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賞識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踐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賞識教育是在尊重生命規律的基礎上開展的教育活動,有利于小學生樹立自尊自信意識,為其學習和生活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源泉,從而使得小學生能夠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將賞識教育有效運用到教學中,可以通過激勵性的語言和善于發現美的眼光,進而為小學生搭建良好的教育平臺,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最大限度地激發小學生的潛在學習動機,為小學生樹立生活和學習中的信心。
【關鍵詞】賞識教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061-01
賞識教育,并不單單就是指一味地表揚和鼓勵,而是指在課堂教學中賞識小學生的學習行為所帶來的結果。通過教師的肯定和贊許,藉以強化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而使得小學生在被賞識的過程中,能夠激發其學習興趣和潛在的學習動機,從而不斷增強其自信,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勇于探索,積極創新,日趨完善,不斷地超越自我。賞識教育是在尊重生命規律的基礎上開展的教育活動,有利于小學生樹立自尊自信意識,為其學習和生活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源泉,從而使得小學生能夠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將賞識教育有效運用到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激勵性的語言和善于發現美的眼光,進而為小學生搭建良好的教育平臺,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最大限度地激發小學生的潛在學習動機,為小學生樹立生活和學習中的信心。
一、善于發現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曾說:“世界上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痹谫p識教育中也是如此。特別是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很多小學生由于初進校園,在課堂上表現的較為被動,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主動舉手發言的學生不多,這一現象的背后,除了小學生個人的性格原因和自卑情緒,還與教師本人的教學方式有著很大的關系。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喜歡采用講授式教學模式,而少有的提問又會因為教師個人的威嚴而使得小學生產生惶恐情緒,因而,輕易間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導致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情緒低落,教學效果也十分不理想。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語文教師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將更多的關注投入到這些學生的身上,極力從中尋找閃光點,進而營造一種賞識教育的課堂氛圍,無論學生回答的問題如何,都要從中去挖掘閃光點,進而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教師的善意,感受到被賞識的滋味,從而逐漸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來,樹立學習語文的自信。
例如,在識字教學教學中,每當我開始提問時,都會用一種極為期待的目光投向所有學生,進而讓他們感知到老師渴望與其進行互動交流,從而感受到教師關注的目光。而當有學生起來朗讀生字詞時,即便是學生有個別字詞讀的不準確,我也會先以肯定的眼神告訴全班同學,他的聲音很洪亮,或是她的聲音很動聽,對其進行贊許后,再告訴他(她)這個字的正確讀音,相信他一定會記住和讀好。而在找學生到黑板上聽寫生字詞時,即便有的學生有書寫錯誤,筆者也會先肯定他的字體規范或是書寫優美,字跡清晰等,然后再告訴他,提醒其他同學都要注意這個問題,然后一起來書寫這個生字的寫法,讓所有參與語文學習的學生都能從中找到自信,受到鼓舞,從而身心備感愉悅。
二、言語激勵
《增廣賢文》中有:“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庇纱耍覀儾浑y發現語言對一個人的成長所產生的深刻影響。而在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與其一味地無意義的抱怨,不如選擇用激勵性的語言來肯定學生的長處,進而幫助其樹立學習和生活中的自信,從而不斷努力和進取來彌補其短處。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于抓住課堂上的每一個契機,通過言語上的激勵,從而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結果進行肯定和善意的鼓勵,讓小學生能夠感受到“三冬”中的暖意,樹立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例如,筆者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班里有個學生愛接話,但是對于學習卻是惰性較強,而當我們分析到小蝌蚪誤將烏龜認為是媽媽時,他就接話說這個蝌蚪真是夠笨的。此時全班同學都哈哈笑起來,我并沒有因此而去指責他,相反,我用十分真誠的語言問他:“老師知道你是最聰明的,那你能說說為什么小蝌蚪會產生這樣的誤解嗎?假如小蝌蚪來問你,你又會如何告訴它?”當他無奈之下,不得不開始動腦回答問題時,我說“從你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是一個善于發現細節的孩子,還有非常豐富的想象力,希望你繼續加油!”沒想到在我的鼓勵下,在接下的教學中他開始頻頻參與課堂提問之中,也很少再有亂接話的毛病了,語文成績也得到了很大地提升。
三、提供平臺
賞識教育不僅僅是在于教師單方面的發現和鼓勵,還應體現在學生的個人風采能夠有機會呈現于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開展賞識教育,就不能只是一味地贊許和表揚,還要創造更多的機會,從而使得更多的學生都能在這一平臺上展現自我風采,從而得到被眾人賞識的機會。特別在全班同學面前讓小學生有機會受到全班同學的肯定和贊美,其所受到的鼓勵和愉悅是無法用言語來描述的,同時,也能更加有效地激發其對語文的學習熱情,樹立更高的奮斗目標。
例如,筆者在教學完了劉禹錫的《望洞庭》一詩后,為了進一步深化學生對這首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就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將詩歌中所描繪的景色,用自己的語言將其表述出來。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與大家一起交流。當學生聽到有同學寫得特別棒的,就會不由自主地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這種不需要過多的言語就能使得被賞識的學生受到極大的激勵。而在教學完杜牧的《山行》一課后,筆者則鼓勵學生將其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將其通過手中的彩筆進行描述,將其呈現于畫作中,為此,筆者在教室開辟出專欄,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一幅幅生動多彩的繪畫,被張貼在藝術專欄中,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高了。
總之,賞識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必須要充分認識到這一手段的優越性,進而將其有效運用于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去,藉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其潛能,樹立自信。
參考文獻
[1]李亞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賞識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8(28):95.
[2]劉軍霞.賞識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1.
[3]鄭麗蘭.論賞識教育的意義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J].中外企業家,2018(08):159-16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