的感受。
這些詩句、聯語、警句都包容一種力爭上游、保持心態平衡的因素,在書寫時,當然要聚精會神,如氣功入境,所以形成書法養生?!?待續)
(本欄責任編輯 項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0120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