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家校共凝教育合力,構筑陽光心理防線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現在,我們已進入了知識的爆炸時代。知識信息迅速增加,學習方式的變革,生存空間的改變,使學習賦予了更新的內涵,“學會學習”將成為影響人的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學習是學生的首要任務,然而學生最關心、最困惑的也就是學習問題。根據對兩千多名大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健康調查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文水平的提高,心理問題也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中學生存在學習心理問題的人數占13.7%,高中生存在學習心理問題的人數為18.79%,大學生存在學習心理問題的人數為25.39%。我們可以看到,目前的學生依然面臨著來自學校、社會、家庭的沉重的學習壓力。不少學生存在著心理疾患,心理負擔較重,這嚴重地影響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發展。
  學校教育的終極目的是育人。因此,在教學工作中采取一些相應的措施,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心理輔導,抓住初中學生諸多心理障礙中的學習心理障礙,去除學生中這塊最大的“隱患”,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一、加強學生受挫折能力,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在生活中,可以目睹到在如今學生中諸多令人憂慮的現象:因考試成不佳,害怕父母責罵而出走的;因家庭破裂得不到溫暖而走向社會尋求知音,最后上當受騙的;因父母的教育手段不當,而變得消沉冷漠,甚至對立的……導致種種現象的癥結究竟在哪里?就是孩子們經受不住生活的挫折,缺乏堅韌精神。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極低,受不了打擊,在困境中無法奮起,一旦受到挫折,既企圖以非現實的方式來應付挫折。
  二、優化課堂學習環境,培養和激發學生心理因素
  當前,對中小學生的培養教育,存在著明顯的不良傾向:不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只重視對學生智力的開發,而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其實殊不知,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否不但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績,還影響到思想道德水平,乃至整個世界觀的形成。據媒體報道:100名學生中,30名屬于想學習的,40名屬于可學可不學的,還有30名屬于不愿學習的。為什么會出現大批學生學習興趣低下的狀況呢?經調查顯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并不是智力方面的因素,而主要是心理不健康造成的。如何緩解甚至是改變這種現象呢?根據現在學生心理特點,對這些學生采取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前者是對受教育者進行理論教育,使其在理論上提高認識,后者是對受教育者進行情感教育,使其在感性上提高認識。二者中,又以“動之以情”為主,以此來培養和激發他們的心理因素,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一旦學生有了興趣,他們的學習成績自然就會得到提高,反過來,成績的提高也會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對學生切實做到“動之以情”,說來容易,做起來難度卻很大。首先,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情感知識和深厚的情感修養,在這個前提下還要做到如下幾點。
  1.教學態度要熱情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最怕教師冷板和譏諷的面孔。特別是那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尤其如此。如果一個教師在教學時態度冷板,往往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時間一長學生則對該教師所擔任的課程感到厭惡反感,所以教師在上課時,必須態度熱情,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都及時表揚,對學生的失誤,要有高度的忍耐心,堅持以表揚為主,杜絕諷刺挖苦學生。但要注意的是,教學態度的熱情,并不等于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熱情。教態的熱情必須做到嚴肅、莊重、幽默三者的統一。教師要以飽滿的教學熱情,消除學生的抵抗情緒,優化學生的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態度要豐富
  要優化學生的心理,僅有教學熱情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有豐富的教態表情。這是注重情感教育,優化學生心理的主要部分。豐富的教態表情可以創設寬松活躍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寓教于情”的效果。教態表情主要通過教師的目光、面部表情,手勢及語調變化等方面來體現。
  3.對學生要動之以情
  對學生做到“動之以情”光靠教學熱情和教態表情仍然是不夠的,還必須對學生懷有誠摯的感情。否則,熱情與表情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俗話說“心誠則靈”具有一定的哲學道理。試想,如果一個教師對學生毫無感情而言,熱情和表情從何而來呢?要進行情感教育就更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師必須真正愛學生,特別是愛后進學生。只有真正做到愛學生,才會使學生在每堂課都能情緒高漲,處在積極熱情的教學參與中。教師只有真正地走近學生,以誠摯的愛來感染學生,打動學生,以自身的親和力來包圍學生,以教師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才會使每個45分鐘更精彩,更有效。另外,對學生懷有誠摯的感情,不只體現在課堂教學上,更主要的是體現在課外、日常與學生的交往、接觸過程中。
  4.教師要有一顆童心
  一名教師要讓學生認可和接受是非常不易的。由于生活的時代不同,加上年齡上的差距,學生與教師的距離越來越遠。教師要走進學生的世界,必須了解學生的情感價值觀,讓他們覺得教師能理解他們,能與他們進行溝通交流。只有教師懷有一顆童心,以學生的眼光去分析學生的問題,才有可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優化學生心理,使他們樂意接受,健康成長。
  三、優化學習心理環境,消除學習情緒障礙
  所謂優化學習心理環境,就是通過改善課堂教學心理環境和家庭輔導心理環境,使學生能消除消極性情緒體驗,以積極的知識情緒體驗來有效地掌握學科知識和提高能力,發展良好的個性和提高心理素質。
  有的學生學業成績差,不好好學或厭學已成為許多家長的最大煩惱,也使得一些老師叫苦不迭,好多家長對自己子女寄托了無限希望,但孩子的現狀與家長的期望又相去甚遠,使得一些家長更加失望??勺约航逃⒆佑至Σ粡男模谑蔷拖褡プ×司让静菀粯?,把孩子成長的希望都交給了老師,盼老師認真教育或利用節假日給孩子補課,老師也不負重托,認真研究,不斷分析原因,認為大多孩子學習差是從小沒有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學習動機不強,于是想盡辦法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習慣,但使盡渾身解數,卻事倍功半、難見奇效,令老師們也感嘆現在的孩子實在難教。其實引發學生學習困難的并不單純是學習動機和不良習慣的原因。
  作者單位:連云港市灌南縣第四中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5637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