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讓“預測”學習與樂趣體認相得益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預測,即根據線索推想猜度。閱讀活動中的預測,是一種閱讀策略,指的是讀者邊閱讀邊發揮想象,猜測內容。閱讀前有預測、有期待,繼而在閱讀中不斷驗證、調整、再預測……閱讀成為一種探索、一種冒險,充滿趣味。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進行預測,掌握預測的方法,運用預測的能力,一方面能夠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能夠激發他們的閱讀熱情,強化閱讀中的主體意識,進而不斷提升閱讀能力。
  基于此,筆者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別餓壞了那匹馬》一課時,確立該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游戲,了解“一邊閱讀一邊預測”的閱讀策略,留心抓住線索做出推斷;運用“一邊閱讀一邊預測”的方法學習課文,體會并掌握閱讀策略——閱讀時抓住線索,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經驗,也可以聯系閱讀經驗,發揮想象進行預測;不斷地驗證自己的預測,享受閱讀的樂趣。
  一、課前游戲,猜謎猜詩,了解“預測”
 ?。ㄒ唬└鶕i面,初嘗“預測”
  師:上課前,我們來玩一個游戲——猜謎語。(出示含有謎面的圖片:沒有腳, 沒有手, 背上房子到處走, 有誰把它碰一碰, 趕緊躲進房里頭)
  生:蝸牛。
  師:為什么?
  生:因為蝸牛有一個殼,它沒有手沒有腳,別人碰它一下就躲進“房子”里。
  師:她抓住的信息是“房子”,有抓住不一樣信息的同學嗎?
  生:看謎語下面的圖片,是蝸牛。
  生:有殼的是烏龜和蝸牛,沒有腳沒有手的只有蝸牛了。
 ?。ǘ└鶕D片,再試“預測”
  師:猜的時候要把所有的線索和信息都考慮到。繼續猜,這回我們來猜古詩。
 ?。≒PT出示部分圖,圖上有一株高大的柳樹)
  生:《詠柳》。
  師:理由?
  生:因為圖上有棵柳樹。
  生:柳樹比較高,長得比較茂盛。
  生:柳樹的葉子是嫩綠色的,說明它是剛長出來的,“二月春風似剪刀”說明詩描寫的是春天。
  生:因為圖上柳樹的枝條還在飄動,說明有風。
 ?。≒PT再出示部分圖,圖上增加倆兒童,兒童手中牽著線)
  生:我看到了兩個小孩子,我覺得這句詩是“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生:兩個小孩子在玩耍,手上有放風箏的線。
  生:他們的動作就是放風箏時做的。
  師:哦,你還想象他們是在放風箏呢。看來光看一點線索是不夠的。
  (三)回顧游戲,了解“預測”
  師:通過這兩個小游戲,我發現大家還是有預測的功夫的。那知道什么叫“預測”嗎?
  生:通過許多線索來確定一件事物。
  生:通過現有的線索去猜測事物。
  師:兩個同學都提到了一個關鍵詞,是什么???
  生:(齊)線索。
  師:(PPT出示“根據某些線索推斷猜度”)根據線索,我們還得發揮想象。今天我們就來試試這種閱讀方法。
 ?。ㄉ贿呴喿x一邊預測)
  二、依據課題,發揮想象,展開“預測”
  師:(PPT出示課題)讀了課題,你看到了怎樣的線索?發揮想象后,又有些怎么樣的預測呢?(板書:線索、預測)
  生:我看到的線索是“那匹馬”,預測“馬”是主人公。(師板書:“那匹馬”、“馬”是主人公)
  生:我也覺得主人公是馬,線索是“餓”。(師板書:“餓”)
  生:我根據“別”這個線索,覺得那匹馬比較重要,不能餓壞了。(師板書:“馬”很重要)
  生:我也覺得關鍵詞是“別”,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應該是養馬的人。
  師:你看,他通過這個線索看出馬是主人公,而你覺得人是主人公。(板書:養馬的人是主人公)
  生:我抓住了“那匹馬”,這是以第三人稱來講述的,可以確定馬不是主人公。
  師:哦,從“那匹馬”中你反而得出了這樣的預測。看來通過相同的線索能有不同的預測。
  三、閱讀開頭,引發沖突,再次“預測”
 ?。ㄒ唬┏踝x開頭,驗證“預測”,引發思考
  師:讀了課題,我們有了這么多的預測。想不想知道自己猜得對不對呢?趕緊讀讀課文。
 ?。≒PT出示課文開頭兩個自然段,生默讀)
  師:你們的表情怎么那么吃驚???
  生:馬到哪去了?
  生:怎么和書扯上關系了?而且作者講的是一個殘疾青年。
  生:作者在文章里面說了“我”家里很窮,他應該沒有錢買馬。
 ?。ǘ┮罁谋?,學習方法,調整“預測”
  生:老師,可能“那匹馬”就是指代“我”,“餓壞了”就相當于沒書看。
  師:他已經在繼續猜了,對不對?你說,什么線索給了你新的預測?
  生:“身無分文的我只能裝作選書的樣子……溜之大吉。”
  師:有點意思,竊讀。(板書:竊讀)“我”竊讀給了你怎樣的提示?
  生:預測課文寫“我”讀書的經歷。
  生:這篇文章中,“我”就是那匹餓壞了的馬。輪椅上的殘疾青年就是喂馬的人,他用精神食糧來代替馬的食糧。
  生:“當我第二天上學經過書攤,看見他依然寬厚地對我一笑時……”通過“寬厚”,看出這個殘疾青年對“我”很友好。
  師:(板書:“寬厚一笑”)你們看,他是怎么預測的?除了抓住線索之外——
  生:聯系上下文。
  (師板書:聯系上下文)
  生:我覺得“別餓壞了”的“別”應該是對著作者的爸爸媽媽說的,因為后面寫了“刻骨銘心的兩個耳光”。
  師:(板書:“兩個耳光”)繼續,你猜到的是什么?
  生:我猜到作者的爸爸媽媽不愿意讓他這樣偷看殘疾人的書。   師:(板書:家長不讓)為什么通過“兩個耳光”就想到爸爸媽媽呢?這里并沒有出現爸爸媽媽。
  生:因為只有爸爸媽媽才會這樣懲罰他。
  師:我們生活當中是不是這樣的?你們看,他這樣的預測是怎么得到的?
  生:聯系生活實際。(師板書:聯系生活)
  師:同學們,我們在猜的時候找到了線索,把關鍵詞找出來了,比如說“寬厚一笑”“兩個耳光”……把這些關鍵信息畫出來之后,我們就可以把自己的預測寫在邊上。
  四、閱讀節選,整理方法,練習“預測”
 ?。ㄒ唬┆毩㈤喿x,合作學習
  師:繼續一邊閱讀一邊預測,把你覺得有意思的線索畫出來,然后把你的預測用簡要的詞語寫下來。(PPT出示自學要求:畫出線索;寫下預測;想想依據)
  (生打開課文閱讀節選,根據要求自學課文)
  (PPT出示小組合作學習的要求:討論線索;討論預測;寫好板貼;交流依據)
 ?。ㄉ罁螅〗M合作學習,完成板貼后,把它們貼到黑板上)
 ?。ǘ┤嘟涣?,整理方法
 ?。◣熒献?,整理板貼,內容相同的合并,同一類別的歸類。全班交流,按組闡述)
  師:這么多同學抓住相同的線索“茫然”,預測都一樣嗎?
  生:預測是相同的,都說青年的家里沒有馬。
  師:為什么這么多人都有這樣一致的預測?
  生:如果家里有馬的話,碧云應該是很清楚的,她是不可能茫然的。
  師:你是根據生活實際,讀到這樣的眼神,預測她的內心活動。
  生:我覺得家里有馬的話,碧云就不需要別人再三提醒把馬草拿回去……
  師:你是通過什么來預測的?
  生:聯系生活實際。
  生:我覺得即使青年有馬,馬草也應該事先會準備好,所以我預測“并不缺馬草”。
  師:(板書:不缺馬草)看來同學們很會抓關鍵線索。繼續預測。
  生:我們的線索是“餓壞了那匹馬”。我們覺得“那匹馬”有兩種含義,第一種含義可能是指殘疾青年家里的馬,第二種含義可能是大家剛才說的,“我”就是那匹馬,因為后來“我”不怎么去看書了。
  師:為什么通過這一條線索,你們會有兩個不同方向的預測?
  生:因為那眼神。
  師:你們聯系了“茫然”,所以感受到殘疾青年家里沒有馬。還有沒有其他說法?
  生:“茫然”說明了妹妹很不情愿,結果殘疾青年“命令道……”
  師:你們是聯系兩個線索,預測他們家是沒有馬的。
  生:我覺得“餓壞了那匹馬”中,作者把自己比作馬,說明他已經許久沒去看書了。
  生:整篇文章強調了很多次“那匹馬”,說明青年需要馬草喂馬。
  師:多次強調了,所以這名同學看到不止一處線索,是看到很多處。
  生:我們覺得青年家里是沒有馬的,他知道,作者需要更多的馬草來換錢看書。
  師:你們怎么會有這個感覺?多次反復強調,那不是應該更加肯定咯?
  生:因為有些時候,人在撒謊的話,他就會多次重復這個謊言。
  師:這是根據什么預測的呀?
  生:生活實際,很多故事書上也會出現這樣的情形。
  師:對,聯系生活實際和閱讀經驗。
  師:同學們真的會抓線索,很會動腦筋、會猜,還知道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甚至調動閱讀經驗,真棒!我們猜的到底對不對呢?請同學們下課后再去閱讀全文。
  五、師生合作,梳理方法,會用“預測”
  師:通過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呀?
  生:我第一次知道故事可以這樣猜出來。
  師:對,閱讀時發揮想象,一邊閱讀一邊預測。
  生:我懂得了抓線索,借助很多線索其實可以推斷出結果。
  師:哦,抓線索,預測結果。
  生:我認為這樣一邊猜一邊讀,反而能更加吸引人,讓這個故事更有趣。
  生:我知道預測的時候,不僅要聯系上下文,還要聯系生活實際。
  師:是啊,預測時不僅要仔細閱讀文本,善于抓住文中的線索,我們還要聯系生活實際,甚至是閱讀經驗。
  師:“一邊閱讀一邊預測”的閱讀方法很有意思吧,以后同學們可以用這樣的方法閱讀更多的文章,這樣我們的閱讀水平就會越來越高。
  (附板書)
 ?。ㄕ憬『贾菔行侵扌W 3100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585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