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有效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新課改倡導學生主動學習,自主閱讀。批注式閱讀就是一種學生對文本積極、主動探索的學習方法,能夠展現學生的動態思維過程。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高度重視批注式閱讀的價值,指導學生在美詞佳句處批注,在重點難點處批注,在疑惑不解處批注,在情感升華處批注,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
  [關鍵詞]批注式閱讀;美詞佳句;重點難點;疑惑不解;情感升華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3-0063-02
  所謂的批注式閱讀,是指學生在自主閱讀、探究文本的過程中,根據學習需要,在文本中進行勾畫圈點,寫出批語、注釋的方法。傳統教學實踐中,往往是教師講解,學生聆聽,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體現。批注式閱讀能夠最大限度地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新課改精神的重要體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閱讀,主動批注。
  一、美詞佳句處批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自主性、個性化行為,閱讀指導時,教師要讓學生主動閱讀、主動思考,生成自己的感知和理解?!币雽崿F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教學中滲透批注式閱讀。尤其是高年級學生,他們思維認知發展較迅速,有主動閱讀的愿望,但往往缺乏批注方法,學習效率低下。教師適時給予批注方法、技巧上的指導點撥,循序漸進,能夠使學生逐步愛上閱讀。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的都是意蘊深刻、語言優美的經典文章。文章中有很多好詞佳句,如果學生能夠及時對這些內容進行批注,定能收到很好的閱讀學習效果。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黃果樹瀑布》這篇課文,語言優美,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黃果樹瀑布的喜愛之情。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文本的語言魅力,教學伊始,教師讓學生自讀課文,勾畫出文中的美詞佳句,并對詞語、句子進行批注。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感知批注式學習,教師找到“便看到一道瀑布懸掛在巖壁上”這一句,用下劃線畫出“懸掛”這一詞語,并在旁邊批注:“懸掛”的意思是高高掛起,用“懸掛”這一詞體現了瀑布的高,水流的湍急。在教師的示范、鼓勵下,學生積極行動起來,尋找自己喜歡的句子、詞語。就這樣,在批注式閱讀中,學生品味語言,感受文本內容,實現了對文本的感知。
  讓學生將自身的所思、所想、所感記錄下來,順利完成閱讀,是批注式閱讀的目標。教師要從文本的字詞、句子著手,引領學生進行品味、賞析、批注,讓學生理解詞語內涵,感知句子的獨特價值,促使學生迅速進入閱讀狀態中。
  二、重點難點處批注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知識面較窄,語言積累和生活閱歷相對較少,難以順利突破文本重難點。如何使用批注式教學方法,解決教學重難點,考驗的是教師的教學智慧。首先,學生必須找到文本的重難點。這對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比較簡單,只要能夠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或者主旨句就可以了。然后,對這些關鍵性的句子或段落進行批注。批注時,學生要根據學習需要,設計不同的批注符號。
  學習《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時,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體會談遷在逆境中不低頭、不屈服、堅定信念、自強不息的可貴品質。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自由閱讀文本,尋找能夠體現談遷精神品質的句子。學生積極尋找,有的找到文本中小偷偷《國榷》的例子,學生著重畫出“20多年”“體弱多病”“老人”這幾個詞語,用不同的符號標記出來,并在旁邊注明談遷的精神品質:在逆境中不屈不撓、意志頑強、有毅力、不怕打擊;有的畫出文章的最后一段,并用三角符號標出“崎嶇”“坎坷”“厄運打不垮”“信念”等詞語,并在旁邊標注:文本中心。教師讓學生勾畫出文本中的重要句子,并從教學重難點出發,指導學生進行批注、解析,從而提升了閱讀教學實效。
  對文本進行批注,必須要讓學生對文本有充分的了解,找出文本的重點句子、精彩之處。教師要從學生“學”的實際發出,給出多元化的選項,指導學生進行批注。
  三、疑惑不解處批注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辟|疑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探索,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很大幫助。學生對文本產生了疑問,就會帶著問題深入閱讀,就能實現與文本、作者的有效對話。學生個性明顯,認知存在差異,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他們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疑問。學生產生質疑,這是引導他們開展批注的好時機。教師可以讓學生勾畫出疑惑之處,并將自己的疑惑寫出來。
  《輪椅上的霍金》講述了全身只有三個手指能動的殘疾人霍金,憑借頑強的意志撰寫科學巨著《時間簡史》的事跡,體現了他身殘志堅的高貴品質。因為霍金是外國人,學生對他的事跡和生平不是很了解,在閱讀過程中,他們自然會產生很多問題。教師讓學生對題目進行批注。學生將“霍金”兩個字圈出來,然后寫上:“他是誰?他是哪國人?對國家有什么貢獻?我想知道?!苯又?,學生又將“輪椅上”畫了橫線,并寫道:“他為什么坐在輪椅上呢?”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批注,同時在閱讀過程中解決所批注的問題。閱讀文本時,學生繼續對文本中不懂的地方進行批注,學習活動漸入佳境。借助質疑式批注,學生思維得到啟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閱讀逐漸走向深入。
  質疑式批注是小學閱讀教學中切實有效的一種批注方式,它適合于各類學生、各類文體。它對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極大幫助。教師要鼓勵學生思考,并對質疑之處進行及時有效地批注,發表自己個性化的觀點。
  四、情感升華處批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遍喿x的過程就是情感升華的過程,就是審美的過程。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認知和感受是逐漸深入的。只要學生能夠深入解讀一篇文章,就會獲得一些感受,實現心靈的碰撞與情感的交融。小學高年級學生表現欲望強,喜歡表達,教師要給他們提供表達平臺,讓他們宣泄自身的情感。施教過程中,教師要摒棄傳統教學中教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法,采用批注式閱讀法,提升閱讀教學效率。學生生活與文本內容有許多的契合點,學生閱讀文本后,會與自身生活聯系在一起,情感上更容易產生共鳴。
  《姥姥的剪紙》這篇課文中,姥姥用剪紙表達對“我”的思念,表現了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以及“我”對姥姥的深深思念之情。這篇課文充滿童趣,學生閱讀之后獲得了很多感受。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引導學生做批注,寫閱讀感受。學生由文本內容聯想到自己與姥姥生活的點滴,將滿懷深情寫了出來。如有的學生寫道:“在我的印象中,姥姥蒸饅頭的技術那是天下無雙,無人能及的。剛出爐的饅頭,像一個個剛出生的胖娃娃,白白凈凈的……”學生在寫的過程中情感得到升華,對文本的認知也走向了深入。
  教材文本大多是情感豐富的美文,教師要根據文本特色展開引導,及時批注。要讓學生在解讀文本的基礎上勾畫出表情達意的句子,感知作者的寫作手法。學生能夠理解文本的寫作特色,對文本的情感就會有更深刻的認知,這時再進行批注,效果自然是最好的,能夠實現讀者、作者、文本的多元溝通與交流。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作為眾多教法中最為高效的教學方式,教師要充分利用批注式閱讀的優越性,指導學生批注、勾畫、圈點,對文本中的美詞佳句、學習重難點、疑惑不解之處、情感升華之處等進行批注。學生在批注過程中,思維認知得到啟動,情感得到升華,閱讀能力迅速提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也將不斷增強。
 ?。ㄘ熅?劉宇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237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