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學生“讀與寫”學習力的策略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讀與寫”是學生學習的綜合能力的體現,圍繞這一點探索基于學生興趣、閱讀策略、實踐運用,來提升學生學習力的實踐研究。
關鍵詞:學習力;興趣;策略
思維導圖開發與應用專家劉濯源對學習力這一概念提出“學習力是學生在學習知識形成技能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學習動力、學習能力、學習毅力、學習轉化率、學習創造力等綜合品質,是支持學習活動的基礎能量?!睂τ凇暗诙W段”的學生來說,這一階段正是他們思維發展的黃金時期,培養理解,提升學習力極為重要。
這讓我覺得語文教學活動應該致力于學生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成為學生語文素養發展的基地,來提升學生的學習力。
一、調動興趣,激發內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生而言,他們本身充滿著對自己喜歡的各種事物的探索欲。為什么有的學生對閱讀與寫作就像啃骨頭一樣感覺索然無味呢?不是學生興趣出了問題,而是我們的導向出了問題,讓學生感受不到讀寫的樂趣,學生自身對學習沒有理性的認知,只是在老師的帶領下一篇又一篇地讀文識字、積累、分析,再進行類似的寫作練習而已。如何讓學生自身的內動力起到作用呢?首先,要讓學生把讀寫活動作為需要。比如開展故事會,演講比賽,小干部競聘,給父母及老師寫心里話,節目串詞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參與中主動接受,主動學習,從而把所學的知識遷移運用于實際的生活和活動中。其次,晉級性的評價機制。學生的能力是有差異性的,科學的評價會讓學生自覺產生競爭意識,換句話說就是同伴之間交流,自然提升自己的學習力。如讀書筆記晉級活動,“初級”“中級”到“高級讀者”這樣三個階梯,從學生自我積累量,自我閱讀感悟水平,創造性效果等方面評價晉級,這樣學生的閱讀積累就會有內動力驅使,也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二、注重策略,激發思維力
“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老師講出來的,而是在‘學閱讀’和‘從閱讀中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的。大規模的教學實踐表明,只增加兒童的閱讀時間是不夠的,還要提醒閱讀理解策略才對學生的理解有幫助。(柯華葳,2010)”
1.加強積累,豐富語言積淀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蓖瑯拥牡览?,閱讀和寫作也是大量的輸入之后才會有輸出。學生只有在大量的閱讀積累基礎上才能運用。但同時積累什么的問題也應該有針對性,首先要積累吸引自己注意力,自己喜歡的內容;其次,要積累能引起自己情感共鳴的東西;第三,要積累自己偶然的思想觀點。
2.預測策略,活躍思維想象
羅曉輝教授說:“文本構建是基于理性的,文本解讀是理性的文本分析活動?!币虼?,閱讀教學的關鍵在于教會學生理性的認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與背景知識,針對閱讀文本的線索,對文本內容發展形成假設,并帶著假設繼續閱讀,不是只有猜測文章內容,須有不斷的檢驗假設的過程,以文本自身為證據,盡可能形成證據鏈。根據部編教材的特點,小學階段可采用預測的指導方法。
3.群文閱讀策略——聯結(串聯)
在課堂教學中,僅靠幾篇教材范例是很難讓學生學以致用的,要促遷移,通過簡化課本的無用教學,有針對性地引導閱讀,教給學生把正在閱讀的內容和先備知識相聯結,和自身的生活經驗,和外部的世界進行關聯,使閱讀達到連貫性,從而加深理解。
如教學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窮人》這一小說,就可以與契訶夫創作的短篇小說《凡卡》一起對比閱讀。
三、實踐運用,提升學習力
新穎、富有挑戰性及有意義的學習活動,能夠吸引學生興趣,能夠培養學生迎難而上的學習品質。學生學習力的提升不應該僅限于課堂,應該通過多種形式,多種場合的實踐培養來形成。
“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痹诨顒又型ㄟ^舞臺展示、獎勵、評價等形式,對學生綜合學習力的提升有著“墻洞效應”的效果。
1.讀書知識競賽促進廣泛閱讀
在讀書知識競賽中,相關延展性讀物中的故事情節、人物性格、線索等問題,可以逐步培養學生能力,如信息獲取力、評價判斷力、整體感知力等。
2.“悅讀”講壇促進綜合能力
在閱讀活動中,師生同臺,這種潛移默化的讀書展示活動,讓學生愛上讀書。學生要講一本書,這就得有取舍,有概括,要針對自己喜歡的、感受深的來講,而學生自我準備的過程不僅有讀,還要想,還要進行知識的加工處理,這對于學生能力的發展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同樣一個故事,雖然短小,要講給大家,吸引聽眾,這是需要學習語言技巧,如觀看評書、百家講壇等。
3.讀寫融合展現能力
吃飯沒有調料便索然無味,閱讀只強調讀也是沒有出路的。讀的深了便會有寫的沖動,寫到沒什么可寫了便覺得讀的不夠。為學生創造讀書筆記展評,習作片段分享,隨筆——可以是自己心靈為之一顫的東西,例文仿寫等,讓他們嘗到學習的“甜頭”。
4.用藝術的語言,藝術的形式展現閱讀
“站在岸上學不會游泳”,讀書也一樣,要能運用才行,我們不是培養“紙上談兵”的人才。因此,開展經典誦讀、演講、詩詞大會、情景表演等讓學生把所學知識能夠呈現出來,這也是語文素養的體現。
參考文獻:
[1]柯華葳.培養“悅”讀習慣[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2]許德.論老舍小說與十九世紀俄國文學[D].安徽師范大學,2002.
注:平涼市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課題立項號:〔2016〕PLG166)《“第二學段”學生“讀與寫”學習力提升的策略》研究成果。
編輯 高 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60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