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學習中讓興趣成為持久的情感態度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美術學習中,應該讓興趣成為持久的情感態度,濃濃的興趣中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教學理念上,應以個性多元為落點;學習方式上,應以情境氛圍為活力;評價方式上,應以全面正向為突破,以此打造精彩、厚重、理想的美術新時空。
關鍵詞:興趣激發;個性多元;情境氛圍;全面正向
曾有人言:“興趣就像看不見的手左右著人生成功的層面。”也有專家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Υ?,我滿懷敬意。的確,技能技法固然很重要,但興趣的勃發更為重要。沒有活潑潑的興趣,學習就缺乏源動力、持久的熱情和不懈的注意力;沒有興趣,學習就是枯燥無味、機械應付、無滋無味的“代名詞”。尤其是小學美術學習中,更應在濃濃的興趣中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
一、教學理念上,應以個性多元為落點
美術活動從根本上說是一種個性行為。如果教師總是讓孩子們表達成人的思想,總是讓孩子們創作“大人畫”,總是為迎合比賽、為裝飾教室墻壁、為裝點周邊環境而畫畫,那么,孩子們的興趣必將日漸泯滅,熱情必將日漸枯竭。在這個意義上說,小學美術教學應杜絕整齊劃一,倡導個性多元;一定要杜絕純粹的“復制粘貼”,而倡導有創意的繪畫活動,力求“仿中有變”“仿中有新”,切實實現孩子們真切、自由、率真的創意繪畫活動。想想,孩子們的個性得到了張揚,那么繪畫的興趣怎能不日益高漲呢?
以湘教版四年級美術上冊《這個地方有點怪》的教學為例,可以就教材中“改變事物的慣常狀態”一句而引發孩子們的想象畫(如小豬騎摩托),可以通過“添畫”的方式進行自由繪畫(如向日葵和人臉結合),可以通過“放大”和“縮小”進行想象繪畫(如摩天大樓一樣的長頸鹿)……
在具體的教學中,應該大力提倡這樣的個性化創意美術活動,并且引領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觀察、去繪畫、去反饋,在美術的天空中盡情翱翔、自由揮灑、創意人生。當這種創意活動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孩子們就會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和個性特征,從而不知不覺地沉浸在美術的原野中而“樂不思蜀”。美術教師應該通過有創意的美術活動,時不時從眾生中“拎”出一個獨特的學生,加以雕琢,輔之以“瓊漿玉液”,最終成就為貨真價實的創意性美術人才。
二、學習方式上,應以情境氛圍為活力
“只有通過教學之‘趣’,才能尋回學習的趣味?!盵1]小學美術學習更是如此。教學之“趣”主要表現在教學資源的呈現方式和教學方式的傳送方式上。實踐證明,一味地理論灌輸,只落得個昏昏欲睡的下場。唯有以境激趣,通過營造新穎、活潑、別致的情境氛圍,才能打開孩子們的學習之門。
在《這個地方有點怪》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播放電影《阿凡提》片段,以此觸發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在此基礎上,動態出示教材中的畫面:大白菜長成了郁郁蔥蔥的大森林,野豬長出了飛翔的翅膀、駱駝的駝峰上站著形形色色的小動物,小猴子開起了高速火車……
以上“大森林”等在教材中本來是靜態的畫面,但通過多媒體等現代化技術使之搖曳生姿,使之“翩翩起舞”,一下子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學習的鏡頭十足,他們觀摩、想象、創作的熱情一漲再漲,自然,富有創意、美妙、多姿之作品的大量涌現,也就在情理之中。
讓孩子們眼前一亮的方式不僅僅是多媒體,也許僅僅是一個有點發笑的謎語、一支富有情調的曲子、一段逼真形象的影像、一個意蘊十足的游戲……就能點燃激情,只要師生善于捕捉“生成點”和“延伸點”,孩子們的興趣之火就會熊熊燃燒。
三、評價方式上,應以全面正向為突破
作品完稿了,如何評價,如何讓“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老師——進行評價顯得不可或缺。因為,評價一旦“落地生根”,則會引發和影響孩子們的后續學習活動。負評價或不好的評價將會扼殺孩子們的興趣,換來的只是他們的垂頭喪氣、繪畫的敷衍了事和教師的無可奈何。而好的、正向的、全面的評價,則給予孩子們無窮的創作動力,使之興致盎然、有滋有味、余味無窮地沉浸在美術學習中而不知不覺。
如在《這個地方有點怪》的繪畫中,有的給大象安上了翅膀,有的讓企鵝騎上了自行車,有的讓烏龜坐上了宇宙飛船……這樣的作品,教師能一棍子“打死”嗎?孩子們可正是因為這些動物的“緩慢”才觸發了讓它們“快一點兒”的“愛心想象”。所以,教師應該給予正向評價:“真好,你的想象建立在愛心的基礎上。”“你能表達善良,挺不錯的?!薄柏S富、有創意、善想象”……
美術作品創作中,一定不能用一種統一的尺度對孩子們的多元繪畫、個性繪畫和創意繪畫“一棍子打死”,不能用“像不像”為評價的最高尺度,不能用“沒有積極向上的思想”等評價而對學生的繪畫按下“暫停鍵”,而應用“好不好”激發孩子們的多元創作,用“有創意”激發孩子們的個性創作,用“想象力豐富”來激發孩子們的創意創作。如此,孩子們才有持久的、穩定的繪畫活力和熱情;如此,“學生評價的體系,才不再是分出等級的‘篩子’,而是激發前進的‘泵’”。[2]
一個美術教師,如果總是在繪畫場景的選擇方面、題材的確定方面、繪畫手法的創新方面,評價的正向激勵方面,都能活潑潑地喚醒孩子們的興趣、熱情和注意力,那么,必將打造精彩、厚重、理想的美術新時空。
參考文獻:
[1]陳智峰.追求教學之“趣”[J].教師月刊,2017(4):19.
[2]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編輯 高 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57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