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創新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關鍵詞】 數學教學;創新教育;實施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0—0056—01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新時代要求教師不僅要革新教育理念,更要創新教育方法。課堂是開展創新教育的主渠道,要想使創新教育得到有效實施,必須對現有的課堂教學進行改革。那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創新教育呢?
一、改變教學方式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今的教學環境。只有創新教學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才能滿足當前的教學需要。為了適應新的學情,筆者認為,教師應改變傳統的、封閉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主動學習、思考和討論,給學生搭建一個可以展現自身能力的平臺。這樣,學生便會主動地獲取更多的知識,搜集相關的學習資料。在實施創新教學之后,學生在遇到難題時,就會先自己思考,去鉆研,去和同學探討,實在解決不了的才會問老師。這樣不僅能鍛煉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也會讓學生變得更獨立。
二、強化新課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要想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最重要的就是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課堂上,教師單純地導入數學知識,是每一位學生都不樂意接受的,更不用說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了。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把枯燥復雜的數學知識置于生動活潑的情境之中,既有聲音的感染,又有圖片的形象化展示,再加之符合初中學生年齡特點與實際教學需要的動畫視頻,能夠讓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例如,在講解“勾股定理”時,可以向學生介紹《周髀算經》中周公與商高的對話 :“此為勾廣三,股修四,經隅五”,由此讓學生認識到勾股定理誕生于我國,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又如,在講到“黃金分割法”時,可以向學生介紹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依據“黃金分割定律”研究與推廣優選法的事跡。還可以借助生活實例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使他們樂于學習。
三、開展合作學習,培養合作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共同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性格特點,將學生合理地組合在一起。比如,把學習優秀的學生和學習吃力的學生分到一組,把男生和女生穿插分到一組,把性格內向的學生和性格活潑的學生分到一組。這樣,他們可以形成互補,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提高。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每位學生都會進行獨立思考,自行去探索答案,并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們相互交流、爭論,深入交換意見,思考與合作能力能夠不斷得到提高。
四、合理布置作業,鞏固所學知識
作業是學生掌握教學內容、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途徑。一個班級里的學生,有學習好的,也有學習差的,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適應程度也都不一樣。統一的作業任務和布置形式,并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也難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分層次地布置作業。比如,對于學習優秀的學生,可以給他們設計一些有益于智力開發的題目,對于學習相對吃力的學生,就可以給他們布置一些有助于鞏固基礎知識的題目。這樣,能讓每一位學生在完成原有作業任務的基礎上,其他能力也得到鞏固和提高。
五、不斷完善自我,提升教學能力
教師作為學生求學道路上的領路人,必須具有創新精神,要積極彌補自身不足,不斷完善自我,提高教學能力。在課堂之外,教師也應該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和性格特點,盡力融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成為朋友。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才能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有效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總之,學生求學的道路是漫長的,教師的教學之路也是漫長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主導者,要以學生為主體,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探索,合理地實施創新教學,從而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增強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只有在尊重教學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勇于嘗試,才能實現初中數學教學質的飛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10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