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鄉土資源”搭建幼兒游戲新環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幼兒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重要階段,依照幼兒的興趣愛好創設游戲環境能促進其語言思維、社會交往、生活經驗等方面的發展,鄉土資源作為當代素質教育體系下的重要資源,有利于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筆者結合豐富的教學經驗,探討了“鄉土資源” 搭建幼兒游戲的策略,旨在提供給幼兒教師借鑒意義。
游戲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自新課程改革以來,雖然大多幼兒園豐富了教材元素,但就“鄉土資源”的開發利用上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為了改善這一問題,幼兒園應充分整合優化鄉土資源,將其融入幼兒游戲創建中,使幼兒在鄉土材料中感受家鄉的魅力。
一、當前環境幼兒游戲開展中存在的弊端
近年來,雖然幼兒園開展的戶外活動體系越發成熟,但在空間設置、資源開發利用、教師組織指導中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空間活動場地相對限制,由于幼兒的人數增加,班級規模擴大,原本的戶外場地空間逐漸減小,難以有序開展戶外活動;某些教師缺乏“鄉土資源”的利用意識,在物資利用上習慣性選擇現購的、便利度高的游戲材料,導致條件不足、長期擱置戶外的鄉土材料受到忽視,不利于鄉土游戲材料的開發;在教育理念上,當教師對“戶外活動”的理解缺乏深度性、廣泛性時,常常將體育鍛煉與戶外活動相混淆,導致體育課、晨間體鍛、體育游戲被納入戶外活動的范疇,不利于促進幼兒戶外活動的開展。
二、基于“鄉土資源” 創設幼兒游戲新環境途徑
?。ㄒ唬﹦撛O角色游戲,幫助幼兒積累生活經驗
角色游戲作為教材中的經典游戲,在創建的情境環境中來扮演相應的角色,不僅能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增強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受到了幼兒的熱愛,將鄉土資源融入角色游戲中,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譬如,教師在校園中模擬野餐情境,帶領幼兒搭帳篷,同時在一旁鋪設野餐墊,將帳篷模擬為稻草屋,鼓勵幼兒在合作中撿落葉、貼畫、畫筆來裝飾稻草屋。當幼兒在大自然的環境中學習時,游戲情節會更加豐富,在開拓幼兒想象力的基礎上培養幼兒的多元化思維。鄉土材料中涵蓋的教育價值較為豐富,在自然的環境里,有利于教師充分挖掘鄉土資源,在角色區活動中幫助幼兒積累生活經驗,從而提升幼兒游戲教育質量。
?。ǘ╅_發戶外區域游戲,提升幼兒自主活動水平
自主性、個性化的區域游戲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能有效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區域游戲受到幼兒園的重點關注。積極開發“鄉土資源”能有效增強區域游戲的魅力與趣味性。幼兒園基于實際情況,應改善美工區、建構區、科學區等角落,開設戶外區,將戶外繪畫、戶外寫作、戶外種植等內容融入課程中,確保鄉土資源能融入戶外區域游戲中。譬如,在手工課程中,幼兒借助不同大小的紙盒來模擬搭建鄉村情境,借助草繩來編織梯子、籮筐、扁擔等玩具。在園林游戲中,菜園環境下的幼兒們在播種澆水,觀察測量、采摘收獲環節中能體會到勞動的快樂,更加愛惜糧食。在鄉土氣息的環境中自由活動,能夠有效得到身心放松。在實踐探索中,幼兒園應結合學情更新教育理念,游戲開設期間,教師應與幼兒共同走進自然,在與幼兒的互動中及時了解幼兒的學習情況、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提升教學效率。
(三)整合優化社會資源,增強幼兒對生活的熱愛
文人墨客大都向往田園生活,我國古代詩人陶淵明曾說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田園作為人們追求的生活狀態,也是幼兒較為喜愛的。教師借助多媒體資源播放“碧螺春”的故鄉——東山采茶視頻,使幼兒了解到采茶、揀茶、炒茶的過程,這個環節涵蓋較多價值高的教育內容,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走進茶園,在實踐中真實體會到茶的制作過程與方法,意識到茶農的辛勤勞作,增強對茶文化的喜愛。茶文化是我國的文化精髓之一,教師在茶文化講解中,能增強幼兒的民族自信心。在夏天,教師還可以帶領幼兒在菜園里認識蔬菜,開展做飯、蔬菜銷售等活動。在秋季,可以進入果園里幫助農民采摘果子、運輸果子與銷售果子。在趣味性強的田園課程中,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增強生活意識。村落古跡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建筑瑰寶,為戶外活動的開設創設了更多平臺。幼兒園應積極整合優化社會資源,與多個景區合作,將“漫步古跡”設置為戶外活動項目。帶領幼兒在村落中徒步,通過五感來感受村落古跡的美好。老師通過將戶外繪畫活動融入其中,鼓勵幼兒用畫筆繪制出家鄉的美好,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增強對家鄉的喜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園應基于學情開發“鄉土資源”游戲課程,因地制宜地為幼兒打造戶外樂園,在趣味性的課程中促進幼兒的自主性發展,在豐富多元的課程中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從而使幼兒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本文獲: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自籌課題成果】
【作者單位:常州市鐘樓區新閘街道中心幼兒園 江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2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