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策略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我們國家教育水平的進步的過程中,我們國家的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模式也向著更加新穎的方向發展。為了適應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改革的要求,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策略越來越受到語文老師的青睞和廣泛采納。當下這個階段雖然革新工作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和效果,但是在小學群文閱讀策略實施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文章就將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現有情況和如何將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策略有效地開展和實施為主要內容進行探析。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策略
一、 引言
隨著教育革新工作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們國家對于小學時期的語文教學也一直都在進行著完善和修改。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閱讀教學是構成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元素。但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他們的語文認知能力還不夠好,閱讀的語感也不夠強。而通過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的感覺,并且不斷地積累語文的閱讀知識。小學階段的群文閱讀對于學生后來的更有深度的閱讀學習也有一個很好的作用。因此,新時代背景下,小學閱讀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優化群閱讀教學策略,小學語文老師們要認識到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優勢和作用,進而推動自己不斷地進行群文閱讀策略的探索和研究,老師要通過自己的教學過程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出群文閱讀的作用,通過群文閱讀教學的方式不斷地提升小學閱讀課堂的質量和效率,不斷地提升小學階段學生閱讀學習能力和閱讀素養,促進學生閱讀分析能力的提升和閱讀思維能力的進步。
二、 現在時期小學群文閱讀語文教學的情況
(一)老師的教學觀念沒有從根本上進行轉變
受到長時期以來的應付考試的思維和觀點的影響,我們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多會用技巧式的、傳統式的教學方法來進行語文的閱讀教學工作。但是往往這種教學觀念就講老師們的教學思想給限制住了。這一點在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實施的過程中也有充分的體現。雖然老師們認識到了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意義和重要性,但是在實際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實施中老師們仍然是采用傳統的教學觀念,他們會使用應對考試的觀念來進行群文閱讀的工作,這樣下來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不光沒能發揮出它的優勢和作用反而還把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和閱讀的個人見解也打壓住了,這種教學觀念的束縛是群文閱讀教學的一個很大的困難和羈絆。
?。ǘ├蠋煹慕虒W沒有側重點教學的效果不好
在現在階段的網絡學習資源很發達的時期,會有大量的閱讀資料和學習素材,但是往往在這個過程中語文老師們的群文閱讀教育方法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并沒有將不同文章的閱讀素材來進行一個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進而來總結出群文閱讀教學的重點和主要任務,這就導致了學生在這樣的群文閱讀教學中往往抓不住學習的重點,需要自己去總結很多閱讀問題。這樣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在開展的過程中也沒有使閱讀效果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沒有得到提升和發展。不光如此,沒有側重點和沒有明確教學重點的群文閱讀教學工作還增加了學生的閱讀學習壓力和精力。
?。ㄈ├蠋熯x擇的教學內容不符合小學階段的學生特點
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各種能力還處于剛剛形成和發展的階段,對于很多新鮮的事物還沒有足夠的認識能力,對于很多閱讀內容理解能力和領悟能力也沒有那么強,而群文閱讀所要求的是對很多篇閱讀文章進行一個整體的理解和分析,對于這個階段的學生來將他們的閱讀能力、閱讀方法、閱讀思路還無法快速地掌握和運用,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老師們選擇的群文閱讀教學內容和小學階段的學生的能力不相符合的化,群文閱讀這種教學方法是很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的,而且還有可能會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排斥心理,讓學生漸漸地討厭閱讀學習。所以,在群文閱讀教材的選擇上,語文老師們需要格外的注意,老師需要在教學開始之前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群文文章,只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才能夠起到好的作用。
三、 新時代背景下小學階段開展群文閱讀的有效策略
?。ㄒ唬┱Z文老師要了解從閱讀的內涵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
小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群文閱讀教學存在問題的一個關鍵原因由于老師們的傳統觀念導致的,因此老師需要轉變自己古板的教學理念,在對待群文閱讀的這個教學策略上,老師需要把自己的教學思路從以往的僵化模式中轉換過來,將群文閱讀策略更高效地開展和實施。這就要求老師需要從群文閱讀的根本內涵出發,提高學生在群里閱讀中的參與度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將傳統的輸出式的教學方式轉換成自主的、靈活的學習模式。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語文《盤古開天辟地》這篇文章的教學時候,老師可以結合《精衛填?!贰镀樟_米修斯》這兩篇文章開展群文閱讀的教學形式,主要就是為了讓學生了解神話的魅力和特色,讓學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學習并且掌握每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神話故事中的想象和不同人物的特征和特點以及人物的形象。老師需要從根本上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將獨立的文章講解向群文的閱讀模式轉化,要想整體化的模式來轉化。老師要把課上的時間多留給學生,老師通過提前提出一些整體性的思考問題“這三篇文章的故事內容是如何開展的?”“三篇神話故事學生能否用自己的思路來理解和講述出來?”這樣讓學生帶著這樣的疑問去開始進行群文閱讀的預習工作,這樣老師通過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來保證群文閱讀教學的合理性和實用性,把課堂中的時間也多留給學生,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閱讀文章的思考和分析,進而去滿足學生對于閱讀知識的欲望,使用這樣的群文閱讀教學理念學生的積極性也會有很大的提升,也拓寬學生的學習思路和閱讀視野。
?。ǘ┱Z文老師要提前選擇合理的群文閱讀文章
要想保證群文閱讀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老師提前進行閱讀文章的選擇和篩選是很重要的工作,群文閱讀教學不是隨意地把閱讀文章給結合在一起,而是老師需要提前進行文章的分析和充分的考慮,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生學習的狀況,來進行文章的選擇和挑選。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火燒云》這篇文章的教學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將“自然景觀”作為一個群文閱讀的教學主題來進行文章的選擇和篩選,將《觀潮》《海上日出》為一個群文閱讀的組合,來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魅力?!痘馃啤愤@篇文章可以讓學生認識云彩的美麗和特色,《觀潮》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大海的美麗,《海上日出》可以讓學生感受海上日出的景象。這三篇文章都是描寫大自然的景觀的,而且這三篇文章都是有層次的,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求,既沒有很難也設置有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能夠很好地從群文的閱讀中體會大自然的美麗,也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和閱讀能力。
?。ㄈ┮詫W生為課堂的主體針對性地進行群文閱讀教學
學生才是課堂中的群文閱讀學習的主要對象和主體人物,老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中心位置,無論是開展什么類型的群文閱讀教學老師都需要充分地體現學生的地位。這就要求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需要充分地結合學生學習的特點和特征,尊重學生的主體差異性,積極地讓學生參與到群文閱讀的分析當中來,讓學生成為群文閱讀教學的主角,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閱讀知識。這樣群文閱讀的教學課堂氛圍也會很活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會很高。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語文《北京的春節》這篇文章教學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將《臘八粥》這篇文章進行整合,來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工作。老師留給學生合作探究的問題,如“北京的春節是什么樣的?”“對等粥和喝粥是如何進行描寫的?”“從這兩篇文章中學生對于中國傳統延續至今的文化和美食有什么樣自己的認識和看法?”這樣留出獨立的思考合作探究問題之后,老師讓學生有充足的合作探究時間,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來進行問題的探究和分析,在形成一個統一的答案來積極地回答老師問題。這樣學生就可以成為群文閱讀教學的課堂主體角色,能夠給學生充足的自我思考機會和自我閱讀思路的展示,也能夠不斷地鍛煉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進一步挖掘學生的閱讀潛力,這樣的群文閱讀教學課堂才能夠發揮出它最大的優勢和作用。
四、 群文閱讀教學開展的意義
?。ㄒ唬┨嵘龑W生的閱讀學習主動性
在小學階段學生通過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充分地展示自己的閱讀思路和閱讀想法,學生會感覺自己在閱讀課堂中有了充足的展示機會,這就讓學生產生了閱讀學習的興趣和閱讀的積極主動性。群文閱讀教學方法如果能夠實施高效,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也會被不斷地提升。
?。ǘ┰黾訉W生的閱讀知識和閱讀數量
最新教學任務要求老師們需要不斷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數量和閱讀知識的積累,但是通過單篇的閱讀教學這種教學目標是很難實現的,通過群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恰好就能夠較好地實現閱讀量的提高和閱讀知識的積累。從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能夠不斷地積累閱讀的素材和寫作的詞語,在不斷地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也能夠不斷地促進學生閱讀量的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會被得到提升,這樣的群文閱讀教學是非常必要開展的。
?。ㄈ┨嵘龑W生的閱讀素養
在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到很多積極的、正能量的閱讀教材,學生通過群文的閱讀文章學習,能夠不斷地塑造自己正確的思想觀念和三觀,也能夠不斷地讓學生在不同的文章中體驗閱讀的美麗和語文的美麗,提升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伴著語文核心發展的過程中,對于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提出了全新的標準和要求。全新的群文閱讀策略,對于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語文學科素養的提升有一個更大程度上的幫助和促進作用。群文閱讀這種教學方法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是提升閱讀能力、鍛煉閱讀素養的一個有效途徑和方法。語文老師要認識到群文閱讀教學的意義,積極地進行探索和創新,確保群文閱讀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參考文獻:
[1]李桂花.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策略[J].名師在線,2020(10):64-65.
[2]王雯雯.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群文閱讀策略[J].高考,2019(36):15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53052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