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賞識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賞識教育以尊重學生的思想,理解、寬容學生的行為,并不斷地欣賞、激勵學生的進步與發展的方式,遵循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基本規律,通過有活力的教育方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本文根據賞識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與運用,為日后教育方式的考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賞識教育
一、轉變觀念,構建平等和諧師生關系
各位小學語文教師要想真正在課堂教學中落實賞識教育,首先自身應從傳統的教育理念中掙脫出來,徹底摒棄“大家長主義”的觀念,堅持以學生為主,多傾聽他們的心聲,從根本上改變他們過去麻木學習、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所以,各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真正從學生的視角出發,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盡量給予他們平等的表現機會,贊賞他們的行為,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愛與關懷。只有這樣,師生間才能構建平等和諧的關系,賞識教育才能真正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作用。
二、立足課堂,積極創造被賞識的環境
課堂是學生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重要場合。每位教師都應從課堂入手,為學生營造一個被賞識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受到賞識后,樹立信心、積極主動學習。鑒于小學生年齡偏低、心智不夠成熟,且自身的認知能力與接受能力都處在形成和發展的初級階段,他們對待事物的看法相對簡單,同時還期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欣賞和贊揚。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盡量用賞識的眼光對待學生的行為和活動,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比如一些學生比較內向,平時不愛講話,但手工做得很好;還有一些學生成績不夠優異,但課堂表現積極,表達力強;還有一些學生不夠聰明,但踏實認真…教師都應用賞識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發現這些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學生繼續發揚優點,克服不足,進而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此外,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心理情緒進行仔細觀察,及時發現學生因成績落后或者和同學關系不好而引發的心理問題。教師要積極開導他們,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自己在學習過程的優缺點,從而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
三、借助設備,提高賞識教育教學效果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先進的教學輔助設備陸續被引進教學課堂。教師應積極利用這些器具,以更好地在小學語文教育中運用賞識教育。例如在《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放映植物種子被小動物帶走傳播的圖片和小視頻,還可以帶學生到野外觀察蒲公英飄散、豆莢炸開的實景。這樣直觀生動的效果更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各種感官,加深他們對所學內容的認知和理解,進而培養和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也有利于賞識教育的開展進行。再比如在一些成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將成語的含義用圖像或語音的方式表現出來,讓學生根據其內容去猜成語。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小學語文課堂賞識教學的大力開展,對于促進小學生語文學習、知識應用、能力提高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小學語文賞識教育開展與實踐的過程中,每位教師都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著眼課堂內外,適時夸贊學生,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小學語文賞識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為他們以后的學習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霞民. 用愛打開封閉的心靈——談賞識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 新課程(下),2013(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5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