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合作模式的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張曉春 王長順
摘要:高等職業教育“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專業的教學可分為CAD與CAM兩個方向,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使教學內容適應市場變化,將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活動滲透于專業教育的全過程。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產學研合作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迅速,建立健全高等職業教育體系已成為培養急劇變化的市場所需要的多樣化人才的必然趨勢。我院機電系“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專業多年來一直致力于產學研合作教育的探索,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經過深入的市場調研,我院對該專業進行了定位,將核心能力與基本能力的培養明確地分為兩個方向,即CAD與CAM,每個方向均有適當的市場定位,以專業綜合改革為中心,以實訓環節為重點,以有機滲透為特征,通過產學研合作途徑,優化教學過程,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調整課程體系,構建與完善新的育人環境。
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專業建立固定的校外實訓基地并完成實訓很不容易,因此發揮校內實訓基地的作用,構建適當的專業教學內容,使之適應社會對人才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綜合素質等方面的要求就成為本專業教學改革的中心。我院與首鋼型材軋鋼廠進行的產學研合作教育項目推動了CAD方向教學內容的改革,校內CAM實訓基地的建設及與相關單位的合作推動了CAM方向的建設。
明確的專業定位
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建設必須適應市場需求,專業方向的定位十分重要。我院“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專業的建立及以后的發展均得益于廣泛的市場調研及專業委員會的指導,得益于教師的“雙師型”素質,得益于開展產學合作教育及技術服務。
2001年3月,我院與首鋼第一型材廠簽訂了研制首鋼第一型材廠圖紙管理軟件的協議書,為該廠的全部圖紙建立了數據庫結構,并對50噸剪頭曲柄飛剪機組的圖紙(藍圖)進行了AutoCAD格式的轉化。在此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2001年7月,我院又進一步與首鋼第一型材廠簽訂了對該廠其他圖紙進行轉化的第二階段協議。2002、2003年,我院分別在計輔001、002、003班畢業實訓中,結合此科研項目進行了《圖紙轉化及數據管理》課題的實訓,同時將相關內容納入課堂教學中。
我們的目的就是通過科研項目使學生在實際工程中得到鍛煉,總結經驗,同時完成《高職CAD專業“圖紙轉化與管理” 教學中產學合作實踐》教研題目,通過教研題目的完成,明確專業的CAD方向及相關課程的主要內容。
2005年,我院成功地建設了數控加工實訓基地,有力地促進了專業CAM方向的發展。
我院明確地將“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專業分為兩個方向:(1)CAD方向。核心能力:二維繪圖、三維實體造型、CAD技術應用與開發等,要求能熟練地使用相應軟件進行繪圖、造型并能進行圖紙的數據管理。專項能力:CAD技術的應用開發與圖紙數據管理。(2)CAM方向。核心能力:三維實體造型、液壓與氣動技術、機械制造技術、數控加工與編程等,要求能熟練地使用相關軟件進行實體造型,掌握機械加工的基本技術,能在數控機床上進行操作,有進行數控編程的能力。專項能力:三維實體造型及數控加工。
結合實際的課程內容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面向生產第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需要學生不但要具備綜合職業能力,還要在動手能力方面有突出的表現。通過廣泛的市場調研及開展產學合作教育與技術服務,逐步使專業方向得到了明確,實現了專業教學計劃及主要課程的內容與生產實際的密切結合。
專業能力(1)機械設計與制造基本能力。(2)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基本能力。(3)進行數控編程與操作的基本能力。(4)熟練使用計算機,具有一定的文字錄入速度。(5)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外語能力。(6)對材料、熱處理工藝、各種標準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的了解。(7)對于CAD方向,應能針對不同部門、不同專業的需求進行相應軟件的二次開發;對于CAM方向,應能熟練掌握數控機床的操作與編程技術。
主干課程工程制圖、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造基礎、計算機繪圖、數據庫基礎、程序設計、三維實體造型設計、機械制造技術、CAD應用與開發、數控編程與仿真加工等,主干課程的設置圍繞專業的核心能力。
主要課程的內容以“CAD應用與開發”課程為例,要求密切地聯系工程實際設置課程內容,例如“圖紙轉化與管理”項目涉及如下問題:(1)讀圖:讀標題欄及明細表、名稱、圖號、裝配圖號、件號、材料、比例、重量等,了解本圖與其他圖的關系,能對材料進行轉化;能基本讀懂圖形的形狀、尺寸、公差、粗糙度及技術要求等;能對公差、粗糙度、技術要求等進行轉化。(2)轉化中的技術問題:掌握材料、技術要求、公差與配合、粗糙度、螺紋的新舊畫法。(3)圖紙數據的管理:自定義標題欄、明細表、附加欄及樣板文件。定制“表格”,產生BOM,產生“設備清單”、“標準件清單”,合成為一個項目(機組)的管理系統?!癈AD應用與開發”課程的主要內容如下:CAD基本知識(CAD/CAM原理及應用、CIMS基本知識、PDM基本知識);自編圖紙管理軟件(使用Access自編多媒體數據庫);AutoCAD應用與開發、CAXA EB開發(AutoCAD應用、基本定制、自定義命令、菜單的定制與開發等);圖紙管理(CAXA、PCCAD〈MCAD&PDM〉的圖紙管理);圖紙處理系統(Vpstudio 6.75、UnisCAD軟件使用)。
實踐環節服務于專業方向
高等職業教育實踐環節的安排應服務于專業方向,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專項能力。“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專業的實踐環節體現在專門的實訓課程和課堂教學中。
主干職業技能訓練(1)金工實訓:使學生了解金屬的主要成型原理與加工方法。(2)機械CAD:使用CAD軟件進行簡單的機械裝配圖與零件圖設計,使用Word等軟件編寫設計計算說明書,使CAD應用水平得到提高。(3)數控編程與操作實訓:掌握數控編程的方法及調試手段,掌握常見數控機床的操作方法,了解零件加工程序的編制與輸入方法及加工零件的工藝過程,熟悉并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4)專業實踐:針對學生的職業技能課、職業技能選修課進行與本專業方向相關的社會實踐。(5)畢業實訓: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課、技術基礎課與專業課知識分析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工作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教學中的實踐性環節工程制圖、計算機繪圖、機械制造基礎、機械設計基礎、三維實體造型、數據庫基礎、機械檢測技術、機械制造技術、計算機輔助工藝設計、數控編程與仿真加工、CAD應用軟件、液壓與氣動技術、CAD應用與開發等,所有課程均安排實驗及作業并多數在計算機房上課,采取邊講邊練習的方式。
畢業實訓(1)實訓的目的:以理論知識為依據,以掌握的機械CAD/CAM技術、三維造型與數控加工技術為工具,進行與本專業相關的生產實踐與實習;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與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訓過程中,使學生掌握相應的技能,在實際工作崗位中得到鍛煉。以就業為中心,鼓勵自主選擇實習單位,由指導教師準備實訓題目及指導在外實訓。(2)實訓的效果:專業教學計劃要求的基本能力得到了相應的鍛煉;學生根據興趣所找的實訓單位與所選的多數題目與本專業相關,CAD技術應用(圖紙轉化繪圖、圖紙管理與圖庫、機械設計等)題目占47.33%、三維實體設計題目占5.33%、數控加工與應用題目占20.66%,其他題目占26.68%;學生在實訓單位的表現多數是較好的。
幾點思考
實訓分題方式結合就業聯系實訓單位,畢業實訓的題目較分散。按名單學號順序對學生進行分組,各組中的題目也較分散。因此,我們對03級學生進行了相對集中的管理與指導。
論文從論文質量上看,有與實訓內容不附及“克隆”的現象??煽紤]改為“實訓總結”,取消外文翻譯。論文與實際相差太大,談實際的內容應該多些,改為“實訓總結”可以做到這一點。對論文頁數的要求也不應太多,10頁左右即可。
實訓指導因為題目分散,導致實訓單位的題目不能使學生得到系統訓練,因此可要求指導教師有針對性地增加相應的內容。
實訓與就業的關系以就業為主,要處理好實訓與就業的關系,應盡可能地使學生在實際崗位上得到系統訓練。
能力培養實訓集中反映出學生的設計能力與加工基本知識的欠缺。對土建圖應有適當的要求。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
產學研合作教育的模式有多種,就“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專業而言,進行現場實訓有一定的困難,理想的方式應該是CAD方向去設計院跟隨工程師學習畫圖,CAM方向去機械廠跟隨技術人員學習操作。如果能與某設計院、機械廠長期合作則比較理想。
教師的“雙師型”素質應鼓勵教師參加科研或技術服務,參加畢業實訓指導,廣泛地接觸社會,接觸生產實際,了解社會對專業的需求,及時調整專業方向及教學內容,充分發揮校內實訓基地的作用,使教學內容緊密地聯系生產實際。
以加強科研與技術服務推動教學內容的改革,使之服務于生產實際,可使培養的學生就業后“上手快”,實現教學內容與市場需求的“零距離”,這樣的專業改革才能有生命力。我院自03級后實行的學分制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定的自主性,體現了專業分方向教學的優越性。
作者簡介:
張曉春(1964―),女,北京人,講師,主要從事計算機繪圖、CAD應用與開發、三維實體造型課程的教學工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0349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