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小學音樂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小學音樂的教學當中,審美教學是整個教學體系的核心部分。關于音樂的審美,既包含了學生的聽覺能力訓練,也包含了學生的音樂記憶能力的訓練。要知道審美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后天訓練而成的,每一個學生在接觸音樂之前,都是一張白紙,而通過音樂教學,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對于音樂情感體驗的直覺能力。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營造審美的情境,同時引導學生對自身所欣賞的音樂藝術進行表達。結合教學經驗來談一談,如何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音樂審美;小學音樂;音樂教學
   審美教學毫無疑問是音樂教學中的核心部分,它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同時也是一個人在學習音樂之后,能夠獲益最多的一種能力。在小學音樂的教學當中,我們常常強調要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小學生在學習音樂課之前,大部分尚未接觸過系統的音樂教學,因此可以說是一張白紙,這對于我們的教學來說是一種機會,同時也是一種挑戰,如何在小學音樂的教學當中巧妙地將審美教學的內容融入進來,讓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熱愛欣賞高雅音樂,培養良好的音樂審美能力,這是我們今天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一、音樂教學方法的審美原則
   (一)參與性
   在音樂教學的過程當中,參與性是最基礎的一個原則。學生只有良好地參與到整個音樂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們才能夠讓學生感受其中的審美意義,教師通過創造良好的音樂與藝術教育氛圍,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全身心、全方位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的興趣,使他們在音樂當中感受到快樂,體驗到音樂的審美。將參與性融匯到我們的教學當中,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當中精心地為學生設計引導和主動參與的活動環節,包括讓學生對音樂進行建設,對音樂內容進行表現,以及對自身的想法進行音樂創作等等。參與性的原則保障了學生在音樂教學當中的主體地位,審美是一項主觀的活動,學生只有充分在音樂學習當中擁有自主權,才能夠將自身的感覺帶入到學習活動當中,教師在這過程中是引導者和策劃者而不是裁判員,我們可以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引導,但是卻無法最終決定學生具體產生何種審美形態,這也正是音樂審美的特殊之處。
   (二)情感性
   音樂是一項關于情感的藝術,在音樂的演奏過程當中,欣賞者能夠將自身的情感帶入到整個音樂的流動當中,從而打開自身的情感世界。審美教育本質上是一種激發個人內心情感的活動,這也就意味著情感是音樂審美過程中,最活躍的主觀因素是審美的最終動力和直接源泉。本著情感性的原則,我們必須在教學過程中點燃學生內心的情感火花,全面地開啟學生心靈之窗,使得學生在情緒的激蕩當中體會到美感。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師生交流就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藝術不是機械的說教,審美也不是枯燥的灌輸,教師需要憑借音樂這一內容進行審美信息上的交流,雙方的地位必須是一種平等的關系,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并不能夠通過自身的身份向學生強制灌輸某種觀點。只有在這種輕松的氛圍當中,學生才能更好激發自身的情感,享受其中帶來的美的體驗。
   (三)愉悅性
   從古到今,音樂作為人類精神活動最重要的體現,是因為它可以帶給人們精神上的愉悅享受,這與人們的內在需求是相契合的。審美是要求客觀事物與主體之間的主觀意象相契合,符合主體在想象過程當中的某種審美期待,這樣參與者才能夠在審美活動當中保持一種積極的態度。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我們需要讓學生去激發自身在學習音樂過程當中所感受到的快樂體驗。在這里我們要注意的是,愉悅性并不是說,只要學生體驗到快樂即可,而是要讓學生通過一種深刻的理解,在深度分析音樂作品和自身情感的前提下,所產生的一種情感上的通透與共鳴,由此而產生愉悅的體驗。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
   (一)為學生構建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
   我們培養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教學的習慣,并不是一種臨時性的教學策略,而是一種全局性教學原則。這也就是說,從我們的音樂教學一開始,我們就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教學中來。就音樂教學本身來說,這樣的效果其實很好實現,音樂本身具有很強的游戲性,同時也很容易烘托氛圍,只要教師的方法得當,我們就可以讓學生自愿又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
   舉例來說,在第1節音樂課當中,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音樂小游戲,讓每一個學生快速地介紹自己。具體來說,教師在第1節音樂課當中,要先向學生做自我介紹,這時教師可以用歌唱的方式一邊打節奏,一邊將自己的名字愛好等內容唱出來。就是在自我介紹完成之后,將自己剛剛做自我介紹的這種形式的內容框架和節奏韻律規定下來,然后要求每個學生都以同樣的方式進行自我介紹。比如在自我介紹的過程中,首先要說到自己的名字,然后要說到自己的興趣愛好,還要提到自己的年齡,最后要向大家問好。在每一個學生做自我介紹時,教師從旁伴奏同時帶領全班同學一起為這名同學,通過鼓掌的方式打節奏。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不僅最快地讓學生完成了教學上的破冰,同時還讓學生以最簡單的方式感受到了自身對音樂活動的參與,體驗到了音樂的快樂氛圍,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整個音樂活動的展現當中。這是其他學科所不具有的特質,在音樂教學當中,這種方法能夠為我們帶來更多教學上的便利。
   (二)引導學生產生真實的情感流露
   毫無疑問審美教育是需要激發學生內心的真情實感的,但是很多教師在過去的教學過程當中往往誤解了情感教育的內涵,將煽情當作了情感教育。事實上,煽情可以達到與真情實感類似,甚至更加激烈的效果,但是這樣的情感引導是畸形的。
   其實,教師走入煽情的誤區并不是毫無道理,因為真正調動起學生的真情實感并不容易。具體來說,首先我們需要找到音樂作品當中與學生日常經驗相關的內容,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比較少,因此我們很難直接找到這種相關性。這時教師就需要與學生進行交流,在學生的經驗當中逐漸找到可以進行情景代換的內容,幫助學生去理解音樂當中的內容。其次,在學生理解了音樂中的內容以后,教師還需要讓學生能夠去體會其中的感情。在這個步驟上,教師就很容易陷入煽情的誤區。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讓學生去理解其中的情感并不是一定要讓學生立刻展現出與之相同的情感狀態。很多情感需要在真實的環境中直接接觸才能呈現,我們需要達到的效果是讓學生能夠理解音樂中情感產生的邏輯,以及典型場景。審美教育之所以是一種會影響學生終身的教育內容,就是因為我們在教學中往往是將審美的技巧和理念傳達給學生,而真實的情感觸發則會散布在學生未來生活的方方面面,會使其一生受用。    舉例來說,在我們的教材中有《蟬蟲歌》這首歌曲,想要在這首歌的教學中調動起學生的情感,就需要首先讓學生感受到這首歌中究竟在描繪怎樣的情景和心情。首先,我們要讓學生理解蟬蟲是什么,讓學生了解蟬出現意味著什么。然后我們還應該讓學生了解這首歌的地方背景,這首歌是侗族大歌,也就是傳統老歌,結合其中的內容,應該知道這是一首春耕時唱的歌。
   然而很多學生并不了解農事,因此其實是無法真切地感受到耕種對于農民的意義的。這里我們就可以在課前先制作一個視頻,在視頻中,我們插入侗族春耕的景象,然后在背景音樂中插入這首歌,隨著歌聲的演唱,侗族農民種植的莊稼逐漸成長為了成熟的糧食,這時學生就直觀地了解了侗族農民從事農業耕種的整個過程。然后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聯想自己的學習,在剛剛學習一個知識的時候,自己什么也不會,然后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學習,最終考試取得了好成績,這時的心情就和農民豐收是一樣的。而農民每一年在春耕時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最終就會有好收獲,因此聽著枝頭的蟬聲,也會覺得十分快樂。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就將學生的經驗嫁接在了歌曲的內容上,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調動情感。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學生會隨著經驗的增加逐步深入理解這種情感內容,形成一種審美體驗。
   (三)喚起學生內心深處的愉悅感
   音樂審美的愉悅性并不是指學生在音樂學習當中學生感受到的課堂氛圍的活躍,而是指學生在體會到音樂之美之后內心獲得的平靜與升華。雖然我們強調愉悅性,但實際上達到這種審美愉悅的過程卻比較痛苦,它需要學生經歷一個塑造自身思想,努力進行深度思考的過程,同時,也可能需要學生積累大量的資料,這些步驟都是很耗時且痛苦的。
   舉例來說,在我們的教材中有安排《其多列》這首歌曲的教學。這是一首云南哈尼族的兒歌,講述的是關于哈尼族的兒童撿樹葉過程中相互追逐嬉戲的場景。很多學生在學習這首歌時可能會不理解,為什么撿樹葉這一件小事也能夠值得寫到歌里,同時,其中的很多場景也會讓學生感覺十分陌生。這部分的內容就需要學生更深入地去了解相關的資料。比如哈尼族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慣、民族信仰、何時被解放等等。當然,單有了這些了解,學生的感覺頂多是比較新奇,即使由此而產生了興奮也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愉悅感。與之相伴的,我們還需要繼續讓學生去思考這些信息之間的關系。比如哈尼族的孩子以前是沒有學可以上的,而現在可以上學了,所以很高興。通過這樣層層遞進地思考,學生最終才能夠直達音樂創作的背景,理解其情感表達背后的原因,只有長期這樣的積累,學生才有可能形成這內心的愉悅感,以審美的目光去看待音樂作品。
   綜上所述,審美教學是一個長期性的工作,對于小學音樂的教學來說,我們引導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形成審美能力,就必須要讓學生能夠參與到音樂活動當中,努力讓學生理解音樂背后的情感,并且讓學生不斷深入思考。只有在這樣多維度的引導下,學生的感知才能夠逐步打開,樂于去接納音樂、感悟音樂、欣賞音樂。在長期的積累和練習之下,學生最終會得以形成良好的音樂審美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高素芬.讓學生盡享音樂之美[J].成才之路,2012(17).
   [2]劉鳳英.如何引導學生感受音樂之美[J].新課程(上),2012(10).
   [3]楊霞.用音樂之美浸潤學生的心靈[J].北京教育(普教),2013(7).
   [4]阿鏜俐.音樂之美阿鏜樂語[J].音樂世界,1997(3).
  編輯 劉瑞彬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5586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