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味詩趣,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行,學校和教師開始注重素質教育,更新教育模式,尤其是小學語文更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也就給教師提出更高的教學要求。小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提升語文綜合素質,而古詩詞教學是語文學習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學好古詩詞對學生學好語文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要采用有效教學方法提高古詩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更好地體味詩趣,感悟詩人的情感。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教學策略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言語優美,意味深刻,表達了豐富的情感內涵,傳達出豐富的哲理,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小學教師應切實做好古詩詞教學工作,幫助學生培養學習語文興趣,增加學習古詩詞的熱情,引導學生感受古典詩詞的美,提升學生的審美和鑒賞的能力。如何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課堂有效性成為教師比較關注的問題,在語文課堂中需要提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古詩詞教學在小學推行的意義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國幾千年文化的精髓,生動的語言、優美的韻律、豐富的哲理成為對學生教育的重要題材。古詩詞教學弘揚了民族文化,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創新,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學水平、語言能力,培養學生的民族情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古詩詞教育還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文化的情感,在文學的氛圍中逐漸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樹立民族文化自豪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古詩詞具有豐富的哲理,詩詞中蘊含著優美的意境,小學生多讀古詩詞,多學詩詞,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提升審美感受力。古詩詞文字簡短,卻內涵豐富,學生在閱讀中感受詩中蘊含的美,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給學生留下藝術創造的空間,有利于學生進行創造力思維發展。學生多讀古詩詞,多學習詩詞,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1]。
二、當前小學階段古詩詞教學實施中存在的不足
古詩詞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精華所在,唐詩、宋詞、元曲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但是在當前小學關于古詩詞的教學現狀令人擔憂,沒有充分展現我們優秀的歷史文化,教學過程中注重于形式而忽略本質內涵。
?。ㄒ唬┳⒅赜诠旁娫~文章詞句解讀而忽略其思想分析
古詩詞是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沉淀結晶,其能夠經歷幾千年的歷史傳承而經久不衰,不在于其古詩詞的特殊詞語形式,而是在于其深厚的思想情感。古詩詞的起源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表達,是作者對于當時社會形態、歷史現實、自身遭遇等真情情況的寫照,是其思想情感的誠摯展現,但是很多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是帶領學生從詞句表象上去分析古詩詞,逐字逐句地分析古詩詞詞語的現代含義,缺乏對思想層面的深入探究。
?。ǘ┳⒅毓旁娫~詞句背誦記憶忽略了其情感吟誦
古詩詞的魅力不僅僅在于其詞句優美,思想內涵深刻,其更大的魅力在于其可以進行吟誦。俗話說,讀完唐詩八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的意思就充分體現了古詩詞的吟誦特性。但是在當前小學階段的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只是要求學生能夠準確、一字不差地背誦古詩詞,在考試的時候可以正確填寫補充完整,而沒有在課堂教學實施中,積極引導學生帶著感情色彩去吟誦古詩詞,從吟誦的過程中,用心去感悟古詩詞的獨特美感。
?。ㄈ┢胬斫夤旁娫~歷史故事而忽略歷史發展規律
古詩詞作為歷史文化的真實記載,其中蘊涵的思想、情感都是歷史真實狀況的寫照,也是特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從文學鑒賞角度,我們可以悲天憫人,但是從歷史發展的客觀角度分析,都是具有社會發展規律特點。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教書工作在學校教學中非常重視,育人工作實施則相對欠缺。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基本都是從古詩詞詞句層面、作者思想層面去解讀古詩詞,而忽略了歷史發展的大規律、大方向,在進行古詩詞解讀過程中忘卻了歷史規律,導致學生在古詩詞的理解過程中,僅僅把握了情感認知,沒有理性的從歷史角度去解讀古詩詞,造成古詩詞教學片面化。
?。ㄋ模┳⒅毓旁娫~教學而忽略現實發展運用
以鏡鑒人,以史鑒今。古詩詞是歷史的優秀文化沉淀,是作者真情實感的表達,作者這種抒發胸臆、展現思想情感的內容形式,對于我們當前學習運用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一首《詠鵝》,言簡意賅,詞句簡單明了地將鵝的特點規律闡述得明明白白,詞句工整對仗,語言優美,對于小學生進行動物描寫具有積極指導意義。教師在教學中,只是注重了其內容分析理解,而忽略了其拓展運用。
三、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
(一)多朗讀體會古詩詞的優美
古詩詞的書寫都有一定的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多讀幾遍便可以感知詩中描繪的優美景象或意境,教師應充分利用早讀和閱讀時間,讓學生多讀古詩詞,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上是最好的。小學朗讀課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著重畫出具有美感的詩句,有感情地領讀,幫助學生體會和感悟古詩詞的魅力,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吟誦,在互動中加深對詩句的體會。
比如學習唐代胡令能的《小兒垂釣》,這首詩整體文字都很優美,學生通過不斷的朗讀可以感受到字里行間表現出孩童的天真和童趣,詩句中呈現出一個歡樂的兒童在水邊垂釣,釣魚的時候擔心自己的魚兒受到路人的驚嚇,慌忙擺手謝絕路人的問路行為,學生通過閱讀文中的詩句,蓬頭稚子、遙招手等文字就可以感受到孩童的天性,多次朗讀就能夠感受到詩句的畫面感和優美感。唐代王維的《山居秋暝》,也是在詩句中傳遞出自然的美,在新雨洗禮后山間更加幽靜,皎潔的月光,潺潺的流水,學生通過閱讀就能夠感知到秋雨過后山間的美景,通過吟誦的方式能夠體會到詩句中描述的美景和詩人愉悅的心情[2]。
?。ǘ┵p析名句體會古詩詞的哲理
我國古代詩詞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具有豐富的內涵,詩句的種類也是豐富多彩,不僅包括言物、抒情、詠志、敘事,還包含豐富的哲理,教師在語文課堂中進行教學要注重剖析文中的哲理詩句賞析名句,讓學生感悟詩句中的哲理,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和人生態度,學習詩句文化的同時也體會詩人的價值觀、人生觀。 比如學習宋代蘇軾的《題西林壁》,這首詩創作于詩人在游覽廬山之后,詩句中表達出詩人在游覽后的感悟,體會到的哲理。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廬山的面貌,從正面和側面觀看廬山,看到就是高聳入云,但是從遠近高低不同的地方觀看,就又會呈現出不同的姿態,作者由此感慨自己不能將廬山的全部面貌看清楚,只是因為自己在廬山之中,由此感悟到人生哲理就是對于外在事物要從不同方向和不同角度進行分析,要具有全局觀,全面看待整體。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也蘊含了豐富的哲理,詩中描繪了詩人將船??吭诠现蓿┛谂c瓜洲之間只相隔一條長江,但是作者曾經居住的地方卻被層疊的山巒遮住,溫暖的春風又一次吹向大地,將江南的田野吹綠,在明月照耀下,作者感慨,自己何時才能回到故鄉,表達出作者的思念之情,全詩是一首抒情詩,同時一語雙關,看似表達作者思念家鄉之情,實則也暗示作者自己即將踏上政治舞臺,希望推行新政策的想法[3]。
?。ㄈ┫胂笤娫~中優美畫面
古詩詞中很多都是表達了詩人對事物的看法,詩句中通過描寫外在的景色,表達詩人內心的情感,教師進行小學古詩詞教學時,可以幫助學生想象詩詞中優美畫面,引導學生體會詩句中的畫面感,還能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學生通過在腦海中創設古詩詞中的情境,感受畫面優美,提高感知能力,創建相關聯想,豐富情感體驗。
比如學習唐代賀知章的《詠柳》,這是小學生比較熟悉的一首古詩,著重描繪了春日里柳樹,柳樹也是生活中常見的樹木,可以幫助學生展開聯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通過話語和詩句為學生構建一幅美麗的春柳圖,眼前有高高的像被碧玉妝扮的嫩柳,細長的柳條既溫柔又輕盈,在春風中,像綠色的絲帶在飄動,不知道是誰用心修剪片片柳葉,原來是二月的春風,教師通過生動的語言和優美的詩句,為學生描繪出一幅幅優美的畫面,在講述的時候,注意語氣抑揚頓挫,加入感情色彩,幫助學生感受生動的畫面。唐代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詩句中展現出一幅優美的廬山瀑布之景。整首詩展現出李白眼中的景色,教師通過語言描述,將詩人看到的畫面展現給學生,體會作者視角下,不一樣的廬山瀑布。
?。ㄋ模└形蛟娫~中作者情感
古詩詞是詩人情感的寄托,詩人通過古詩詞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或思鄉,或言志,或狀物,教師可以對古詩詞中的詩句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感悟作者的情感,體會作者內心深處的感情變化。古代文人很多通過詩句表達郁郁不得志的心境,在節日氛圍中表達對家鄉的思念,在喜上眉梢時流落內心的歡愉,總之,詩人通過詩句表述情感,這種情感與當時的文化背景、社會背景和詩人生活背景有一定的聯系,學生要結合背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比如明代于謙的《石灰吟》,這首詩堪稱經典之作,受到后人喜愛。這首詩是一首典型的借物言志詩,詩中表達出慷慨激昂的情感。詩中通過描繪石灰出深山的千錘萬鑿,在經歷過烈火焚燒之后,即使粉身碎骨也不再害怕,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間,詩人將自己比作石灰,在經歷過曲折離奇的仕途生活后,仍愿意將自己的全部熱情奉獻給朝廷,卻還是得不到重用,最終還是被冤殺的命運。詩句中雖然在描寫石灰,卻表達了作者的不屈服、大無畏的精神,教師要引導學生感悟詩人的滿腔愛國之情[4]。
總之,我國古詩詞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蘊含豐富的哲理,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進行古詩詞學習,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古詩詞含義,感受詩句中的畫面美、意境美,感悟詩人傳遞的情懷和情感。教師要采用創新教學方法,在課堂中引入古詩詞教學,引導學生體味詩趣,感知詩詞的魅力,逐漸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感知能力,提升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胡田田.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有效教學策略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1):135.
[2]孫永華.小學語文新課改背景下的古詩詞教學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24):125-126.
[3]陳建偉.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2):80.
[4]馮娟.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的路徑探微[J].學周刊,2018(34):65-66.
編輯 魯翠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70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