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主問題,提升閱讀教學效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主問題指的是根據文章內容而提出的問題,利用主問題能讓學生更好地搞清楚文章的脈絡,提高閱讀效率。我在指導高中學生展開閱讀的過程中,嘗試設計主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促使學生能有針對性地展開閱讀,讓學生弄清楚文章的主旨,更好地賞析作品的思想和風格。
一、抓住主基調,打開突破口
在學生展開閱讀的過程中,往往不知道從什么方向入手展開閱讀,找不到閱讀的突破口。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讓學生的閱讀更有條理,我按照文章的主基調展開提問,也就是把握住文章的關鍵詞。由于主問題能緊貼關鍵詞展開,所以學生就能在閱讀的一開始就抓住關鍵,在這種基礎上展開閱讀,學生就能提高閱讀效率。
如在教學必修四《氓》的時候,我圍繞一個“情”字展開教學,讓學生更好地把握這首詩的意境。我鼓勵學生思考:“在這篇文章中,氓的無情和女子的癡情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大家可以嘗試找出形容氓和女子的詞句,說說兩位主人公的形象分別是怎樣的?”這個問題緊緊圍繞關鍵詞展開,能讓學生從文章的詞句入手,探究作品中的情感,了解人物形象。在此基礎上,我還提出了一些其他的問題,這些問題也都緊緊圍繞“情”展開,“在這首詩中用桑樹來進行比興,詩人為何要采用它來比興呢?”這個問題促使學生更深入地展開思考。在鼓勵學生拓展思考方向的過程中,我也鼓勵學生圍繞“情”這個主問題展開思考,讓學生回顧一下自己還閱讀過哪些表達“情”的詩歌。這些問題都圍繞“情”展開,能讓學生的閱讀有了突破口。
教師要鼓勵學生逐步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能根據需要采用適當的方法解決閱讀、交流中的問題。教師要指導學生抓住主基調展開閱讀,讓學生的閱讀找到突破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這樣學生就能直接了解文章的情感基調,對文章有更深刻的體會。
二、圍繞話題群,增加延展性
在設計主問題的時候,如果只有一個問題,那么必然導致學生的思考變得單調,思維發散性不足。要彌補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圍繞主問題發散開來,設計一個話題群。這樣能讓學生的閱讀具有延展性,學生能有活力地展開探討,其思維能在閱讀過程中發散開來,展開有層次的閱讀。
必修二《林黛玉進賈府》一文借助林黛玉的眼睛描寫了賈府中的人際關系,展現了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由此可見,挖掘作品中的人物關系,了解人物形象就是這篇文章的主問題。由于這個問題太大,所以我設計了一個問題群,讓學生首先列出文章中的各個人物,然后分小組展開討論,一組學生可以專門探討其中的一個人物,說說林黛玉眼中的人物具有什么特點,從該人物的哪些行為、語言中能看出這個性格特點。這些問題看似圍繞不同的人物展開,比較分散,但是實際上還是緊緊圍繞“林黛玉眼中的賈府人”這個主問題展開的,所以,探究這個問題能讓學生不僅發散思維,而且能在最后總結的時候將問題的焦點回歸到主問題上,提高賞析效果。
設置話題群的目的不是讓學生獨立地完成某個話題群的討論,而是讓學生有目的地展開交流。因此,我在組織學生展開話題群探討的時候總是組織學生圍繞話題群展開互動討論。學生可以將主問題作為話題群的主干,進而提高閱讀質量。
三、遵循句段篇,突出整體性
為了讓學生的閱讀更有整體性,我在教學中讓學生遵循句段篇的原則展開賞析,學生首先要理解文章中某些重點詞句的意思,然后再擴展到整個段落和整個篇章。這樣的閱讀不僅圍繞主問題展開,而且還能凸顯出文章的整體性,因此能讓學生的理解更深刻。
教學《想北平》一文的關鍵在于讓學生感受作者質樸而深情的語言,了解作者對于北平的摯愛之情,感受到作者對故鄉的眷戀。在教學中,我將探究作者對北平的摯愛作為主問題,在教學中,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以此為突破口讓學生更好地閱讀。我鼓勵學生思考:“作者一開始說‘我真愛北平’,但是又接著說‘這個愛幾乎是要說而說不出的’,‘說不出’在文章中反復出現多次,大家覺得作者為何要如此寫呢?”這促使學生將注意力放到了文章中的關鍵詞句上,接著我又鼓勵學生將注意力從句子過渡到段落和篇章上,讓學生找找作者是如何用最通俗質樸的言辭引發讀者的共鳴,表達自己對于北平的熱愛的呢?最后讓學生在基于整體閱讀的基礎上思考:“作者愛北平的原因是什么?他為什么要用如此深情的筆墨描寫北平呢?”以此促使學生整體地理解文章的情感。
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學生的閱讀和理解不再片面,而是能由點及面地展開思考,在整體閱讀文章的基礎上探究文章的主旨。這樣學生的理解能力自然能得到提升。要注意的是,在選擇詞句做切入點的時候,教師也要圍繞主問題展開,因此,我在提問的時候總是選擇文章中的關鍵句、承上啟下的過渡句等,這樣能有助于學生挖掘文章的深意,發現文章的深刻內涵。
四、立足全方位,把握取舍度
在設計主問題的時候,我們還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教師可能認為兩個問題都同樣重要,都可以讓學生深入挖掘下去。在這種情況下,設計主問題時就要懂得如何取舍。我在教學中嘗試從語言、情節、情感變化等角度挖掘最主要、最能體現文章特色的問題,在這個基礎上設計主問題。這樣就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
指導學生閱讀《荷塘月色》時可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入手設計主問題,其一是讓學生把握住文章中的情感線索,探究作者的情感變化;其二是讓學生重點分析文章中的修辭手法,了解作者如何形象生動地展現荷塘之美。但是由于這篇文章的題眼是作者的心情,即“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所以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決定做一個取舍,將作者的情感線索作為文章的主問題,而將修辭寫作手法舍棄掉。由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些對于修辭手法的賞析能力,所以我就將舍棄掉的問題作為課前預習的內容,讓學生找找文章中寫得好的句子,并思考其為何寫得好。在課堂教學中,則用作者的情感線索作為主問題,讓學生思考作者在欣賞荷塘美景的過程中,思緒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作者的心情為何會發生變化。
除了把握取舍度以外,我在提問的過程中還注意合理分配教學環節的時間,讓學生能在主問題的引領下一步步深入下去展開閱讀。對于一些雖然不是核心但是和探究文章核心有關系的問題,我會組織學生在課前預習的時候進行思考,這樣能節省課堂教學的時間,并提高學生的思考效果。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設計主問題的時候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審視文章,找到最適合文章的主問題,并合理地展開教學預設,促使學生更投入地展開學習。我在教學中巧妙地設計主問題,激發學生閱讀思維,深挖文章深處的思想和文化,讓學生學會在思考中探索。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田家炳中學(2260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77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