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基于生活化的初中物理高效課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自課程改革實施以來,便決定了教育不再是單純應付考試和升學的工具,學生也不再是流水線上的“填鴨”,新課改對教學更提出了更加嚴格和的要求,除要求學生個人自由全面的發展外,更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滿足每個學生發展”的基本需求。走出課本、走進生活也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本文通過對初中物理走出課本走進生活化議題的研究,作者結合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積累的經驗、遇到的問題,提出了基于生活化的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構建法。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化;高效課堂;方法構建
與傳統化的物理教學方法不同,初中物理生活化要求教學中心不再是單純的課本,而是以學生為主體,將課本大綱與學生的需求相結合,教學貼近生活,以應用為本。最終將學生培養成知識和社會的主人,而不是讓知識追著學生跑。與其他科目不同,初中物理剛剛進行啟蒙,卻擔負著日后理工各科學習的基礎。因此,教師在對初中物理進行生活化改革的同時,也應注意效率問題,應構建一個既生活化又充滿效率的高效課堂。
一、建立新型的教學理念
與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不同,生活化的初中物理高效課堂同樣需要構建新型的教學理念。而生活化的初中物理高效課堂具有兩個最基本的要點:一是生活化,二是高效。
1.建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生活化要求教師在講解一部分難點或易錯點時,要結合生活中的實例進行興趣教學。通過鼓勵學生對生活中物理現象、物理知識進行探究與積累,形成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并逐步完善知識結構,加深對知識要點的記憶。例如,在講摩擦力相關知識點時,同學們提出了水在生活中有時會加大物體之間的摩擦力,有時會減小物體之間的摩擦力。于是,我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并在課上的碎片時間進行現場實驗,通過制作調查表,使學生了解什么時候水會增大摩擦力,什么時候水會減小摩擦力。在理解生活中道理的同時,也讓學生對摩擦力這個重點知識產生了更深刻的印象。
2.建立高效率的教學理念
教學需要生活化,但仍要以教材大綱為基礎。尤其物理學科教學時間不長,但教學任務很重。因此,生活化不是簡單的寓教于樂,而是一種促進教學效率的手段。要想高效率地做到物理教學生活化,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配合。首先,教師要在每節課結束時為學生安排預習內容,讓他們在課前對所講知識點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這樣在課上就會省去很多啟蒙開導教育的時間。同樣,作為老師,必須對教學內容完全熟練,將教學進度每一步所需的預留時間計算精確。
二、優化教學內容的導入工作
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創設好的物理情境,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我在講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時,首先展示了一個魔術“天女散花”,將一條軟管豎立在講桌上,管口下方附近撒落許多五顏六色的小紙片,將軟管上半部不斷旋轉運動起來,可以看見彩色紙片不斷在管中上升,且從上方管口出來向四周飛散開十分好看,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并由此引出課題,這樣的引入方式能使學生對今日所學的知識有直觀的感受,由此便可以更好地掌握新知識。
三、將生活中的場景再現到課堂上
學生在生活中會遇到一些物理現象,但不了解其中的原理。將這類問題匯總并在合適的教學場景中情景再現,會在物理生活化的同時,實現高效率的教學。例如,學生在看一些毛衣的宣傳廣告時會發現,將毛線繞在鐵棒上不會輕易燒斷。有些無良商家會借此宣傳他們的產品質量好。于是,我將這一現象融入了熱傳導的重點教學中,一舉多得。既讓學生們擁有了應對欺騙消費者行為的能力,同時也免去了普及熱傳導這一抽象物理概念的阻力。
四、善用教學資源
物理教學不同于其他科目,它擁有得天獨厚的教學資源——實驗。若教師善于發現并加以利用,則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能成為物理教學生活化的實驗設備。例如,在聲音的特性相關知識教學中,我發現學生極易將音調和響度兩個物理量混淆。于是,我在課上準備了一根吉他弦,兩端固定,改變波動琴弦的力量,則響度發生變化,改變琴弦兩端的距離,則音調發生變化。通過利用實驗,使學生對該物理知識產生記憶,從而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提高了教學效率。
結語
在新課程改革模式下,學生成了教學活動中的主角,從以前的學生追逐教學大綱到現在的教材為學生的全面自由發展服務。教師應善用改革,改變以往教學活動中難以適應社會需求及學生發展需求的內容,并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在原有教學活動中添加一些新項目,同時也要兼顧教學任務的要求,畢竟初中是一個起承轉合的階段,初中物理肩負著啟蒙與打基礎的雙重任務。因此,基于生活化的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將會給物理教學帶來更大意義。
【參考文獻】
[1]秦立軍.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J].學周刊·中旬刊,2014(10):6
?。ǜ=ㄊ「0彩械诹袑W)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833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