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式教學結合柯氏評估模型在《基礎護理學》理論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概念式教學結合柯氏評估模型在《基礎護理學》理論教學中的運用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同學們的課堂參與度及學習興趣,最終有效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升護生的護理技能水平,提高學生的崗位勝任能力。
關鍵詞:概念式教學;柯氏評估模型;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1-0197-02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選取我院2015級護理專業全日制應屆本科1班、2班兩個班級12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將兩個班級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抽得1班60名同學為實驗組,2班60名同學為對照組,120名學生都已經基本具備一定的護理基礎知識、文獻檢索技能,且兩個班級同學的平均成績、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教學方法。兩個班由同一批老師進行任教,上課前進行集體備課,并對這批老師進行了教改培訓,對實驗組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1班為實驗組,在《基礎護理學》教學中運用概念式教學結合柯氏評估模型的教學模式;2班為對照組,在《基礎護理學》教學中運用傳統課堂講授的教學模式,兩組進行比較。(1)教學內容——以學科重要概念為框架,結合典型臨床病例教學。以學生為中心,通過給學生初步講解不同的重點概念,在課堂內引導學生進行橫向與縱向的概念補充與拓展學習,以學科重要概念為框架組織教學內容,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動參與作用被提到同等重要的高度,將概念貫穿于課程設計、理論和實踐教學各個環節。通過病例的形式強調護理概念中的臨床注意事項,用實踐反證理論的重要性。(2)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將學生分成4—6人一組,教師課前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并為學生準備相關學科的重要概念框架,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經過思考提出整個框架,并進行探索。要求學生在團隊學習中分工協作,多查找書籍、資料,利用網絡平臺,要及時跟老師或者學長、學姐交流不明確的地方,按期上交作業。在學習成果展示環節要求學生對上節課小組分工合作完成的概念內涵進行初步探索結果和課堂展示,要求學生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在探索知識的同時還要尋找合適的知識展示方式,多樣性、系統性地展示相關概念。在教學中模擬醫院內的真實情境,通過角色扮演,學生輪流做醫生、護士和病人家屬,經過一定的培訓,應用一些常見病例,使學生可以根據病人出現的癥狀和一些臨床表現學習臨床護理思維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3.評價方法。(1)反應層評估:反應層評估學員反應,代表護生對教學的喜好程度,主要是考核護生對教學方法、內容和對講師的看法等,主要評估記錄學生在小組分工合作完成概念內涵初步探索過程中的參與程度,主要通過問卷的形式調查學生對教學方法、內容和對講師的看法、學習倦怠情況,要及時反饋評估結果,教學負責人每周進行課程實施方案總結,揚長避短,以改進教學方案,提升教學質量。(2)學習層評估:學習層評估學生獲得了多少應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以及態度改變程度,主要考核護生對日常教學參與度、出勤率、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等,其中日常教學參與度體現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占整體成績的15%,教學出勤率體現學生的學習態度,占整體成績的15%,最終的期末理論測試占整體成績的40%,由同一批上課的老師命題,期末考核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3)行為層評估:行為層評估學員在多大程度上將教學中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工作當中,并帶來相應的行為改變,主要考核護生臨床中常用的護理技能操作,我們將其劃分為必考項目和選考項目,共占整體成績的30%,對常用的無菌技術、生命體征、導尿術、灌腸術、肌內注射、靜脈輸液、吸氧法等項目,學生必須人人過關,其余項目采取抽考,如此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練習操作技能的積極性。(4)結果層評估:結果層評估作為教學后續效果的評估,主要評估學生進入醫院或社區實習后的具體崗位勝任能力,即護生的技能熟練程度、護患溝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服務態度、護理禮儀等技能的綜合,統計后期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等。主要通過實習鑒定表的形式對護生的崗位勝任能力進行評估。
二、結果
1.課堂評價比較。兩組護生《基礎護理學》課堂評價比較顯示:運用概念式教學結合柯氏評估模型的教學模式的《基礎護理學》教學班級在培養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鞏固理論知識、提高臨床思維、培養創新能力等方面的教學評價明顯優于采用傳統教學方案的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中85%的同學喜歡并希望采用概念式教學結合柯氏評估模型的教學模式,對照組中53.83%的同學喜歡并希望采用概念式教學結合柯氏評估模型傳統教學方案下的教學模式,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2.課堂積極性比較。兩組護生通過比較學習倦怠因子得分情況來進行兩組護生《基礎護理學》課堂積極性的比較。結果顯示:實驗組的情緒低落因子、行為不當因子、低成就感因子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3.終末操作考核及期末成績比較。兩組護生學期《基礎護理學》終末操作考核及期末成績比較結果顯示:實驗組無論在操作考核還是期末考核的得分方面都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顯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4.實習期間崗位勝任能力比較。兩組護生實習期間崗位勝任能力比較發現實驗組崗位勝任能力評價為優秀的學生為49名,約為81.67%;對照組崗位勝任能力評價為優秀的學生為39名,約為65.00%。相互比較P值為0.03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三、討論
1.有助于提高同學們的課堂參與度及學習興趣。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在培養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鞏固理論知識、提高臨床思維、培養創新能力等方面的教學評價明顯優于采用傳統教學方案的對照組。從護生學習倦怠因子得分情況的角度來說,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相互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概念式教學結合柯氏評估模型教學方案可以顯著提高同學們的課堂參與度及學習興趣。
2.有效促進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技能操作的結合。兩組護生學期《基礎護理學》終末操作考核及期末成績比較結果顯示:實驗組無論在操作考核還是期末考核的得分方面,都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顯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概念式教學結合柯氏評估模型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技能操作的結合。
3.有利于提高學生崗位勝任能力。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兩組護生實習期間崗位勝任能力的比較,發現實驗組崗位勝任能力評價為優秀的學生為49名,約為81.67%;對照組崗位勝任能力評價為優秀的學生為39名,約為65.00%。相互比較P值為0.03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概念式教學結合柯氏評估模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崗位勝任能力。
4.注重形成性評價和終末性評價的結合。概念式教學結合柯氏評估模型教學方法中除了有形成性評價,例如前期調查護生對教學方法、內容和對講師的看法;還有后期關于理論知識掌握水平及操作技能熟練程度和崗位勝任能力的終末性評價,既注重教學過程中教學質量的把控,又監測最終的教學效果,實現形成性評價和終末性評價的有機結合。
5.提高任課教師的教學及科研水平。這種創新的課堂對我們的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能夠激勵所有的教職工不斷學習與探索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有效提高任課教師的教學及科研水平。
四、結論
從學生與教學效果的角度來說,概念式教學結合柯氏評估模型有助于提高同學們的課堂參與度及學習興趣,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技能操作的結合,最終提高學生的崗位勝任能力;從任課教師的角度來說,概念式教學結合柯氏評估模型、教學評價反饋與教學方案修正,可提高任課教師的教學及科研水平。
參考文獻:
[1]唐紅梅.促進護理教育發展的策略研究[D].浙江大學,2012.
[2]唐雙.護理模式與醫學模式的比較研究[D].山西醫科大學,20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6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