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互聯網技術,讓學生英語學習體驗更豐實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互聯網技術對教育領域的影響越來越廣泛,在小學英語課堂中,越來越多的互聯網技術被運用到與之相關聯的教學活動中。作者提出,可以通過對話外教提升真實感、街景介入提升現場感、語音作業提升互動感以及趣味配音提升融入感四種途徑,豐實學生的語言學習體驗。
  關鍵詞:互聯網技術;英語學習;學習體驗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9)10-0065-03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體驗是在對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對事物產生情感并生成意義的活動”。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形式、認知水平還是以直觀形象為主,親眼見到的、親手觸摸到的、親自實踐過的才是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記憶也是最為深刻的。
  互聯網技術和手段的廣泛運用可以讓學生的學習體驗更為豐富多彩,它能讓真實與虛擬影像發生交互,將抽象概念與直接經驗相融合,讓學生在課堂中就能直觀地體驗日常的生活實際,感受到知識的趣味性、普遍性及實用性,這樣就能夠極大地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運用嘗試。那么,應如何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新型課堂的優勢,豐實學生的英語學習體驗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其作以下分析。
  對話外教,提升真實感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關于課程目標的闡述中明確提出“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是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的核心目標,因此,學以致用才是課堂教學的核心,而真實而有效的語言交際更能提高語言交際的真實感,讓學生興趣盎然、印象深刻。
  片段1: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8 How are you?是介紹打電話這一日常活動的教學單元。主要的語言運用在于真實化地了解打電話的相關用語及對他人病情問候的語言運用。在傳統課堂上,教師通常的做法是通過模擬情境(借助對講機、連線的紙杯等道具),讓學生體驗語言交流。但是這樣的操作,由于真實感的缺失會使學生對語言運用的刺激感不夠。因此,為了讓學生體會真實的通話情境,在運用互聯網技術的新型課堂上,可以充分利用QQ電話功能,真實地和外教電話聯系。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要讓學生實際運用“打電話”的相關的語言點,更多的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提升語言交流的真實感,讓學生敢于開口,踴躍表達。
  片段2: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6 Signs介紹了關于常見標識的知識和語言運用。為了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國外日常生活中的標識運用,筆者充分利用QQ或微信的視頻通話功能,真實地在課堂教學中和外教進行在線聯系。在這樣的語言交流過程中,學生嘗試著用英語和外教交流,具體且細致地針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話題進行提問和了解。同時,外教也利用充分的圖片展示和文字說明形象地將國外比較常見的日常標識進行了講解,這在打開學生視野的基礎上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語言運用(注:提前與外教溝通且準備相應的圖片及語言素材是必要的)。在這樣具備“真實感”的在線交流中,學生不僅充分運用了已學的關于“公共標識”的語言知識,還從外教那里獲取了更多關于國際標識的信息,使學習內容更為豐富,且能將所學語言真正用到實際的生活當中。
  語言的學習與提升需要依靠真實的情境與充分的實踐。情境的真實感能讓語言運用者的表現更自然、語言更豐富、運用更到位,這樣才能使其語言能力有更大的提升。
  街景介入,提升現場感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學生是通過“學會做事”來體現知識的獲得及語言的實踐運用能力,而這必須是建立在教師創設的合理且接近真實的語言交際環境的基礎上,況且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有些詞匯的理解和場景的運用并不是那么直觀?;ヂ摼W技術的支持和介入很好地彌補了這些不足,它可以讓抽象的概念更具體、虛擬的場景更直觀、語言的表達更真實。
  片段: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3 Asking the way是關于“問路與指路”這一話題的實踐性運用。這一話題側重于語言的實用性,強調讓學生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需要讓學生在模擬的場景中提升現場感來達到語言的真實運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通常會通過展示地圖(手繪或PPT呈現)、標注出主要街道及場所的形式創設模擬情境,讓學生嘗試體驗并進行語言交際。但是這樣的平面圖片呈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局限或干擾學生的理解,因為,將三維的地貌替換成二維的平面圖后,學生的方向感會發生偏差,這樣就對學生的語言表達形成了一定的障礙。有了互聯網技術的加入,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三維立體的街景呈現,讓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現場感”,有了現場感,學生對“go along/ahead...”“turn left/right”等方向性的語言表述會更準確到位,語言的表達會更加流利和自然。
  語言交際需要真實的語言“現場”,真實的語言“現場”能還原語言的本義。新一代的學生應當具有問題解決、善于使用語言的能力,以及懂得如何在合適的語境中選用合適語言并規范表達的能力。
  語音作業,提升互動感
  學習是貫穿課前、課中與課后的持續過程?;ヂ摼W背景下的新型課堂,更關注資源的分布性,重視學習者的需要,它采用任務驅動,引導學生開展貫穿全過程的自主學習,并根據提供的在線學習的資源平臺,要求學生圍繞一定的主題進行分散的、伴隨有師生之間合理互動的自主學習。下面,筆者結合“一起作業手機客戶端”平臺(以下簡稱“一起作業”)的運用作實踐分享。
  “一起作業”平臺有針對學生課內教材中語篇朗讀的規范性指導,它側重于語言發音的正確性,主要運用于學生學習新課前的語言預熱和新課教學后的復習練習。在正確的示范聽音之后,學生經過反復練習,將個人朗讀的最佳錄音保存在平臺,系統會根據語言的正確性與流利度給出一個分數,教師能及時觀察到每個學生的朗讀情況,并根據分數給予獎勵,同時還能有針對性地對部分學生的朗讀進行語音或文字點評,進而實現基于網絡平臺的點對點教學互動。這一互聯網技術的加入,讓師生之間在課堂之外的學習互動更為充分和有效,它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對語篇朗讀的頻率和效果,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正確性,還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互聯網技術給學生的語言學習帶來了根本改變,學生獲得教育不再局限于學校、課堂與書本。網絡學習視頻、網絡社交工具、語言學習APP等,都成為學生獲得知識、進行語言學習的途徑和教育資源。教師要學會接納及合理運用,使其成為課堂教學的輔助與補充。
  趣味配音,提升融入感
  在學生的語言學習過程中,教師會關注到學生語言的準確表達和正確運用,但受限于教學的時間和班級的人數,教師對學生個體的語言學習指導不會太過細致,因此對于學習過程中,學生語言發音的正確度、流利度、節奏、感情和語言表現力不會有很強的關注。這就決定著學生語言的發展在這些方面需要借助于其他方式。而智能手機中各類語言學習APP就很好地彌補了這一短板,它能有效地提升并優化學生的語言能力。以下分享一款學生嘗試比較多且效果比較明顯的APP——“英語趣配音”(以下簡稱“趣配音”)。
  “趣配音”針對的是學生語言表達的綜合表現力,主要是以課外閱讀材料、動畫片及電影片段的形式呈現,是對課內學習內容的補充、拓展和豐富。它不僅關注語言發音的正確性,更注重語言在各種不同情境中人物情緒的表達,包含語音、語氣、語調、音色、節奏和情緒表現,甚至伴隨有與畫面相關的擬聲詞,更豐富地體現出語言的飽滿與生動,這對學生的綜合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價值和意義。
  因為“趣配音”的語言背景更為真實、語言素材更為詳盡、語言內容更為豐富、語言人物更為生動,所以學生在配音的過程中,能快速地融入情境、代入角色,體驗到人物的情緒表達,能更立體、更生動地還原出人物的語言情緒,也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語言的情感與溫度。
  在初步完成對配音內容的學習后,學生可以分段、逐詞逐句地進行跟讀與模仿,系統會對詞、句的發音和語調、節奏進行評價與打分,并對發音有問題的字、詞進行他色顯示,對錯誤發音進行強調和糾正。有了背景畫面的介入、正確語言的示范和對學生語音的評價,學生的語言表現力會有一個極大的支撐和突破。而當經過多次練習形成了作品后,學生會真正感受到自己的語言能力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得到了提高與優化,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環境下,要想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就要提升并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將以往的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學生主動探究知識。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積極應對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變化給教育特別是語言教學帶來的挑戰,更新教育觀念和教育理念,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不斷探索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的教學模式,讓互聯網技術更好地為學生的語言學習服務,讓學生的語言學習突破課堂,讓學生體驗真實語言情境,豐富語言運用環境,從而實現提升學生語言綜合表現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譯林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三年級起點)(四年級下冊、五年級上冊、六年級下冊)[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3795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