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本視角的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構建高效課堂成了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課題。初中化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打造初中化學高效課堂,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體驗到學習化學的價值和意義,使學生感受到化學學習的快樂。鑒于此,本文基于生本視角下,對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進行探究,并提出了幾點教學策略。
關鍵詞:生本視角;初中化學;高效課堂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在現代教育教學中,教師應對生本理念有正確的認識,在課堂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地位,設計有效的教學計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初中化學高校課堂的構建是初中教師當前教學的主要目標,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全面發展為基礎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成為課堂上的小主人,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因此,教師要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真正打造初中化學高效課堂。
一、 以合作學習,促進主動學習
新課程標準提出,化學是初中階段一門重要的學科,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有著重要意義。然而在當前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對化學的學習提不起興趣,主要是因為化學學科知識比較抽象且枯燥,加上教學模式的單一,致使化學課堂教學效率偏低。因此,基于生本視角下教師應創新課堂教學方法,以多元化教學途徑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進一步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
以《質量守恒定律》這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合理安排小組任務,讓一部分學生探究“在化學反應里,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與反應后生成物的總質量有什么樣的關系?”引發學生主動思考,鼓勵學生大膽與他人討論與分析問題,為后續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 借助多媒體,降低知識難度
對于初中生來說,化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復雜性。具有代表性的化學知識,如物質的結構和化學反應原理,其中包括一些無法用肉眼看到的分子、原子和微觀粒子等,這樣的知識點單純地靠教師口頭講述,學生很難理解。而化學實驗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實驗需要先教給學生實驗原理及實驗操作,才能讓學生更安全、更準確地操作實驗。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教師可巧妙借助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利用其圖文并茂的優勢將抽象的化學知識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
以《相對原子質量》這一課為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原子的構成,并能說出原子的組成,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總結出其中的規律,并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由于原子的結構非常抽象,要想讓學生更清楚地看到原子的結構,我就用多媒體的方式,以動畫的方式將原子的結構呈現到學生面前,以增強學生對原子結構的理解,并且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后,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電解水的過程,引導學生結合課本知識思考為何原子不能再分而分子可再分,學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激發了起來,然后我再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原子結構的圖片,并提問學生“請大家思考一下,原子核和核外電子之間的關系,而構成原子的粒子又是什么樣子的?”學生在觀察和思考了之后,會說出原子的結構,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降低了知識的難度,還獲得了非常好的課堂效果。
三、 以探究實驗,提高教學效率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合理的實驗教學能夠加深學生對化學理論知識的理解。但是,現如今,教師往往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對學生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給學生一種枯燥的學習感受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難以得到提升。為此,我們應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開展生活探究小實驗,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構建高效課堂奠定基礎。
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這一課為例,這節課知識的學習對學生日后的化學學習有重要的作用,是培養學生實驗室制取氣體時,形成藥品的選擇、裝置的設計、實驗的方法及實驗改進等思路的最佳素材。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而且對實驗所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也非常熟悉,老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進行化學實驗,然后根據化學現象和原理引導學生寫出化學方程式,并且給學生講明白實驗原理。當學生明白了其中的原理之后,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度思考問題,開動自己的思維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基于生本視角的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方式,以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應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環境中學習,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強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吸收,從而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徐曉東.淺析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構建高效課堂[J].才智,2018(1):157.
[2]陳彩云.基于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的建構與思考[N].發展導報,2017-10-27(033).
[3]焦小桃.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初探[J].學周刊,2017(33):56-57.
作者簡介:
周忠,江西省宜春市,江西省奉新縣第二中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535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